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時腳後跟疼痛?很可能患了足跟痛!這4樣運動可有效緩解,快試試

2021-01-10 騰訊網

作者: 龔龍(中日友好醫院)

最近的小王,在走路時間久後總是會出現腳後跟疼痛的現象;有時早晨起床下地時,腳後跟也會痛,活動一會兒又能夠緩解;去醫院檢查後,醫生確診為足跟痛。

一、什麼是足跟痛?

足跟痛,又稱腳跟痛。是指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雖不紅不腫,但行走不便。

這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而引起的疾病。

常表現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幾步後便可逐漸緩解。

導致足跟部疼痛的原因很多,根據不同年齡期及不同原因,可分為:

兒童跟骨痛,其主要原因是跟骨骨骺缺血性壞死或骨骺炎。

青年人的跟骨痛,主要原因是類風溼性的跟骨炎。

老年人的跟骨痛,多因跟骨骨刺、跟骨結節滑囊炎及跟部脂肪墊變性所引起[1]。

二、哪些運動適合足跟痛的患者呢?

足跟痛患者需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鍛鍊項目,每周爭取堅持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

比如日常家務、園藝栽培、擦窗、爬樓梯、逛商場、騎自行車等運動,強度適宜,都有益於足部健康。

平時儘量減少乘坐交通工具的次數,增加適度的運動量。

處於足跟痛慢性期的病人,每日要進行踝關節的蹠屈與背伸活動,每次活動鍛鍊5~10次,頻率不要太快,但每次屈、伸活動爭取到最大限度。

也可每日進行5~6次的下蹲或足蹠部著力的短時間站立。有研究表明,對於足跟痛患者,適當的有氧運動是有效果的[2]。

三、適合足跟痛患者的有氧運動有哪些

常見的有氧運動方式有很多,如果病情穩定,都可以嘗試一下,然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長期堅持。

下面介紹最常見的幾種有氧運動方式。

1.快走 

快走是一種簡單的有氧運動,既安全又能起到鍛鍊身體的效果,在許多場地都可以進行。

剛開始運動時,應當準備活動,即熱身運動。多採用低水平的有氧運動,比如拉伸關節等動作,持續5-10 分鐘。

目的是放鬆和伸展肌肉、提高關節活動度和心肺功能的適應性,預防運動誘發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運動性損傷。

2. 登山、爬樓梯 

這裡的爬山不是指專業的登山運動,而是指一些有道路、有臺階的公園或綠地,或者用爬樓梯替代爬山運動。

爬樓梯的運動強度取決於我們的體重和速度,應注意節奏緩慢,不應過快過猛,否則不僅可能對感冒有影響,還可能對膝關節造成過度勞損。切忌「跑樓梯」,而且也不建議肥胖的人選擇這種有氧運動。

當然,如果有明顯的下肢關節(髖、膝和踝關節)損傷者,也不建議採用爬樓梯的鍛鍊方式。

3.遊泳 

遊泳是一項非常棒的有氧運動,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不會給膝關節帶來壓力。

因此,對於一些肥胖、超重人群,和下肢關節有損傷和退化的人群來說,遊泳是最佳選擇。

遊泳池的水溫常為26-28攝氏度,在水中浸泡散熱快,耗能大,可以增強人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體溫調節功能得以改善,就不容易傷風感冒。

不過,遊泳並非每個人都會,還有一定的危險性。由於同樣時間內,遊泳比其他運動消耗的力量大一些,因此只適用於已治癒、病情輕,或者病情穩定的足跟痛患者。

4. 騎車 

騎自行車運動是一種常見的交通方式與鍛鍊方式,不僅環保易學而且有利於身體健康。

非常適合做有氧訓練,正確的技術動作下對膝關節的壓力不大,適合超重的人群。

對於胃病患者,應避免強度大的鍛鍊,阻力應調至較低水平。

運動期間不妨可以結合一些舒緩的音樂,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提高運動的效果。

運動過程中應當注意一下幾點:

1、需要在空氣流通或開闊的地方進行,保證氧氣的供應。

2、避免上氣不接下氣的程度。

3、身體條件及病情允許下堅持每周3—5次。

4、每次20分鐘以上。

5、強度在最大心率為「170-年齡」為適中。 

自我感覺是掌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如果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周身微熱、面色微紅、津津小汗,這表明運動量和強度適合;

如果有明顯的心慌、氣短、胸口發熱、發悶、頭暈、大汗淋漓、疲憊不堪,表明運動超量;

如果你的運動始終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上面介紹的最大目標心率相差太遠,那就說明你的鍛鍊不可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還需要再加點量。

不管哪種運動方式,在制定好計劃後,應慢慢開始,避免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和操之過急,否則會讓自己受傷。

推薦剛開始時每天堅持10-15分鐘,維持3-5天或當感覺已經逐漸適應後,可逐漸增加鍛鍊時間和強度,直至達到每天至少30分鐘的目標。

四、注意事項

1、病人宜多休息,少負重,穿軟底鞋,足部宜保暖,避免遇受寒、冷刺激,不要長距離行走。

2、根據病變特點及疼痛部位而區別對待,還應該具體結合自身的情況和醫生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

但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足跟痛,急性期都要適當制動,患足避免負重。

3、處在病情尚不明確階段,應避免運動或在醫生了解病情,具體指導下選擇性輕量運動。

4、感冒、勞累、飢餓或飯後1小時不宜做運動。

5、運動中有任何明顯不適現象,應即停止。

6、切忌運動強度過大,造成身體負荷過大。

參考文獻:

雷昱. 給予足跟痛患者抗骨質疏鬆輔助治療的價值研究[J]. 中國醫學創新,2019,34:63-66.

Riel H, Vicenzino B, Olesen JL, et al.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plusexerciseversusexercise, beyond advice and aheelcup for patients with plantar fasciopathy: protocol for a randomised clinical superiority trial (the FIX-Heeltrial). Trials. 2020 Jan 2;21(1):5

McClinton SM, Heiderscheit BC, McPoil TG, et al.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therapytreatment in addition to usual podiatry management of plantarheelpa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9 Dec 28;20(1):630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緩解足跟痛 穿鞋很重要
    足跟部位疼痛往往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的,慢性疾病通常會在這裡產生反應,勞損與老化有密切的聯繫。足跟部位腫脹與疼痛,行走時加劇,這一現象兩側部位通常同時出現。冰敷足底緩解蹠筋膜炎。該病症狀是後跟痛,常與走路多、負重、體質下降、近期體重明顯增加、鞋底薄有關。壓痛點在足跟正中點靠後,特點是坐一會兒突然站起時或起床著地時疼痛明顯,活動後明顯減輕。這是一種炎症刺激產生的疼痛,隨著足跟與地面的擠壓使血流增快,炎性物質被部分帶走,疼痛緩解,休息時炎性物質會再次積存。
  • 腳後跟疼痛的原因,治療常用的三種方法,你了解多少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有時會感到腳後跟痛,如果持續疼痛,可能開始沒有注意,但是時間長了,只要站立和走路都會感到疼痛,長期以往下去,嚴重影響工作、生活。這種情況可能是病症所引發,讓我們來了解引發疼痛可能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 腳後跟出現疼痛,這4個致病因素跑不了,可以對照自查原因
    右腳後跟疼表現為腳後跟的一側或雙側疼痛,有些人從外觀上看不到任何異常,有些人表現為腳後跟部位腫脹。疼痛呈麻木、局部壓痛或行走時困難等症狀。引起右腳後跟疼痛的因素很多,跟所穿的鞋子,走路的姿勢或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病變都有關係。人在走路時,強大的牽引力作用於腳後跟上,反覆的拉扯摩擦易導致此部位韌帶發炎,出現疼痛症狀。這四個致病因素榜上有名,可以對照自查原因。
  • 緩解足跟痛有這5個辦法
    如果運動不當、鞋子不合腳等均可能致足部受力不均而引發足跟痛出現。足跟痛不單單表現為足部疼痛,腫脹、麻木等不適感均可能因此而發,且足部活動會受到明顯的限制,導致站立、步行等日常活動難以進行。足跟痛怎麼辦?一、休息如果是因活動過度而引發的足跟痛,需要緊急適當休息。人的身體是有一定限度的,當超過這個限度時,人的身體容易出現一些病痛,比如足跟痛。
  • 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醫生:提示3種病,5個方法可緩解疼痛
    導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有腳後跟疼痛的感覺,很多人覺得可能就是走路走太多,或者活動太過劇烈,沒有什麼大問題。這種疼痛剛開始還不太明顯,所以很多人可能也不太注意,隨著時間的延長,不管是站著還是走路,腳後跟都會非常的疼,長此以往,非常的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 經常腳後跟痛,是怎麼回事?「罪魁禍首」找到了,不要小瞧了
    腳後跟痛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遇到過,腳後跟一痛起來,走路都只想掛著移動。很多人的腳後跟痛是勞累後或是站久了發生的,用手按著不痛,休息以後就可以得到緩解。腳對於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發生疼痛時,事實上就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罪魁禍首找到了,別大意了。
  • 走路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或與4種因素有關,看看不吃虧
    走路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或與4種因素有關,看看不吃虧生活中,有不少人的腳後跟會莫名其妙的疼痛,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常見。這種足後跟疼往往不會時時刻刻都會出現,有時候坐下來休息一下或者睡一覺就會緩解很多,或者沒有了疼痛感覺。
  • 推薦幾種緩解常見足跟痛的小方法,快來學習→
    您生活中是否遇到如下情況長時間的久坐或者大量的行走還有不適當的運動或多或少會出現足跟痛早晨下地一瞬間痛、走路痛、負重痛……往往認為休息幾天就會好轉但實際中可能一直會持續很久那麼,如何緩解足跟痛?往下看↓↓↓足跟痛的種類01 跟腱周圍炎跟腱周圍有壓痛,痛點不集中,可觸到硬結。跟腱周圍炎患者大都無明顯的直接外傷史,運動時有疼痛感覺,較輕者僅在用力蹬地後或某一特定的用力動作才痛,準備活動之後疼痛消失。
  • 腳後跟疼痛,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哪些,提醒:找對病因更重要
    生活中許多人會出現腳後跟疼痛的現象,有時只是局部有些不適,通過適當的休息或按摩可能就逐漸緩解。但有時候疼痛感卻遲遲未消除,甚至嚴重得走路都困難,這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因為這類腳後跟疼痛可能與身體疾病有關係,需要及時治療。
  • 走路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元兇就是它!
    它的本質是珍珠白色的結締組織,起於足跟,止於前足底,形成足弓的「弦」,中心部位最厚,附著於跟骨結節,在遠端分為5根細支延伸至各趾。足底筋膜有助於維持足弓的完整性,步行及跑步時,足底筋膜能提供支撐,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力,給關節減壓減震。但是,當運動強度過大,超過了身體的承受能力,足底筋膜的微小組織被撕裂,得不到復原,日積月累,這些組織逐漸收縮,產生疼痛,由此患上了足底筋膜炎。
  • 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 腳後跟疼注意這些
    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係,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 腳後跟痛是怎麼一回事?情況頻繁,可能要提高警惕
    很多人們腳跟會出現疼痛感,剛開始輕微的疼痛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當疼痛不能忍受的時候,勢必會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腳跟走路是疼痛有可能是疾病在作怪。腳跟走路時疼痛是什麼原因導致的?1、腳後跟發生骨裂當腳後跟受到太大的震蕩以及壓力的時候就會出現骨裂,嚴重的話會讓腳部腫脹和疼痛,甚至影響了其正常走路。輕微的忽略容易被人們所忽略,放任不管的話走路的過程中會出現疼痛感。若是還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延長了癒合的時間,甚至會誘發炎症,最終轉化成慢性疼痛。
  • 腳後跟一踩地就疼?可能和這些病有關
    很多老人會出現走路腳後跟痛的問題,可能是鞋子不合腳,或是走路時間長的原因。除了這些原因外,還有哪些疾病可能造成老人走路腳後跟痛?跟骨骨刺跟骨骨刺可引起足跟痛。「跟骨骨刺即是足跟骨質增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退化現象,也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一般多見於中老年人。
  • 足跟疼痛難忍?醫生教你應對方法
    日常生活中,常聽到不少中老年人抱怨腳後跟痛,導致走路活動不方便,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為什麼會腳後跟疼痛?一旦患病又該如何治療呢?大部分是足底筋膜炎在作怪去醫院診斷在排除了骨折、腫瘤、跟腱斷裂等疾病的可能,多數情況是足底筋膜炎發作。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 健康一招靈|腳後跟痛是怎麼回事?這三個動作幫你緩解疼痛
    長時間走路、跑步會導致腳底肌肉疲勞,引發腳跟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出現腳後跟疼的情況,也逐漸年輕化,主要表現為足跟處疼痛、腫脹,有時伴有灼熱感或針刺感,走路時會明顯加重。腳後跟痛該怎麼辦?如何緩解?當你出現腳後跟痛時,除了及時前往醫院接受專業治療,如口服消炎止痛藥等,今天就教大家一招,通過拉伸康復訓練可緩解疼痛。動作1 毛巾牽拉訓練▲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取坐位,將腿伸直,用一條毛巾環繞患側足底,雙手握住毛巾進行腳踝的牽拉訓練。
  •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 足跟痛發病的原因及治療
    生活中很多人的足部出現疼痛,這很有可能和足跟痛疾病有關。足跟疼痛是很多人常見的毛病,足跟痛發作厲害的時候休息一會再站起來走路都很痛,呆一會站一站踩一踩後疼痛緩解一點。發病的時候走多路後休息再起來走路時就會發病。那麼為什麼會足跟痛?足跟痛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治療呢?
  • 腳後跟經常痛是怎麼了?導致腳後跟痛的病因是什麼?不要輕視了
    腳後跟痛是成年人非常常見的一種問題,根據統計,約每6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人曾出現過腳後跟痛的情況。引起腳後跟痛的原因,問題有輕有重,經常腳後跟痛的人,要及時的找出疼痛的原因。導致腳後跟痛的原因有哪些?人上了年紀後,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會骨折。
  • 腳後跟疼痛是骨刺造成的嗎?
    #百裡挑一#在門診經常會遇見一些腳後跟疼痛的患者,要求拍個片子看看是不是腳後跟長了骨刺,認為自己的腳後跟疼痛是被骨刺扎出來的。01其實「骨刺」本身並不會引起足跟疼痛,與足跟痛沒有直接的關係,足跟疼痛是由於局部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後刺激神經導致的。
  • 腳跟痛疼竟是這些疾病作怪
    腳後跟疼什麼毛病1、肝虧腎虛會導致腳後跟疼肝腎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腎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體,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脈失充,則筋失所養,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酸痛、隱痛、乏力,疼痛喜按,觸之痛減。
  • 一走路往往腳後跟疼?4個原因,排在最後建議去醫院檢查
    這看似是複雜的過程,但機體反應卻是一瞬間而已。當身體某部位受損產生痛感時,這種感覺就會傳遞至大腦中樞,你會突然出現痛覺。疼痛是人體感知中最為突出的表現,也是絕對不能忽視的症狀,人體不會無緣無故的疼痛,這是身體受損的表現。很多人經歷過腳後跟疼痛,多數情況下是因為站立過久,運動劇烈或鞋襪不合適導致,但經過休息或換一雙舒適鞋襪後,疼痛感會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