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最近有一個名詞很火,而這個名詞的來源,竟然是源於動物世界,這個名詞就叫做非對稱優勢,簡而言之就是,任何生物都會有別的生物所不具有的自己獨特的優勢,而這個優勢和其他生命體是非對稱的。
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和特長一樣,換句話說就是,別人有的我們別去眼紅,要追求比別人更好的或者更有自己特色的東西,這叫非對稱優勢。
養魚老道經常說的一段話就是,哪怕只是一個挑糞工人,如果在這個領域能夠做到全國第一,那也是本事,試問在我們周圍的諸多親朋好友當中,我們隨便去尋找,哪怕所有人都加起來,咱也甭管他是企業老闆或者博士、教授,又有幾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能夠做到全國第一的呢?
大多數都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份子罷了,但一定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優勢。
關於人生的非對稱優勢,我想,上述的這些話足矣說明問題了,我們來談談在觀賞魚飼養中的非對稱優勢,為什麼我們在魚缸裡混養觀賞魚會很難,一定會出現一些問題?
魚鱉蝦蟹混養在一起,最慘的一定是魚,它們首先在體表問題上就失去了非對稱優勢,這一點我們要看清
我們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很現實,說開汽車的是鐵包肉,而騎摩託車的就是肉包鐵,所以當騎摩託車的和開汽車的相撞,誰倒黴的概率會大一些,我們自己心裡都很清楚。
那麼,為什麼有些魚友非要把觀賞魚和鱉蝦蟹之類的混養在一起呢,這個道理不是顯而易見嗎?
無論是什麼鱉、什麼龜、什麼個體較大的蝦和蟹,只要它們在魚缸裡橫行,即使不對觀賞魚發起攻擊,僅憑外表的武裝,就夠魚缸裡的觀賞魚喝一壺的了,甚至於丟掉了性命。
所以說,萬事必然有因果,既然我們把它們和觀賞魚混養在一起了,就不要再去詢問,為什麼觀賞魚會遍體鱗傷或者死亡了,大概率上一定是觀賞魚吃虧,而反過頭來,小蝦米又會成為觀賞魚的食物,這就是天道循環。
適應水質、水溫的都會有其非對稱優勢,不適應水質、水溫的,必然會成為弱勢群體
如果我們飼養一缸金魚,全部是以弱鹼性水質為主的,金魚一定很開心,這是它們最喜歡的水質環境,可是我們偏偏要在這樣的水質環境中,再去添加幾條七彩、燕魚或者金波子之類的,喜歡弱酸性軟水的觀賞魚,我們用腳趾頭想想,它們一定是會吃虧的,因為它們根本不適應這個水質,最終成為了魚缸裡的弱勢群體。
如果反過來,一缸生活在弱酸性水質中的七彩就有了非對稱優勢,假設其中混養金魚,它們也會不適應。
而我們飼養金魚的水溫也不會要求太高,20來度就很好,冬季裡的室溫環境也沒必要去加溫,十來度也可以,在這種情況下,上述的熱帶魚可能還會處於弱勢,假以時日必然就會患病死亡。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再去到處詢問,為什麼我的魚養不住,都死了,或者不是這個病就是那個病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呢?
所需食物上的非對稱優勢,是混養觀賞魚最不容易顧及到的
如果說觀賞魚的食性,可以分為雜食性、肉食性、純植物性還有日行魚和夜行魚等多種,每種觀賞魚的習性和食性本來是各有人家的非對稱優勢,可以我們偏偏把它們給輕易地混養在了一起,結果必然出現問題。
我們就比如說最簡單的龍魚和鸚鵡魚,或者地圖魚混養,這就很難辦,需要我們投餵多種食物,大多數龍魚或者虎魚,是根本不會吃魚飼料的,至少也是魚蝦肉,而鸚鵡魚的嘴巴可能小魚都吃不下,它們就會處於劣勢,但是如果論起搶食的速度和群體優勢,一定是鸚鵡魚和地圖魚在上。
因此來說,在這樣的混養缸裡,到底是誰吃虧更多,我們需要準備何種食物,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面臨的和去思考的問題。
再比如很多魚友總是反應自己的清道夫無緣無故死亡,原因再簡單不過了,它們沒有可以吃的食物了,我們不讓它們去吸魚,它們吃啥?
即使吸魚,也未必吃的到,最後有可能就被活活餓死。類似於這樣的例子幾乎比比皆是,錦鯉和金魚混養,不用說打鬥,搶奪食物這一條,金魚在錦鯉面前就不及格。
個體上的巨大差異那就不叫做什麼優勢了,在魚缸的小環境裡,就是自身缺憾
我發現很多魚友經常會問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比如說紅綠燈魚能和燕魚、七彩混養嗎?
那咋不把它們和地圖、銀龍養在一起呢?
還有什麼小魚苗能和其他成年魚混養嗎,為什麼我的觀賞魚在魚缸裡繁殖,小魚苗孵化成功都不見了?
比如說在一個魚缸裡養上一群燕魚或者迷你鸚鵡魚,只有一對魚在繁殖。
它們是護不住那些小魚苗的,即使能夠把小魚苗順利孵化成功,最終這些魚苗也逃不過其他成年魚的攻擊,這個實力相差太懸殊,在絕對強大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多餘。
別以為我們平時打罵孩子,他們一聲不吭就是很聽話了,那只是因為他們暫時打不過而已,等到他們能打過的那天,再次發生激烈的矛盾,發現我們已經不值得他們動手了,哈哈,這才是最基本的人性,其他的當然要看教育和感情了。
而觀賞魚可沒有那麼多的邏輯,除了護幼性極強的慈鯛科觀賞魚,能夠認識自己的孩子以外,在其他的觀賞魚眼裡,任何的小魚苗就是食物。
君子動口不動手,直接吃掉更省心。
性格優勢,任何的生物都會有差異,有的差異極度懸殊
在自然界裡我們會把一些動物分為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大部分情況下,食草動物都會成為食肉動物的食物,這也是大自然的一個規律。
而在觀賞魚的世界裡,道理基本一致,很多性格較為暴烈和兇悍的肉食性觀賞魚,我們只要看一眼它們大大的口裂就明白了,比如說銀龍魚、巴西亞、七星刀、還有招財貓的大嘴巴,這些觀賞魚無一例外就是以其他觀賞魚餵食。
如果我們把一些個體較小或者性格溫順的觀賞魚和它們混養在一起,下場好的也不多,更何況還有一些大嘴巴的夜行魚,非常喜歡在夜間搞偷襲。
哪怕是同種類食性的錦鯉和金魚,錦鯉的嘴巴也不是一般的賤,哪天飢餓了或者高興了,什麼金魚的尾巴啊、頭瘤啊、水泡、繡球的,全部都不見了,原因就是一個不合理混養的問題。
就像前幾天我就發現,魚友送給我的幾條鎏金金魚,竟然受到了草金魚的攻擊,為什麼會這樣,很多魚友飼養的草金魚不應該攻擊金魚啊?
原因很簡單,草金魚先入的缸,並且有的時候會飢餓過度,而鎏金金魚個體雖大,但是遠途奔波而來,體質虛弱不愛遊動,只要被草金魚咬上個三五次,咬習慣了以後,發現這個東西的尾巴也很好吃,那麼,也就習慣成自然了,這是一個入缸先後,體質相差懸殊的例子。
還有就是,本來看起來很和諧的一缸觀賞魚,比如說一缸燕魚和七彩,它們到了各自的發情期,那是要爭奪地盤、繁衍後代的,這是寫在它們基因裡改不掉的東西,然後就會爆發各種混戰,使得我們很難處理,只能在那裡乾瞪眼看著,要不就得及時發現予以隔離處理。
那麼假設魚缸裡飼養的是一群燕魚和地圖魚,它們同時發情了呢?誰會更倒黴我們肯定猜得出來。
因此來說,有些魚友總在沾沾自喜,你看,你們都說把某兩種或幾種觀賞魚混養在一起能出問題,我的就可以相安無事,除非是我們的水體足夠大或者障礙物很多,否則的話,大部分不合理混養的,早晚一定出問題。
人類的非對稱優勢,講求的是個人特長,把專業做到極致,而自然界的非對稱優勢,在強者和天敵面前就成了死路
關於人類的問題就不必再去過多解釋了,而大多數動物的非對稱優勢,它一定是體現在自然界的廣闊空間裡,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個人為的狹小區域或者說在魚缸裡。
在這樣極度限制的生活環境中,弱者就是弱者,它們是沒有任何不對稱優勢可言的,一旦混養不利,處於弱勢群體的觀賞魚,只有被欺負、重傷和丟掉性命這三種可以選擇,在強敵和天敵面前,一切都是死路。
因此來說,我們混養觀賞魚一定要謹慎,既然如此去做,就要想到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必須承擔的後果。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