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片荒地變成日本最大的生物醫療產業集群,神戶醫療產業都市引人注目。福建日報記者 陳信雲 攝
東南網1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宇熙/文 陳信雲/圖)
飛機緩緩降落福岡機場,海面勾勒出狹長的海岸線。
千百年前,跨過這片海,空海入唐、隱元渡日,架起了中日文化交流互鑑的民心之橋;而今,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日各領域交流合作的紐帶將會更加緊密。
日前,福建省媒體訪問團赴日本採訪。從長崎、神戶、大阪到京都,緊張的行程中,走訪、傾聽、對話、記錄,廣泛與當地經濟、文化等各界人士展開深入交流,深刻感受到各方希望與福建加強合作、共謀發展的熱切期許。
友好合作:對話關西開啟新平臺
行走在神戶醫療產業都市,道路筆直,兩旁現代化辦公樓規劃有序,但卻未見一座工廠廠房。
一個多月來,這裡多次迎來福建客人。2019年11月15日,福建代表團在大阪舉行中國福建對話日本關西交流活動後,圍繞生物醫藥等高新產業增進交流合作,福建省商務廳等有關部門與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推進機構開展對接,並率團再次前來考察。
從一片荒地到日本最大的生物醫療產業集群,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有怎樣的魔力?
「1995年阪神大地震,破壞了神戶傳統的以重工業為主的產業鏈,也為政府提供了產業轉型的機遇。」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推進機構有關負責人介紹,1998年,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構想懇談會成立,決定以人工島為中心,建設高端醫療技術研究開發基地,構築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以及產業化的發展模式。
建一個產業集群,從何處切入?當地政府從一開始就摒棄了招商引資的模式,而是以基礎研究為切入點,形成獨具特色的官研學相結合模式。
「官」,設立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推進機構,負責統籌、協調各類機構,推進共同研發等,神戶市政府還設有專門部門提供政策支持與服務;「研」,1998年,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在此設立分院,由此吸引了大量科研人才,湧現了多位科研領頭人;「學」,人才集聚效應逐漸擴大,吸引了多個地方大學、學術團體入駐。
「以新藥研發為例,要經歷漫長的周期,成本高昂、成功率低。對企業來說,將研發中心設在神戶醫療產業都市,就意味著可依託最尖端研究機構、醫院與企業集聚的強大優勢,享受一站式研發服務。」神戶大學系統信息學研究科教授羅志偉介紹。
官研學結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研發部門入駐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截至2019年11月末,已有366家「高精尖」企業、機構集聚於此。
「此次考察,我們走訪了神戶、大阪,與關西主要醫療產業園區進行對接。從日本回來後,我們正集合省內多方力量,積極學習、借鑑關西主要醫療產業園區的經驗,結合福建實際情況商議初步構想,希望能以此為契機,實現高質量連結。」福建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地方合作上來講,應從研究領域的交流切入,形成交流機制,從而推動產業、服務等多方面合作。探索醫療健康領域合作,我認為福建最大的優勢在於自然資源豐富,有很好的中醫藥資源寶庫。通過現代科學方法,推動產業化,未來中醫藥在康養方面大有可為。」羅志偉認為。
亞太論壇淡路會議理事片山啟先生深耕中日貿易多年,近日他和羅志偉教授受邀到福建考察。他告訴記者:「福建發展潛力巨大,所以我們神戶經濟界非常願意與福建增進經貿往來,共同攜手發展。」
近年來,福建與日本經貿交流日益密切。日本是福建第7大外資來源地,其中,總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項目15個。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日本52家上榜企業中,豐田、日立、三菱商事、本田、松下等17家企業已在福建落戶布局。截至2018年底,日本在我省投資的項目1396個,合同外資30.3億美元,實際到資28.0億美元。
不久前,我省在東京舉辦了中國福建—日本經貿合作項目籤約儀式暨經貿推介會,閩日企業在機械裝備、電子信息、輕工食品、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籤訂了21個合作項目,籤約金額達106.8億元。
不僅是經貿交流。人文交流方面,大阪大學副校長河原源太表示:「大阪大學願與福建高校在學生交換訪學、青年教師學術訪問等方面開展多樣性交流。」
增進友好往來,各界都加快了步伐。廈航國旅福州分社總經理尹高前來長崎考察,為2020年1月增開福州到札幌、福州到福岡、石家莊到大阪三條對日航線踩點,長崎縣政府得知後主動與其對接;關西日本福建經濟文化促進會會長魏鵬程表示,將積極發揮閩籍僑商作用,推動閩日兩地醫療健康企業的對接……
2020年,關西「對話福建」活動將在福建舉辦,開啟福建與日本關西地區在各領域高質量交流合作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