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三位女兒撰回憶錄: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貓迷

2020-11-25 鳳凰網

1939年秋在香港。左起:陳小彭、陳寅恪、唐篔、陳美延(前小童)、陳流求。三聯書店提供

《也同歡樂也同愁》封面。

由陳寅恪3位女兒陳流求、陳小彭、陳美延共同執筆撰寫的回憶錄《也同歡樂也同愁———憶父親陳寅恪母親唐篔》近日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關於陳寅恪的書出了不少,但多是從其求學、治學、學術著述等人生大處著筆,該書首次從家庭生活的側面進入,書中所記述的這個家庭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較以往的記述更為真實而豐滿。

紀念雙親逝世40周年書名來自陳寅恪詩句

在雙親陳寅恪、唐篔離去40年後(註:陳寅恪、唐篔於1969年先後逝世,此書完稿時間為2009年),陳流求、小彭、美延三姊妹已是七八十歲高齡的老人,她們傾注心血,合作撰寫了對父母的回憶,了卻纏繞心頭多年的夙願。在這本書裡,她們講述了從孩提時代依稀記事起,大體到1949年,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裡,種種親歷、親聞、親見的往事。

姐妹三人在後記中表示:「這種想法萌生已久,但由於種種原因,一拖再拖,直到今年父母離去已經四十個春秋,我們姐妹均是耄耋老人了,若再不完成此心願,女兒們也將隨父母而去,就會成為永遠的愧疚。我們決心拿起筆,不顧文墨拙劣,儘量記下尚未忘懷的往事,雖未必能將許多心潮起伏的感受用文字描述,仍要竭力敘述親歷、親見、親聞的事件,作為三姊妹對父親母親逝世40周年的紀念。」

關於書名,她們也在後記中解釋道:「回首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我們備感親切,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溫暖的家,雙親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重現眼前,他們舒暢時我們也輕鬆愉快,他們憂傷時我們也心情沉重,正如父親詩句所云『也同歡樂也同愁』。」

早年家中點滴舊事來自父親親口講述

回憶錄開頭兩章追述陳寅恪先生的祖輩家世、東洋西洋求學、與夫人唐篔相識的姻緣、婚戀成家等故事,這些故事得自三姐妹兒時父母對她們的親口講述。在書中,她們寫道:「我們年少時候,聽父親有時談起他早年及家中的一些往事,這些記憶在我們頭腦裡存留了好幾十年,時間愈久愈讓人感到它的親切和珍貴,現謹將印象較深的部分寫下,以表達對逝去長輩的思念和敬愛之情。」

陳寅恪先生的這些早年舊事不僅此前鮮為人知,而且讀來饒有趣味,讓讀者了解了這位學者的另一面。比如書中講到陳寅恪先生生平與兄弟姐妹的第一次合影:這張攝於1896年春的照片上,花園裡5個小孩並排站立,大家都好奇地注視著鏡頭,只有當時7歲的陳寅恪手握一枝桃花。多年後陳先生向女兒解釋:「當年照相是件稀罕事情,因此對拍攝覺得甚為新奇,心中暗自思量:長大後恐難以辨認出照片上哪個小孩是自己,剛巧拍照時他正站在一株桃樹旁邊,便伸手握住一枝桃花作為標記,想將來再看時必定不致出錯。」

事隔多年追憶往事更加貼近父母心靈

回憶錄的重點部分是在1932年至1949年這17年間,講述了父母婚戀成家後撫育孩子、奉養老父、教書治學的校園生活,抗戰烽火中的舉家流離,父親目盲下的種種際遇,母親面對艱厄世事的堅韌,以及父母之間相知相契的深厚情感。

與以往的一些記述不同,姐妹三人從女兒的角度,獨特而又真切地追記了這個家庭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真實豐滿。就如姐妹三人在書中所感慨的那樣:「寫回憶錄的歷程,讓我們更加貼近父母的心靈。在我們童年、青年時期,對他們的心境、為人,認識不夠、理解不足。韶光荏苒,如今已步入暮年的女兒們,重溫逝去的日子,逐漸對父母有了新的認識、理解。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探尋他們的內心,感受他們的歡樂與愁苦。後悔當初何以不多問幾個『為什麼?』以聆聽更多教誨。這是我們終身的遺憾,今生今世再也無法補救了。」

描述家庭生活側面可以作為歷史來讀

關於陳寅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先後有蔣天樞《陳寅恪編年事輯》(蔣氏身後其弟子張培恆又有「增補本」刊出)、汪榮祖《史家陳寅恪》、陸鍵東《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3部重要作品,以及眾多門人弟子的回憶文章。可以說,在今天,陳寅恪已經不再是個陌生人物,其主要的生平行事人們已有相當深入的了解。那麼,這本回憶錄和之前的這些著述相比,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三聯書店相關人士表示:「關於陳寅恪,之前的著述多是從其求學、治學、學術著述等人生大處著筆,刻畫了陳寅恪的文化性格,總結了他的學術貢獻。陳氏三姐妹的這本小書,最大的不同是女兒的身份帶來的獨特視角,從家庭生活的側面進入,特別是對母親唐篔及其家世、對陳家、俞家等周圍親眷的憶述,大大擴展了對陳寅恪生活環境的認識,提供了陳寅恪研究重要的資料補充。

此外,陳家三姐妹雖然均非文史專業出身,但自小所受庭訓和家風影響,在寫作過程中本著嚴謹求實的態度,強調親歷、親聞、親見,竭力做到真確無誤。陳家世交,著名學者吳宓的女兒吳學昭在談及此書時也說:「關於陳寅恪的書雖說出了不少,但以女兒的身份回憶父母雙親,秉筆實錄自己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和感受,這是第一部。質樸真摯,可以作為歷史來讀。」

○連結

女兒回憶中的陳寅恪

一、父親陳寅恪

時至今日,陳家姐妹們仍然記得父親小時候教的唐詩。「父親空閒時候,會選擇一些唐詩教我們背誦,流求和小彭現在都能清晰背出好多句子,如最初的『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到後來的《長恨歌》、《琵琶行》,這些詩句表達的意思,我們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逐漸加深理解,也更明白父親的用心。」陳家三姐妹在《也同歡樂也同愁》中寫道。

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陳寅恪可算得上是個「嚴父」。回憶錄中說,有一次,陳流求期末考試考了第一名,還獲得獎品,高興地蹦跳著回家,暗想會得到父母的獎勵,哪知父親看了成績單後,問道:「你是不是比班上不少同學年齡大一點(那時一些小朋友較早入學),自然應該考得好些,有什麼值得驕傲呢。」更沒有獎賞,以後家裡孩子即使考試得高分,也不會在意了。

但在平時,陳寅恪卻對女兒們格外疼愛。三姐妹在回憶錄中記載,在成都時,「美延已到入學年齡,身體不好沒去上學,負責放羊。放一隻羊時還可順便扒點落葉、撿小幹樹枝,為家中爐灶添些燃料;放三隻羊時就忙不過來了。父親有時傍晚帶著美延散步,饒有興趣地詢問羊喜歡吃什麼草,美延告訴他,羊最愛吃帶刺的酸棗葉,就是我們家圍籬笆牆的酸棗樹的葉子,父親感到奇怪」。「走到茶館旁,父親常會停下來,聽片刻成都方言說書,多半是講《三國》,他用欣賞的口吻說:說書人講得比小說生動。有時還會買一小包炒花生米,或帶上一個廣柑,與美延分食。」

1938年,陳寅恪在雲南,而孩子們在香港。「父親幾次對我們姊妹說過:曾在集市上偶然見到一位苗族婦女,背著個孩子,胖胖的眼睛挺大,很像美延,就盯著看;那婦女誤以為父親對小孩有什麼歹心,帶著孩子趕快離去。這事使父親十分感慨,更加思念在港避難的家人。」

二、丈夫陳寅恪

曾為許廣平老師、毛筆字深得陳散原讚賞的才女唐篔,在婚後默默操持家務,寧願堙沒在丈夫的光環下。回憶錄裡說,在成都時,母親曾買來一隻懷胎的黑色母山羊,母羊生了兩隻小羊以後,母親便學著擠奶,每天早晨先把母羊用繩索栓好,用水洗淨母羊乳頭,費不少周折才能擠出一碗羊奶,給父親飲用。

三、「貓迷」陳寅恪

季羨林愛貓,世人皆知,但很少人知道,其實陳寅恪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貓迷」。《也同歡樂也同愁》中寫道:「北平的鼠患不如成都猖狂,父親一如既往地寵愛貓咪,成為貓的『保護傘』。每逢將近中午時,陳慶華先生正在念讀外文資料時,貓餓了就吵鬧,父親必定喚家人趕快餵貓,因為父親從來不準虐待家禽家畜,更不允許打貓,於是貓就養成習慣,一餓了就只對著父親喵喵地叫。我們家有隻純白金銀眼的貓也很『有名』,一次母親到離家一裡多路的雜貨鋪買東西,店裡人竟對母親說:你們家的貓剛才來過這裡啦。」

專題撰文:

南方日報記者蒲荔子

實習生吳敏

 

相關焦點

  • 傾心製作30年,劉夢溪新著《王國維與陳寅恪》出版
    而1934年陳寅恪為《王國維遺書》撰寫序文,則將王的為學內容和治學方法概括為「三目」:一是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二是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三是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並讚頌王的此三類著作「足以轉移一時之風氣,而示來者以軌則」。
  • 陳寅恪家族百年浮沉:獨立自由須以生死力爭
    因對這幅字非常感興趣,他向郝更生提出,希望能拜訪其主人。果不其然,女教師叫唐篔,正是唐景崧的孫女。陳寅恪與唐篔由一幅字而結識,投入愛河,1928年成婚。兩人結婚之後至1937年,生下三個女兒:陳流求、陳小彭、陳美延。其中「流求」、「小彭」取自琉球、澎湖島名,都與乙未割臺有關。女兒的名字中亦呈現出陳寅恪的家國觀念。
  • 從陳寅恪的三字對聯引發出來的「狗」、「犬」之辨
    話說,1932年清華大學舉行新生入學考試,國文考試就由國學大師陳寅恪出了一道題,是「對對子」,上聯只有三個字:「孫行者」。 他以「胡適之」三字相對,深得陳寅恪嘉許。陳寅恪說:「就憑這三個字,這個考生想上清華的哪個系都行!」 實際上,單以對仗論,以「祖衝之」對「孫行者」才是絕對。
  • 陳寅恪成「網紅」是鬧劇?為何易中天評論說:勸君莫讀陳寅恪
    ——陳寅恪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陳寅恪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可見陳寅恪先生的才識淵博。陳寅恪先生長期致力於研究史學,想要從古代歷史上積累經驗,揚長避短。陳寅恪的一生可謂傳奇。在青年時本深受器重,卻因為戰的爆發顛沛流離。
  • 《王國維與陳寅恪》:探達到二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這是王國維1927年6月2日在頤和園昆明湖自沉後,陳寅恪為他寫的輓聯。上聯寫王國維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的處境,山河殘破,魂飛魄散,「纍臣」系將王國維比為屈原。下聯寫到王國維死後以學術書籍交付陳寅恪、吳宓二人,此乃王國維的文化託命,可見三個人之間相交之深。王國維和陳寅恪是20世紀中國文化星空的雙子星座。談論王國維的學術地位、學術精神和文化意義,離不開陳寅恪對其學問內容和學術精神的闡發。
  • 新書上架|翻開這套「西南聯大三部曲」 看陳寅恪馮友蘭朱自清怎麼...
    比如陳寅恪是怎麼講歷史的?馮友蘭是怎麼講中國哲學的?朱自強是怎麼講文學的?很多人並不清楚。翻看天地出版社出版的這套名為「西南聯大三部曲」(《西南聯大文學課》《西南聯大國史課》《西南聯大哲學課》)的書系,則有利於幫助你了解不少。該書系收入了在西南聯大任教過的13位名師的講義和優質文章,分文學、歷史、哲學三類。文學類的代表名師是朱自清。歷史類的代表名師是陳寅恪,哲學類的代表名師是馮友蘭。
  • 海賊王:與大媽顏值極不相符的女兒們,山治被迷得神魂顛倒
    但是她本人雖然長相不好看,卻有幾位好看的女兒,這幾位女兒的顏值跟大媽的顏值卻及其不相符,其中一位女兒更是把山治都迷的神魂顛倒。斯慕吉是大媽女兒中實力不錯的,她在大媽的女兒中排行獅子,是大媽手下的三將星之一,同時也是一名惡魔果實能力者。
  • 燕雲臺蕭太后的三個女兒結局是什麼 三個女兒最後分別嫁給誰
    據悉,蕭太后的三個女兒全都嫁給了自己的娘家,蕭氏。其中兩個人是下嫁。大女兒耶律觀音女封齊國公主,嫁蕭綽堂弟蕭繼先;二女兒耶律長壽女,封衛國公主,下嫁宰相蕭排押;三女兒耶律延壽女封越國公主,下嫁宰相蕭排押弟蕭恆德。  為什麼大女兒觀音女不是下嫁呢?因為大女兒嫁的蕭繼先身份比較尊貴,不單單是外戚。
  • 炎帝的三位女兒:命途多舛,並不「光耀門庭」,但精神流傳萬年
    可是炎帝雖然事業有成,可是家裡的三個女兒卻不讓他省心。炎帝三個「千金」命運各不相同,雖說都不是特別「光耀門庭」,但他們堅毅不拔的一直都流傳萬年,讓中國人代代傳承。第一個女兒大家都很熟悉。便是精衛填海這個故事的主角——精衛。《山海經》中說,精衛本命叫做「女娃」,但是命運捉弄,炎帝這個女兒一日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
  • 義寧陳氏「四脈」與士族道統──兼評張求會《陳寅恪家史》
    陳寅恪陳寅恪在中國史學界、文化界的聲名無需贅言。有些讀者恐怕和筆者一樣好奇:陳寅恪是怎樣煉成的?自然就會關注他的成長環境、文化基因和學術脈絡。張求會教授長期從事陳氏家族的文獻整理和研究,20年前就出版了《陳寅恪的家族史》。
  • 百獸凱多明明長得像個畜生,為什麼膝下的女兒卻是個大美人?
    而如此暴戾的他膝下有個名叫「大和」的千金。大和雖然名字像男的但實際上是個出落得亭亭玉立的東方美人。 儘管現在還沒披露出百獸凱多的老婆的信息,但是我們已經通過回憶錄知道凱多年輕時也不像現在這麼猙獰,而且女兒又那麼漂亮的話,很可能是因為他娶的老婆也是絕世美人。
  • 日軍掃蕩他家,他從容不迫,用日文破口大罵,日長官見後致歉賠罪
    小編一種有個觀點:在中國這片大地上,最不缺乏的就是英雄。每一次的危急時刻,總是會冒出一個個能夠挑大梁的人物。這裡面有人「渾身是膽」,馬革裹屍,為國而戰死疆場;也有文章千古,啟發民智的大文豪。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一位這樣的,看似柔弱書生,面對強敵卻毫無懼色,這個人就是陳寅恪。
  • 他是上海灘的五金大王,創辦澄衷蒙學堂,死後蔡元培為其撰墓志銘
    父親交代的是自己沒能修宗祠、宗譜的事,希望三個兒子有出人頭地的那天,幫父親完成遺願。光緒十四年(1888年)葉澄衷、葉成孝兄弟出資在葉家村修建葉氏宗祠,宗祠於次年建成。光緒十七年(1891年)葉澄衷出資修撰《葉氏族譜》。葉澄衷,派名成忠,原名葉家泰,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六月二十日生,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初三病逝於上海,享年六十。
  • 你看三位女兒的名字連起來是什麼
    西遊記中,取經團隊一路上歷經艱險,度過81難才得以取得真經,可謂十分辛苦,這麼多艱難中,有的是大家公共度過的,有的是針對個人的,比如說真假美猴王就是專門為孫悟空量身定做的劫難,唐僧的女兒國情劫,更是差點將唐僧留下,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劫難,那是專門給豬八戒設置的。
  • 《小花仙》中三位最漂亮的媽媽,安琪兒女神也有一位小女兒!
    《小花仙》中三位最漂亮的媽媽,安琪兒女神也有一位小女兒!《小花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少女魔法動畫。我們的主角夏安安為了保護花仙王國,而勇敢的踏上了收復精靈王的道路。但是收復精靈王的道路並不是很無聊,我們的安安和許多小夥伴都成為了好朋友。
  • 曹操控制漢獻帝,派一個女兒就夠,為啥三個女兒都嫁過去?
    其一,曹氏姐妹入宮時,皇后之位被伏壽佔著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將三個女兒曹憲、曹節和曹華,同時嫁給漢獻帝劉協,聘禮「束帛玄纁五萬」,其中年齡最小的曹華還未成年,暫時留在封國。第二年,姐仨又同時被冊封為「貴人」。
  • 王者榮耀:不折不扣的五位人頭狗,阿軻僅第三,第一名人見人罵
    另外,還有一些英雄則是不折不扣的人頭狗,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五位不折不扣的人頭狗,阿軻僅第三,第一名見人見罵。5.孫悟空猴子由於天生有暴擊的存在,所以傷害要比一般刺客要高。儘管如此,猴子還是個脆皮英雄,雖然一技能能夠觸發護盾效果,但是猴子挺脆的。
  • 喜羊羊與灰太狼:他是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卻受到所有小羊的喜愛
    在動畫中,有一個角色,他是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卻受到所有小羊的喜愛,這個角色就是—小灰灰。在官方設定中,小灰灰是一個正面角色,他是狼族78代狼王,也是大反派灰太狼和紅太狼的孩子。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不管是在小朋友還是大人之間人氣都非常高。小灰灰天真無邪,作為狼族卻從不吃羊,是一個素食主義者。他重情重義,最擅長的就是賣萌。
  • 香港電影中的常客,三段婚姻三個女兒,岑寧兒是他大女兒
    香港電影中的常客,三段婚姻三個女兒,岑寧兒是他大女兒文/SUN曬岑建勳今年已經68歲了,他是香港那邊的娛樂圈的老熟人了,在78年的時候他就已經進入這個圈子,開始自己的電影事業,83年的時候和他還和洪金寶一起製片
  • 季羨林回憶老師陳寅恪:擲筆長嘆,不禁老淚縱橫矣
    他仿佛引導我們走在山陰道上,盤旋曲折,山重水複,柳暗花明,最終豁然開朗,把我們引上陽關大道。讀他的文章,聽他的課,簡直是一種享受,無法比擬的享受。別人奇怪,我自己也奇怪:我寫了這樣多的回憶師友的文章,獨獨遺漏了陳寅恪先生。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對我來說,這是事出有因,查亦有據的。我一直到今天還經常讀陳先生的文章,而且協助出版社出先生的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