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新一季開播,最大的關注點在於,新人能否接過前輩的旗幟繼續奔(da)跑(huo)下去。
黃旭熙,1999年出生的中泰混血,韓國偶像組合NCT出道,是super junior、EXO等的同公司後輩。
宋雨琦,同樣是1999年出生,去年5月才隨韓團 (G)I-DLE出道,是出道就火的怪物新人。
兩人都是韓國出道又回中國發展的「歸國三代」。
但從官宣時的不看好,到第一期之後的風評一般,都證明了,韓流偶像歸國之路已經越來越難走。
開創的第一代
歸國偶像第一代,是韓庚。
他是第一個在韓國出道的中國人,也是最早回國發展的,稱得上這條路的「鼻祖」。
superjunior在韓國大火,而國內當時也正處在韓流盛行期。所以韓庚是帶著高人氣回流的。
解約回國時,又是國內偶像市場非常空缺的時期。
對比當時不溫不火的快男,經過韓國專業化訓練,顏值、唱跳都在線的韓庚,自然更有流量。
所以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回國發展的韓庚著實享受到了一票紅利,被經紀公司搶,手握各種熱門影視節目邀約。
不僅最容易捧人的平臺湖南衛視力捧他,還在回國一年後就登上春晚舞臺。
同樣屬於第一代的還有宋茜,2012年便以演員身份回國發展。
帶著韓流盛行期的「歸國光環」和超高人氣,在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情況下,宋茜接到的每部戲就都是女主。
「在韓務工人員」回國的第一代,可以說是時代和個人合力作用下的成功。
幸運的第二代
將這條路「發揚光大」的,是從「天朝四子」變成「歸國四子」的EXO四名中國成員。
他們依然處在國內韓流盛行、偶像缺乏的有利時期,甚至比第一代人氣更高,更有流量。
而且還趕上了另一個好時期——綜藝的迅猛發展。
歸國四子走的都是影視歌全面發展路線,但影視口碑不佳、歌沒有傳唱度,幾條路走得都不穩。
真正讓他們走出粉絲圈,國民度更上一個臺階的,還是綜藝。
鹿晗的《跑男》,吳亦凡的《挑戰者聯盟》,張藝興的《極限挑戰》,黃子韜的《真正男子漢》,都撕破了粉絲圈的圈地自萌,開始走向大眾。
而近年選秀的爆發,又在音樂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給了他們展示專業性的機會。
張藝興的《偶像練習生》,吳亦凡的《中國有嘻哈》,黃子韜的《創造101》《這就是街舞》,鹿晗的《熱血街舞團》,讓他們從偶像變成了導師。
王嘉爾也是同樣的路,從《拜託了冰箱》打開知名度,到《熱血街舞團》《偶像練習生》展示專業性。
「在韓務工人員」回國的第二代,可以說很幸運。
有歸國光環、有展示平臺,趕在了國內本土偶像爆發之前,還躲過了限韓令的影響。
艱難的第三代
歸國偶像第三代,就像要驗證中國那句俗話「富不過三代」,已經越來越難。
一二代陸續回國發展後,國內開始了限韓令。
程瀟、徐明浩、周潔瓊、黃旭熙等第三代在韓出道的偶像,在國內沒有電視上的曝光,沒有演唱會,沒有見面會,只憑網上的一小部分粉絲,歸國光環已經很小。
失去人氣基礎,國內又正好迎來「偶像元年」,偶像市場從一片荒蕪到現在接近飽和。
TFboys、NINE PERCENT、樂華七子、坤音四子、火箭少女……本土偶像已經佔領了不少關注度和資源。
一二代歸國偶像有顏值實力吸粉,有國外打拼的辛苦虐粉,有綜藝固粉。
本土偶像雖然實力方面有爭議,但養成系過程就實現了吸虐固,還讓粉絲有了參與感互動感。
雖然歸國偶像依然能接到不錯的綜藝資源,但不可否認市場已經變小。
鹿晗流失的粉絲很多都流向了蔡徐坤。
而徐明浩的組合seventeen在韓國很火,回國當了《青春有你》的導師後,微博粉絲也只是從50萬漲到了不到300萬,遠低於國內一般明星。
第一代和第二代難在合約問題,第三代沒有了合約問題,但國內偶像市場早已風雲變幻。
其實歸國的三代偶像還有個共同問題,他們備受讚揚的是專業唱跳實力,但國內音樂市場並不景氣。
所以歸國後,用綜藝打開知名度,最後再走向影視路,已經成了慣例。
前輩韓庚已經完全轉型演員,程瀟、吳宣儀、孟美岐、周潔瓊等也都已經開始演戲。
但一代、二代尚還沒有完全擺脫「爛片專業戶」的名號,三代在前輩們影視口碑不好的情況下進軍影視圈,則背負著更多的質疑。
就像2017年在韓國出道,組合解散後立馬回國發展的賴冠霖,在官宣將主演《初戀那件小事》後,評論裡大多都是不看好。
黃旭熙和宋雨琦加入《奔跑吧》,還是歸國偶像們的老路,但能否像前輩們一樣成功打開國民度,還是未解之謎。
現在,歸國偶像和本土偶像們,已經站在了同一起跑線,誰會跑得更遠更長久,跑出粉絲圈?
競爭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