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已是2021年。2020轉眼已變成「去年」。打開這條推送的你,歡迎來到新年第一天。
在過去幾天裡,朋友圈和豆瓣上已經開始了一年閱讀總結報告之類的刷屏,每到年底,回顧一下這一年裡讀過的書,匆匆逝去的時間也顯得充實了許多,似乎只有書籍能夠填補「時間」這個空洞的概念,讓它具有形體與質量。
然而,時間讓存在充盈了起來,購書也變得越來越糾結——一方面是許多讀者都有囊中羞澀的困擾,想讀的書太多,每次下單都是剁手;另一方面是「購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難題,房間裡留給新書的空地已經所剩無幾,家裡還剩下一大批沒讀完的書,但正在路上的快遞提醒卻一個接著一個。
這是一個幸福的困擾。2021年,出版社將開啟新的出版計劃,我們特別從不同出版機構收集了2021年的新書資料,其中有些書年初就會與讀者見面,有些書則還要等上一段漫長的時間,有些書——雖然在預告裡,但能否在新年看到依然是未知數。(既必要也不必要的提示:所選值得期待的新書,書評君僅從選題、原著作者等角度考慮,不代表出版方最終出書質量)希望書友們能從這份書單裡找到感興趣的書目,在新的一天增加到自己的收藏中,在2021年開啟第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P.S., 2020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榜88本入圍書單已公布,在1月1日12:00前,你還有可能成為「2020新京報錦鯉」!如果你打開內容已錯過,歡迎期待1月16日14:00微博帳號「新京報書評周刊」直播閱讀盛典,參與轉發,也有機會獲得好書贈送~
8位幸運兒,將獲得由新京報獨家定製的一份內含11本書籍的閱讀大禮包,你的2021閱讀書單就由我們來承包!
書評周刊編輯部(整理:宮子)
——
願你看過了如此多眼淚與歡笑
不會再懼怕
翻開新的一頁
— 1 —
文學藝術類
《無盡的玩笑》
作者:[美]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譯者:俞冰夏
出版方:世紀文景
美國作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的代表作,很久之前就聽說要出版了,編輯正在考慮用什麼紙來印刷這部鴻篇巨著,現在兩年過去了,這本書也成為了「跳票之王」。它已經多次出現在「新年值得期待的好書」話題中了,希望今年我們能夠看到這本後現代色彩濃鬱的經典小說。
《林肯在中陰》
作者:[英]喬治·桑德斯
出版方:浙江文藝出版社
這是比《無盡的玩笑》拖了更久的布克獎小說,每年編輯都會和我說「明年」就要出了,然後在第二年並也沒有這本書的任何音訊。不知道今年能否看到這本小說的中譯本。
《狐狸在夜晚來臨》
作者:[荷蘭]諾特博姆
出版方:譯林出版社
作為諾獎熱門的當代作家,諾特博姆的作品在國內知名度卻並不高,而且僅有的幾個譯本也因為年代久遠而絕版。今年譯林出版社將陸續推出諾特博姆的小說,包括《西班牙星光之路》和重譯的《流浪者旅店》,而這本作者創作於2009年的《狐狸在夜晚來臨》則是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面,非常值得期待。
《一個人的暴風雪》
作者:[美]馬克·斯特蘭德
譯者:桑婪
出版方:浦睿文化
斯特蘭德是個平易而深邃的現代詩人,《寂靜的深度》和《我們生活的故事》之後,又將有一本斯特蘭德的詩集與讀者見面。值得期待的是,這本書收錄了創作於1980—2012年的詩歌,可以讓我們讀到詩人最晚期的作品風格。
《我的奮鬥6》
作者:[挪威]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出版方:理想國
挪威作家克瑙斯高的長篇巨著《我的奮鬥》過去以一年一本的速度緩慢出版,但今年這個系列將迎來完結,《我的奮鬥5》在2021年上旬就能與讀者見面,而最後一部也將在下半年出版。在這兩部作品裡,讀者將繼續與作者一同經歷北歐粗糲的生活質感。
《馬克洛爾的奇遇與厄遇》
作者:[哥倫比亞] 阿爾瓦羅·穆蒂斯
譯者:軒樂
出版方:中信大方
穆蒂斯是馬爾克斯的文學之友,他在題為《災禍的元素》(Los elementos del desastre)的詩集中首次出現了「瞭望員馬克洛爾」這一標誌性的人物,那是二十世紀西班牙語世界中最重要的文學形象之一。從1986年起,開始進行以馬克洛爾為核心的系列小說創作,七年完成了七部,橫空出世,獲得了諸多獎項,奠定了其作品在西班牙語世界的地位。
《夏日踟躇》
作者:李渝
版本:後浪
李渝,臺大外文系畢業,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碩士、博士,現任教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研究系。著有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應答的鄉岸》《夏日踟躇》《賢明時代》,長篇小說《金絲猿的故事》等。李渝筆下的暮色降落,是騷動將至的預告;江水流轉,是歷史與記憶的重現。她用藝術史學者的目光,化喧譁為蕭索,呈現出清淡悠遠的畫面。
《郭松棻集》
作者:郭松棻
出版方:後浪
郭松棻,臺北市人。1958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王懷和他的女人》於臺灣大學的《大學時代》。1961年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1963年、1965年在臺大外文系代授《英詩選讀》。1965年參加電影《原》的演出。後半生旅居美國紐約。1983年再度開始創作小說,以羅安達為筆名發表作品於《文季》。所著小說收錄於《郭松棻集》《雙月記》《奔跑的母親》三本小說集。郭松棻行文具有冷調美的文字風格。
《物·畫·影:穿衣鏡全球小史》
作者:巫鴻
出版方:世紀文景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文學藝術還是日常生活,鏡子都於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著名美術史家巫鴻在新書《物·畫·影:穿衣鏡全球小史》探索了穿衣鏡的由來與流行、它在文學藝術中引發的想像,以及它所代表的身份地位與自我意識。也許在自拍相機誕生之前,穿衣鏡就是自拍鏡頭吧。
《解剖維納斯》
作者:[美]喬安娜·埃本斯坦
譯者:崔宏立,邵池
出版方:理想國
全球唯一一本以「解剖維納斯」為主題的圖集。「解剖維納斯」(Anatomical Venus)是對發明於18世紀的解剖學人體蠟像的美稱。這種蠟像的誕生使得解剖學課程免去了尋找屍體的尷尬苦惱以及解剖屍體的血腥恐懼。但是隨著蠟像製作技術的精益求精,解剖維納斯的內涵也從對生命的好奇轉變為對死亡的迷戀。這本書收錄了世界現存的150 餘具稀有的人體解剖蠟像圖片,由物及人呈現了人類奇妙的心理變遷。
— 2 —
社科歷史與思想
《法國大革命前夕的圖書世界》
作者:[美]羅伯特·達恩頓
出版方:世紀文景
《法國大革命前夕的圖書世界》是新文化史研究學者羅伯特·達恩頓的最新著作。書中運用了沙泰爾出版社大量未曾面世的檔案資料,描繪了變革前夕的法國出版業與普通人生活的圖景。作為達恩頓時隔多年後的新作,這本書在英語世界面世後,廣受讚譽,被認為是創造了「一種思想的社會史」。
《批判性思維的認知與倫理》
作者:徐賁
出版方:北京大學出版社
《批判性思維的認知與倫理》是徐賁多年來堅持的人文普及寫作中最新的一本,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討論的是自欺與欺人的可能關係;第二部分討論的人的情感、情緒、欲望如何影響真實思考和正確判斷,主要體現為「認知偏誤」和「捷徑思維」;第三部分討論人的思考方式如何應對逆境現實和受其何種影響。
《亞當夏娃浮沉錄》
作者:[美] 史蒂芬·格林布拉特
譯者:生安鋒
出版方:甲骨文
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如同人類整體的影子,在宗教、文學、藝術、哲學中生生不息。本書要回溯這一故事的巨大價值,在人類起源與現代文明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展現了其中豐富的寓言、性與道德的衝突、惡毒的厭女症,以及道德洞察,並一直追蹤到這一故事在當代的後達爾文式堅持。
《自足的世俗社會》
作者:[美]菲爾·朱克曼
譯者:楊靖
出版方:譯林出版社
作者菲爾·朱克曼為美國匹澤學院社會學教授,美國「世俗研究項目」創始主任。作者以丹麥和瑞典社會為主要研究對象,基於一年多的實地居住考察,深度訪談了近一百五十位不同年齡層次和教育背景的對象,得出一個核心觀點:宗教觀念淡薄的世俗社會不僅可能存在,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溫文爾雅、令人愉悅,給人們帶來自足、幸福的生活。社會的高度發達與宗教並無關聯,宗教的影響可以為社會帶來醫療和教育的發展,但是同樣有可能帶來混亂、緊張和暴力。
《男性氣概的創造:從古代到啟蒙運動時期》《男性氣概的勝利:19世紀》《男性氣概的危機?20——21世紀》編著:[法]讓-雅克·庫爾第納、[法]阿蘭·科爾班、[法]喬治·維加埃羅譯者:楊嘉彥、趙濟鴻、王蘇 出版方: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在追求性別平等的當下,「男權社會」成為被反思的對象。而所謂「男性氣概」也是其中一部分。那麼, 「男性氣概」是如何形成、如何被塑造,以及如何演變到當下的。「男性氣概」歷史3卷便試圖在回答歐洲歷史上的「男性氣概」, 展現與男性氣概有關的社會史、政治史和經濟文化史。
《近代中國的銀行業》
作者:[美]程麟蓀
譯者:徐昂 袁煦筠
出版方:啟微
《近代中國的銀行業》記錄了從1897年仿照西方模式建立第一家中國近代銀行,到1937年日本入侵造成中國銀行業突然中斷的歷程。作者利用近代中國各大銀行的原始檔案,以幾家重要華資銀行和幾位傑出的中國銀行家為中心,展示近代中國銀行業的演變,探討這些銀行在與國內外同行競爭時採用的商業做法。這本書將有怎樣的歷史細節,對於中國現代銀行起源和發展感興趣的讀者朋友而言,是可以期待的。
《浪漫地理學》
作者:段義孚
譯者:陸小璇
版本:譯林出版社
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段義孚的又一力作,在充斥著數據、分析的當代地理學著作中,他的作品常常獨樹一幟,帶領讀者思考地理環境的文化意義,以及人類性情與地理環境的相互塑造。在本書中,他的視野超出地理學,橫跨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發掘地理學的詩性潛力。
《沉默史:從文藝復興到現在》
作者:[法] 阿蘭·科爾班
譯者:胡陳堯
版本:南京大學出版社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蘭·科爾班又一部引進國內的作品,科爾班是全世界最富有想像力的歷史學家之一,擅於書寫感覺與情感史,此前諸如《身體的歷史》等翻譯為中文的作品都獲得了很好的口碑。科爾班曾在名作《大地的鐘聲》中討論聲音的文化意義,在本書中,他探究了聲音的反面——沉默的意義。
《另一片天空下》
作者:[英]諾曼·戴維斯
譯者:曾小楚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諾曼·戴維斯以研究東歐史著稱,尤以波蘭史蜚聲海外,他的著作之前在國內只出過一部近乎大學教材的《歐洲史》,但這本書也可以稱得上國內歐洲通史著作中最佳著作之一。在這本書中,作者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德裡、巴庫、模里西斯、大溪地這些相對於「西方世界」的「東方大地」上。西方歷史學者的身份,讓他更注意東西方世界在這些地點上的碰撞與交集。
《民族國家間的和平與戰爭》
作者:[法] 雷蒙·阿隆
譯者:王甦 周玉婷
出版方:甲骨文
多年以前,雷蒙·阿隆的《知識分子的鴉片》震撼了一批知識分子的心靈。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觀點和例證,更在於他提供了一種分析民族國家間關係的研究方法。可以說,這本書之後,留給未來研究者向外擴展的空間已經非常狹窄,除非能另闢蹊徑,構建新的研究範式,不然的話,就只能在這本書提供的研究框架基礎內小修小補。
「韋伯作品集」,《社會學的基本概念》《經濟行動與社會團體》《支配社會學》《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
出版方:理想國
這套「韋伯作品集」都選自韋伯的經典著作。其中,《社會學的基本概念》譯自《經濟與社會》一書的第一章,系統地展現了韋伯本人對「理解社會學」研究典範的全盤性設計。《經濟行動與社會團體》也選自《經濟與社會》,是討論兩個關鍵性術語「經濟行動」與「社會團體」的社會學涵義的經典文本。《支配社會學》原為《經濟與社會》一書第2卷第9章的前六節,深入探討了支配的類型及其功能形態。《中國的宗教》和《印度的宗教》都是韋伯宗教社會學的研究典範之作。這些都是韋伯社會學中除大家耳熟能詳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外,在學術界最具影響力的著作。
— 3 —
兒童新知
《遜色:科學對女性做錯了什麼》
作者:安吉拉·賽尼
出版方:重慶大學出版社
這是一本打破性別偏見的,具有啟發性的好書。Saini 利用大量的數據,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扣人心弦的、迫切需要的解釋,以此來說明幾個世紀以來,即使是最公正的科學研究領域,也不知不覺成為了父權制社會偏見的犧牲品。
《四合院活物記》
作者:崔岱遠 張勁碩
繪者:林雨飛
出版方:商務印書館
這本書單從書名就能引起一種奇趣的回憶。它誠然是本博物學著作,但書中描寫的那些生靈卻離我們如此切近。尤其是看到目錄中提到的「簷末虎」(京津一帶對蝙蝠的稱呼)和「蠍拉虎子」(老北京人對壁虎的稱呼),更讓人想起四面圍牆圍起的夏末暮光中,那些唿扇著翅膀一掠而過的影子。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員張勁碩的專業審讀,也讓這本書在知識上更加嚴謹可讀。
《北方有棵樹:追隨大自然的四季》
作者:歐陽婷
出版方:商務印書館
在《北方有棵樹》這本書出現之前,作為讀者與友鄰,我已經在豆瓣上看過幾年歐陽婷寫的自然筆記了。她在北京工作、生活,這些自然筆記的內容,也便理所當然地與北京有關。大家生活在共同的城市,看她寫的這些東西時,心裡便有對照的機會,知道那是一種共同看過的風景,卻有著不同理解的真實。作者在博物與文學兩方面都具有基礎,有理由讓我們對這本即將上市的新書產生期待。
宮西達也「蟲子武士」系列(5本)
作者:[日]宮西達也
譯者:彭懿
出版方:蒲蒲蘭繪本館
這是2021年即將由蒲蒲蘭引進出版的 「蟲子武士」系列。整個系列的繪本共5本,是以江戶時代的獨角仙武士「獨角三十郎」和它的兒子「獨角四十郎」為主角進行的冒險故事。獨角仙武士懲惡揚善,但在故事中,也有成長和轉變,不是臉譜化的扁平人物,而是充滿了宮西達也式一貫的孩子氣的想像,故事裡也有很多其他性格的蟲子,讀來豐富而有趣。武士們打打殺殺的故事,一定也會在孩子們心裡激起那種通常被大人視為調皮搗蛋的激動心情吧!這樣想起來,就覺得更加期待了呢!
《寫給未來的藝術家》
作者:[美]艾瑞·卡爾 等
譯者:阿甲
出版方:愛心樹童書
《寫給未來的藝術家》是由23位藝術家共同完成的,每位藝術家有一篇簡短的自述文章,和小朋友們分享一些他們是如何走上藝術創作道路的故事,以及一些他們工作的細節和對於創作的看法。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整理:宮子;編輯:西西;校對:危卓。封面題圖來自《編舟記》(2013)劇照。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你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