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與狗的情感影視有很多,比較優秀的如《南極大冒險》、《忠犬八公》、《一條狗的使命》等,今年又上映了一部喜劇溫情篇章《一條狗的回家路》。
這次是繼《一條狗的使命》之後站在女性視角的電影,《一條狗的回家路》主角是母狗貝拉以及其主人盧卡斯,盧卡斯對動物的的喜愛和呵護令貝拉心生歡喜和依賴,在一段時間的歡樂與莫些心懷鬼胎人員阻礙之間的「鬥爭」之後,貝拉被送走卻又因對主人的思念而出逃迷失了方向,貝拉用兩年半的時間跨越大山河流,逃避生物界的捕獵,最終成功地回到了主人身邊。
這是一個溫馨的故事,狗是人類的朋友,賦予貝拉語言的闡述以便觀眾更直接地了解其內心世界,站在生物的視角直觀地面對外界。電影的核心情節是貝拉尋找回家之路時的經歷,從這裡面也暴露了不少美國當時的社會問題。在貝拉遇到阿克塞爾時,才發現老兵也會淪落為悽慘的流浪漢,他們將青春奉獻給了軍隊,國家卻當他們退伍之後,在晚年階段給不了應有的待遇,導致無奈乞討流浪,到最後只能悽涼地思雨河邊。然而即將離世的老兵更是用鐵鏈將貝拉軒與自己的腰部,自私地要讓別的生命為自己陪葬,這是一種變態的想法,也是一個國家不公平的階級對待的體現。
其次,對於一個完整生命的「定罪量刑」方式更是奇葩,造成出逃兩年半也正是因為這一罪行。影片劇情中,警方對「鬥牛犬」的定義,只在於外表的判定,並且只要三位工作人員認定即可捕捉,沒有實質性的判定措施,往往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而將這些狗狗抓捕了之後卻將它們形同犯人般收押入獄,沒有了自由,禁錮於牢籠之中。雖然自己從未犯錯,既不咬人傷畜,也不妨礙交通破壞公共利益,但卻就這樣無辜地因為外表、品種而被捕隔離外界,失去其他生命所擁有的權利,相對於人類世界的「種族歧視」而言,這或許就是人類強加對動物的「種族歧視」了吧。
指定了目標,持有永恆的決心,不畏艱苦,終能到達。貝拉不斷地向前奔跑,穿越叢林,度過寒冬漫天冰雪,對眼前安逸的生活不為所動。在外面野生世界裡,貝拉嘗盡了當初在盧卡斯懷中所沒有經歷過的磨難,在美洲母獅被捕獵了的時候,盡下「貓媽媽」的責任,照顧小美洲獅,懂得的是長大後的責任;當被狼群圍攻生命遭到威脅時,在那千鈞一髮之際,美洲獅出現趕走狼群救下了她,懂得的是拼搏與互助;為了回到主人身邊,毅然與朋友分離,懂得的是分離。從這一部電影中,這些大概就是我們所能學習到的知識。
雖然這部電影對動物的情感化很感人,但終究不是唯一的一部,在它播映之前,前人早已有諸多此類作品,小編對此都感到些許失落了,劇情不好,情感來湊,在內容的創意、音頻後期處理等方面還是有待提高的。
人類讀不懂動物的語言,它們無法理解大腦語言中樞中發聲,只能以簡單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簡單的意願,在危難時,在無助時,在思念主人時,「那時我需要你卻又無法表達」,《一條狗的回家路》裡是溫情的浸透,也是一部對美國某時期政治制度認識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