往往越是神秘的事物,越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心。
「通靈」應該是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元素了,特別是動畫電影,動畫角色的靈異能力一般都有某種程度的神秘性,神秘性是衡量動畫角色通靈能力刻畫得成功與否的根本特質。
《通靈男孩諾曼》由FOCUS FEATURES發行,製作風格和人們所熟悉的迪斯尼活潑流暢的風格完全不一致。影片描繪了一個天生具有陰陽眼且性格孤僻內向的男孩諾曼,有著與鬼魂交流的能力,喜好殭屍,但卻一直被家人排斥。當所在的城鎮因舊世紀的詛咒被殭屍、幽靈、女巫等包圍的時候,他用自己的方法破解了詛咒。作為一部動畫電影,確實不太適合大部分小朋友觀看,電影中一驚一乍的場面還是挺多的……
電影的主角諾曼,一個可以看見死後靈魂的人,正因為這樣的一份天賦,也決定了他不能和他人和平相處,甚至充滿了被傷害,校園霸凌。這好像是所有成長中的孤僻少年、少女們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也是電影中最常出現的劇情。影片中,諾曼的天賦是「通靈術」。
什麼是通靈術?
「通靈術」是一種古老又神秘的巫術,又叫作招魂術。
這是一種建立陰陽兩界聯繫,實現生者與死者溝通,達到招魂、佔卜、驅邪的巫術,古典世界和古代中國都有類似的觀念和風俗,也流傳著豐富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通靈故事涉及各種人鬼交往的故事,包括夢境中的交往;通靈風俗則涉及佔卜、招魂、附體、役鬼、驅鬼、淨化和各種黑巫術等……
不過古老的通靈術並未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消亡。在科技興盛的19 世紀,通靈術也曾風行一時,英國當代女作家 A.S.拜厄特在其最具代表性的《佔有》一書中,從當代視角對此現象予以了重構,再現了19 世紀科學語境中的通靈術之爭。
保護殭屍大行動
從古至今,人們對不了解的東西總是心懷敬畏,遠古時代的雷和雨,上帝和魔鬼。而一旦這些被敬畏的存在會威脅到或者潛在的威脅到人類本身,敬畏則會變成恐懼,毀滅。在電影中,小男孩諾曼收藏著不計其數的鬼怪物品,從拖鞋到海報,從穿著到內心,他就是一個別人眼中的古怪男孩,因為他天生通靈,能夠看到鬼。
可悲劇就在於此,通靈不是普通人擁有的天賦,只是因為獨特,就被打上了怪咖的烙印。
歧視不只會引起霸凌,更多的是以各種形式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中,例如獵巫。
獵巫行動始於12世紀,到16世紀為高峰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出於對巫術與未知的害怕,也就是一種集體性的恐懼。電影中諾曼所居住的小鎮長久以來就一直消費獵巫的歷史事件,所有的商店都是用這個主題裝潢,就連學校公演的戲碼也是「獵殺女巫」。
雖然整座城鎮都搞得跟過萬聖節一樣,但是人們是不允許真實的女巫、鬼魂和殭屍出現在這個社會上的,所以片中小鎮上的居民們紛紛拿起手中的武器攻擊殭屍,宛如過去的獵物事件的翻版……小鎮居民對諾曼的譴責,如同女巫審判中,法官對小女孩安姬的指控,而他們都被視為一切問題發生的罪魁禍首,是代罪羔羊。
導演讓發生在兩個不同時空,不同時間的事件相互呼應,也是為了反映出人性的不變。
片中,以諾曼為首的五個小孩挺身而出拯救世界,維護殭屍的反轉,其實不難看出編劇的用心和電影的寓意,首先小孩子是單純的象徵,他們如同一張白紙一樣沒有被社會所侵蝕,不像大人容易以偏見或刻板印象去看待社會和世界,所以讓小孩子來拯救大人也是很合理的安排。
再者說,這群小孩子從某個角度看,都是不被社會主流價值觀認可的人,他們有的人太胖了,有的人品行不端,有的人是gay,那就更別提能看到鬼魂的諾曼了,所以他們的挺身而出也有了另一層意義,那就是反歧視,讓社會從此改觀。
人人生而獨特,都有過人的天賦,都不應該受到負面的眼光和厭惡的欺凌,電影中頗有現實意義的,圍觀無知只懂暴動的群眾。對於鬼魂贖罪的故事,就連鬼也能重新改錯,為什麼人不行?令人感動的是,影片最後危機解除,災難消散,早已和人站在同一個戰線的殭屍們也要沉睡了,醜陋的外表迎著風,褪去了腐朽的皮膚,恢復了生前的模樣,最後再次化為青煙消散而去,人和鬼,雖然相隔天地兩端,其實都是一樣的,因為他們死前都是我們的親人。
最後諾曼的父親坐在沙發上,旁邊是奶奶的鬼魂正在織毛衣,父親問諾曼,奶奶是不是坐在他旁邊,諾曼點了點頭,全家人就這樣圍坐在電視機前看了一部鬼片,很溫馨。
其實那些我們曾經愛過的人,並沒有走遠。
定格下的黏土動畫
一個很簡單的童話,但是寓意卻不簡單,除了不簡單的劇情,這部電影的製作也非常不容易,大家都知道《通靈男孩諾曼》是部很有誠意的粘土3D動畫,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粘土動畫製作過程的艱辛,更何況是做成電影。
黏土動畫是一種特殊的影視動畫,它並不同於傳統的手工繪畫,它是具有立體性和實體性的,是一種集中了文學、繪畫、音樂、攝影、電影等多種藝術特徵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表現。黏土動畫與電影的表象手法也是如出一轍的,不過《通靈男孩諾曼》的人偶製作並未基於傳統的粘土等材質,而是基於Maya和Zbrush中的設計模型利用3D印表機一次成型完成,人物表情變化則依靠 「換臉」來進行。
這又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影片一共有62個角色,製作團隊共製作了178個人偶以應對角色的不同裝束,而用於「換臉」的面部拼片就多達31000片,僅僅是主角諾曼就有28個不同的人偶模型和超過8000片的面部拼片,一次面部拼片的三維列印需要十個步驟,列印完成後還需要5-6個小時來進行清理和上色,可見《通靈男孩諾曼》這部電影拍攝有多麼的費時費力了。
喜歡哥特範和定格動畫的人真的不容錯過,通靈玄妙、殭屍驚悚是假,啟迪心靈、教化眾生是真。相信很多人對粘土+定格都沒有抵抗力。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