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首先我承認這篇文章「標題黨」了~但細細琢磨其實這件事情和談戀愛也差不太多,這件事就是「找阿姨」!自孩子出生,如果家裡沒有老人幫忙,那麼找阿姨真的是一件無法避免又特別不容易的事情。
這一路我談不上身經百戰,也算是經驗豐富的老母親一枚~除了去年疫情高峰期,其餘時間家裡都一直有阿姨幫忙。中間來來去去很多阿姨都是短暫地跟我「約會」幾次就bye bye了~只有兩個算是相處不錯,用心「交往」了挺長一段時間的!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能找一個合適的阿姨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當然,與人相處我一直認為是要「以誠待人,人也定不負我」,這是人際交往的原則問題~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性和相處模式。可能我的做法也不夠nice,今天就只是分享一下自己在與阿姨相處中的一些感想及小小經驗。
「阿姨」所承擔的只是
一份明碼標價的工作
對於找阿姨這件事情,純真的老母親心態是找一個「家人」,我希望這是一段相處起來不費力而又可以親密依賴的關係。我給予她的,以及她給予我的都應該比較偏重於感情方面。
我一廂情願的認為只要我真誠地對她好,阿姨就會給這份工作添加情誼的成分,那樣相處起來才會有「人情味」。
所以我會對阿姨特別特別的好。什麼星巴克、奶茶、蛋糕,每次出街自己吃什麼也一定會給阿姨帶一份。逢年過節的紅包禮物更不用提啦,必須記在心上!偶爾孩子哭鬧不願意午睡時,我都會讓阿姨多休息會兒,老母親提著一口仙氣兒也要親自上陣陪孩子玩耍!
但是,最近這個在我家長達一年的阿姨還是沒有留住。我朋友說,對待阿姨的方式很重要,這只是她的一份工作,她所承擔的就只能是工作範疇內的情分,而不能是我的額外過度輸出。
想想確實,從女兒上幼兒園以後,我對她提出一些新的合理的要求時,她會不情不願,很不樂意。這件事情讓我這個老母親陷入挫敗和疑惑的情緒中~
後來思慮很久,應該是我自己模糊了阿姨的概念。這本是一份明碼標價的工作,卻因為承載情分被突破正常的範疇,孰不知對工作有要求是理所當然,並不需要我額外的過度輸出,也不需要在提出新要求的時候覺得不好意思,怕麻煩了她!
阿姨「焦慮症」
太過依賴?
在找阿姨的前兩年,我都在一個「阿姨焦慮期「。常常會擔心等哪天阿姨走了怎麼辦?後來有一次跟朋友聊天瞬間讓我沉悶的心豁然開朗!
朋友家情況跟我們家差不多,自孩子出生就找的阿姨,每次換阿姨,她家娃會哭哭啼啼依依不捨~但這個硬核老母堅定地對孩子灌輸一個思想就是不可以太依賴阿姨!
孩子稍大點,她開始告訴孩子:「阿姨不是家人,她們是來我們家工作的。我們要懂得尊重阿姨,我們可以喜歡她,但是不需要愛她。愛這種情緒很難割捨,媽媽希望你可以在面對每次離別的時候不那麼受傷。當然,媽媽對於你的感受是非常理解的!」
給孩子傳遞:阿姨可以喜歡
但」不值得愛「
當時聽她一席話,我都要激動哭了,毫不誇張的說茅塞頓開,一片清明啊!反觀平時,我給女兒灌輸的思想是對待阿姨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孩子的世界本就是有著最深厚純粹的愛。所以女兒對阿姨的依賴和難以割捨才會那麼明顯和深刻!
自此以後,我也常常給女兒傳遞一種理念——有需要幫忙的事情可以找阿姨,但她不值得你的愛。阿姨來我們家做的是一項工作,媽媽付出了對等的薪水。她有自己的家人,也有自己的孩子。
自從溝通以後,家裡又陸續來了幾個阿姨,她不再那麼依賴了。會讓阿姨陪著,但是阿姨不在的時候也不會哭哭啼啼鬧情緒。可能她漸漸明白和接受了阿姨的陪伴和付出更多的只是一份工作,而不是飽含家人不離不棄的真情。
從」被分手「超級難過
到who cares
找阿姨,路漫漫其修遠兮!真的跟處對象一樣樣兒的!過程中有得有失,自我意念便是調整好心態唄!在一次次的交往中獲得更多與人相處的能力,也去明白不是所有的懂得與付出都能換來將心比心。
大多時候保有尊重和友好便可~duck不必過度付出,論情講義!阿姨所能給我家帶來的就只是一份高效率的工作!如果」被分手「也who cares。這樣的心態一旦有了,我這個老母親又可了!
希望下一位阿姨盡職盡責,對工作飽含熱忱吧~也願我們每個家庭的小日子都輕鬆舒暢,充滿愛的芬芳!
微信又雙叒叕改了推送規則,
真怕再也見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