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公園裡的每個動物都會有自己的檔案資料 新文化(300336,股吧)報·ZAKER吉林記者 謝超 攝
掃碼看視頻
長春動植物公園10隻黑熊植入了晶片,儀器一掃可知來源、譜系等
A04版近日,長春動植物公園為園區內10隻黑熊植入了晶片。動物也有了「身份證」,是不是聽起來就高端大氣上檔次!而這10隻黑熊也成為園區內首批成功申領到「身份證」的動物。
熊「芯」啥用?
能避免黑熊間近親繁殖,又能促進兄弟單位間種群借調
14日,周一,新文化報·ZAKER吉林記者來到長春動植物公園,發現市民遊玩觀賞動物的熱情不減。據長春動植物公園工作人員介紹,在黑熊頸部剪去一小塊頸毛植入晶片,不會對動物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在植入晶片後,無論這些動物「流動」到哪裡,只要用儀器一掃,就可以知道它們的來源、譜系等。既能避免黑熊之間近親繁殖,又能促進兄弟單位之間種群借調,為動物血緣調換和種群管理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咋裝熊「芯」?
為保證人員安全,公園最終採取非麻醉、壓縮籠保定黑熊
「黑熊視力非常差,就是咱市民常說的『熊瞎子』。妊娠期7至8個月,每胎產1至3崽,壽命可達30年左右。植入晶片後在動物交配繁殖時,可以儘量避免近親繁殖。」工作人員介紹稱。然而,植入晶片卻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對動物的應激傷害,保證人員安全,公園最終採取非麻醉、壓縮籠保定黑熊。
工作人員說,在植入晶片時,壓縮籠是人與動物之間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安全屏障,黑熊進入壓縮籠後會不斷掙扎且具攻擊性,保定操作危險性大,絲毫不能疏忽,「壓縮籠重達150公斤,在三四個人合力下推進內舍,一側固定在串圈門處,之後經反覆檢查確保牢固。準備就緒後,再由操作人員『裡應外合』有條不紊地將動物圈進壓縮籠。」
整個過程,外舍人員首先要設法讓動物進入壓縮籠,再由內舍人員把握時機,及時關吊門,早一秒或晚一秒都不能圈住動物。「最終經過參與人員的不懈努力,陸續成功圈住10隻黑熊,在相應部位注射植入了晶片,並用閱讀器讀取數據。」工作人員說,經過前期工作人員一些列的籌備工作,目前,園裡的10隻黑熊正式領到了「身份證」。接下來園區也將對其他動物陸續植入晶片,讓每隻動物都有自己的檔案資料。而不同種類的動物,植入晶片的部位也不同。
相關連結
據了解,動物晶片上面寫著一串數字代碼,而電腦系統裡記錄著被植入晶片動物的遷移、血統、繁殖、年齡等信息,只要在電腦上輸入數字代碼,就能查閱該動物的信息。晶片主要通過打針的方式植入動物的大腿內側、臀部、頸部。
2008年,上海野生動物園為虎、獅、象等17種492頭動物植入RFID晶片,獵豹「阿力」成為上海野生動物園第一個領到「身份證」的動物寶寶。RFID晶片標記是國際通行的動物「電子身份證」,它記錄了動物的DNA、血型、出生地等信息。通過手持式讀寫器能識讀RFID晶片ID,將信息傳送給國家野生動物管理信息系統,實行統一管理。而野生動物園52頭獵豹被確定為首批申領「身份證」的動物。
RFID晶片有以下三大作用:1.有利於動物識別和管理;2.有利於實現科學繁殖,防止基因汙染,避免動物間的近親婚配;3.有利於加強疫情疫病等公共衛生防治。
新文化報·ZAKER吉林
記者謝超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