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在宮城縣大船渡一個避難所,幾個孩子災後第一次洗熱水澡,屬於孩子的笑容又回到他們臉上。
新快報訊 繁華日本瞬間慘遭生靈塗炭,受災民眾心理素質成為災後首要關注的問題。他們的心理難免會大起大落,容易患上創傷後壓力症。有危機幹預專家估計,日本地震頭兩年內將有約四成受災民眾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狀,而長期關注地震新聞和電視畫面的人群也要小心被壓力症「感染」。
兒童日本大地震及海嘯估計造成當地10萬名兒童流離失所,國際救援組織救助兒童會指出,家園被毀、喪失至親、持續餘震以及平日只有在書本上才可以看到的核輻射威脅突然來襲,已造成災區兒童嚴重心靈創傷,許多在避難所的小孩晚上發噩夢難以入睡,要躲在燈下或包裹在毛氈中,部分小童甚至不敢與父母分開。
一名36歲的父親透露,他兩歲的兒子在地震後非常害怕,經常哭著說:「屋子在搖晃,我不喜歡屋。」而他所能做的只是抱著兒子說:「不會有問題。」
救助兒童會深入災區走訪日本東北沿岸多個避難所發現,許多兒童在頻繁餘震、寒冷痛苦的夾擊下,持續出現心靈創傷,情緒表現得非常緊張,經常無端擠在燈光之下,或用毛氈包裹著自己。
由於日本小童自小就從書本上了解廣島及長崎原子彈爆炸的恐怖災難,這些孩子向探訪者透露,今次最令他們感到焦慮的便是輻射。
看護在重災區宮城縣石卷市的牡鹿半島,有專門照顧老人的看護也遭遇困境。當地患上腦退化症的老人因無法理解災情,精神不穩,看護人員要不眠不休地照顧,雖然臉上仍有笑容,但體力和精神已接近極限。
由於當地物資不足,老人的膳食及服藥習慣受到影響,對他們產生壓力。其中,有部分老人患有腦退化症,對發生地震一事無法理解,當入夜後中心因停電而漆黑一片時,他們會驚慌地要求不要關燈,也常會因不安而哭泣,或是在四周徘徊遊蕩。
現時,看護人員與老人們同住一室,使看護人員難以得到充分休息。他們只有打起精神,表示會堅持以笑容來照顧老人。 (東方)
專家說據災後心理輔導專家稱,受災民眾在地震首年通常會專注災後重建工作,至重建完畢停下來時,才深感家人離世的寂寞,繼而患上創傷後壓力症,持續發噩夢、有幻聽等。
(責任編輯:UN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