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全面回升中國應對路線圖清晰 第2頁:4萬億投資評價頗高的「救市良藥」
全面回升中國應對路線圖清晰
一年前,隨著雷曼兄弟公司的宣布破產,金融危機演變成了金融風暴。風暴所過之處,不僅虛擬經濟大受打擊,實體經濟也是傷痕累累,中國這輛行駛中的高速列車也未能倖免。人們切實地感覺到,這輛經濟列車的確是減速了。
2008年前兩個季度,我國的GDP增長分別為10.6%和10.1%,仍然處在兩位數之列;三季度這一數字下滑到9.0%,這是中國五年來GDP首次降到10%以下;到了第四季度,GDP增長甚至滑到了6.8%,是2001年以來季度增幅新低。
春去秋來,在金融風暴來臨後的第二個秋天,誰能料想到,中國已經開始從這輪嚴重的衰退中站了起來,經濟開始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萌發出復甦的「綠芽」。
一年的時間裡,中國經濟逐漸企穩回升,基本遏制住了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數據均有改善。中國今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該指數已經連續四個月同比增速加快。除此之外,不斷攀升的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以及持續升溫的房市、車市都在印證中國經濟回暖的事實。
用溫家寶總理的話說,「這場百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巨大的。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從容應對,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他重申,政府有信心實現今年8%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也表示,中國經濟最壞時期已經過去,正處在企穩回升、企穩向好這樣一種基本狀態。
「如果要給各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工作打一個分,我認為中國政府是做得最好的。」國際知名的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這樣評價中國政府在此輪危機中的良好表現。
危機對我們的影響不言而喻,幾乎滲透到了各個行業。我們不會忘記風暴來襲時的慘狀:房地產業一下子從熱炕上掉到了冰窖裡,許多人取消了出遊計劃,旅行社的生意也就清淡了許多。更有很多農民工失去了工作,不得不加入返鄉大潮。
在危機時期,人們由於經濟前景不明、信心不足,消費投資雙雙收縮,市場交易陷入停滯,經濟呈萎縮衰退之勢。這時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投入填補市場萎縮後的需求,經濟下滑之勢將難以挽回。
黨中央、國務院正是看到這種情況,及時提出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16字應對策略,迅速推出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以及一系列應對危機的舉措,包括十大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結構性減稅、消費補貼等。
儘管表面上看,中國政府在應付金融危機過程中使用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和其他國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但事實表明,中國政府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要比西方政府的有效。
羅傑斯表示,「中國政府未雨綢繆,集中了一大筆錢,現在他們果斷地使用了這些錢,而且花的非常明智。」中國政府將80%的錢投入在對未來發展有利的基礎設施上,這將使中國在世界脫離危機之後變得更加有競爭力。
的確,這次我們的行動果斷有力,以「令人矚目的速度」推出經濟刺激方案。這些措施不僅強化了國內需求,也成為全球危機中「新的牽引」。
誠然,我們還沒有完全走出低谷,未來的世界經濟前景仍然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外需下滑的壓力仍然很大;擴大內需在短期內仍然要受到多方面的制約。一些行業、企業經營仍然困難,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應會遞減,一些著眼長遠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時間。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全球性經濟危機也為中國調整經濟結構提供了良機,即從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轉變到依賴國內居民消費。正如溫家寶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指出的,「要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內需為主、特別是最終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專題撰文(除署名外)本報駐京記者 呂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