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舌音R,即俗說的彈舌,大舌音,一些外語如西班牙語、日語都有這個發音。在「彈一閃」:ら行的發音中,我寫了怎麼發這個彈舌的「前身」,彈一下的R。我自己稱之為「彈一閃」,稱這個彈很多下的R為「彈長氣」。(我不是語音/語言學的,只是作為一個業餘學習者,以自己的感受和文字來描述分享一下這個發音,還請不要介意和挑剔我寫的各種名字和定義)
我在網上看了很多講怎麼彈舌的視頻,試了很多都沒有成功。寫完彈一閃之後,我覺得我可能沒有機會寫續篇彈長氣了,但是不久之後機緣巧合下我竟然成功發出這個音了……由於過程奇妙,方法模糊,內容簡短,一直沒動力起來水文章。
在介紹我怎麼學會的之前,我在這裡整理了一些流傳較廣的方法:
1、棉籤法
張開嘴巴,抬起舌頭輕輕抵住上顎,接著用棉籤或洗乾淨的手指,放在舌頭下面稍微觸到舌筋,然後往外吹氣,同時用棉籤左右攪動反覆橫跳,幫助舌頭抖動。練久之後肌肉形成記憶它就會自己動了,發出rrrr。
2、單詞法
找一些含有多個r的詞語,自己造一個也可以,比如rerorero,torror。像練繞口令一樣反覆、提速讀這個單詞,由於肌肉累了會犯懶,念多了之後它自己會彈起來,形成rrr。比如我造了torror,正確發音是tor/ror,因為單詞中含2個r,要彈兩次,即舌頭會舔到上顎兩次,念多了它就會自己連起來。
3、概念法
張開嘴巴,用舌頭輕輕抵住上顎,放鬆舌頭,然後用正好的力氣均勻地往外吹氣,氣會吹動舌頭,形成波浪捲曲抖動:~。
我試方法1,即使用輔助讓舌頭動起來了,聲音像那麼回事了,但去掉輔助之後就沒辦法靠自己成功吹出來。我試方法2,也沒有成功,不管我怎麼讀,聽上去也還只是彈一閃。即使偶爾成功聽上去連起來了,那也只是能彈兩下的半成品,而不是能自由想彈幾下就彈幾下的完成品。3呢就是百科式解說,是彈舌音的發聲原理,但我不管怎麼吹也沒辦法吹起來。
你也可以試試以上方法,也許你可以。
我想了想,我覺得(對我來說,不針對其他人)我沒成功的原因是前提錯了,先把舌頭抵上去就堵住了氣流流通,是吹不動的原因。但我所看過的視頻裡,無一例外都是從舌頭抵住上顎開始的,都是從給你看他舌頭開始的,給了我很大的誤導。
現在我能彈舌之後,回頭按照他們說的驗證,先把舌頭放上去再吹,也能吹出來了。但我發現了另一個問題,這樣發出來的音是帶t或者d的,不知道別人是不是。
也有很多人是通過t或d的輔助,來帶出rrrr的。很多up主也說用t和d來輔助發音。
他們通常是這麼說的:舌頭放鬆輕輕碰到上顎,然後往外吹氣,氣會把放鬆的舌頭吹起來,像彩帶一樣~波~浪~飄動,舌頭動的時候會彈到上顎。一開始你發不出來的話可以用t或d來輔助。
但是怎麼用t來輔助呢?不清楚。
所以我覺得雖然這些up主講的東西是對的,是可驗證的,但是他們描述得可以更詳細一點。
我來把這個邏輯完善:
先把舌頭輕輕舔到牙根後,即從牙和肉的交界處往後一點的位置,往多後,適當就行。
在這個姿勢下,試著發一聲t。注意體會發t的時候會有微微的氣把舌頭彈開,舌頭會離開剛才舔的地方,但不會離開很遠。
注意:發完之後,舌頭回到開始的位置,即舔,離開一丟丟,舔。
反覆發t,體會t的感覺。當你發t的時候,並沒有刻意地從喉嚨裡吹氣,但這個把舌頭彈開的氣是什麼呢?是因為要發出t,都要施加力,這個力很小很小,但施加之後也就是你頂一下,就會反彈,像跳水一樣duang出去,出去就像放閘一樣,放閘就有了縫隙,就有了風。
注意:發t不要變成te,如果是te,舌頭會放下來,且人容易順勢嘆氣,從喉嚨中呼出氣來。
接著準備加入吹氣。
首先還是反覆發t,重複舔-離開-舔三步,一直反覆,你知道自己在做這個動作,有下意識,就像下了一個命令,因此舌頭必然會回到初始位置。
一邊重複,一邊做心理準備,一邊想,我待會要使勁吹一口氣。就一直想,做好心理準備,然後在不經意的時候,在保持三部曲的時候突然肚子使勁往外一發力。
舌頭會保持慣性完成你之前t的命令,但是中間有了打擾,它會花枝亂顫一兩下,最後回到舔的位置。這個就是rrrr的雛形。
注意:練習的時候不要想著舌頭,越想它,容易越沉越用力,你的注意力會讓它使勁,這樣的話釋放體內的氣時就有很大概率會被舌頭截胡,舌頭會抵住氣流,這樣就沒辦法實現亂反射,結果只是把溫柔的t變成了兇狠的t而已。練習的時候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肚子上,一邊tttt一邊想著我待會要使勁吐出來,然後覺得狀態可以的時候或者在自己也不知道的時候出其不意用肚子逼出一口氣。
這個雛形多練幾遍,你就感受到自己的力度,以及感受這個雛形的過程,有了感覺。接著試著調整,調整肚子的力道,調整舌頭的力道。
最後在tttttttt的過程中你會長嘆出一口均勻的氣,讓亂顫的一兩下變成了均勻的拍打,舌頭像波~浪~卷~曲的軌跡和間隔舔到初始位置。這個就是成形的rrr。
肺活量和氣息控制決定你能彈多久,如果氣息控制不好,就會戛然而止,舌頭擱在上面,把氣流堵住。
但只要能發出雛形版,經過努力就能慢慢將一兩下調整到三四下,將亂彈變成規律的波浪,慢慢會水到渠成。只要給一個初始的發力,它就能自己動起來。想讓它動久一點,均勻的氣就類似「加速度」,可以重複嘗試。
d輔助也同理。
此外k和g也可以輔助,方法是先發k,k的時候舌頭是放在下面的,所以k完之後抬上去放在t的位置,出來的聲音就會變成k+r(也會聽成k+l),不斷發k再抬上去,重複k+r,最後在一堆k+r的過程中肚子一使勁,吐出一個亂彈的雛形版彈舌音。基本邏輯是和t差不多的,但還是用t好練一點。
b或p也可以,prprprprprprprprprprprpr。
以上就是我思考總結出的用tdkgbp來輔助發彈舌音的練習方法。本質上和up主們介紹的方法是一樣的,但把過程講的這麼詳細應該不多。有很多悟性好的人看他們講的學會了,但像我這樣的笨鳥很難快速學會。
如果你試了我說的沒有成功,那也許你不適合我的,你可以找別的方法,畢竟這只是我個人的感受體會。
水了這麼久,還沒有完成本文任務,上面介紹的是我學會之後返回來嘗試和驗證產生的方法經驗,接下來正式介紹我當時成功發出彈舌的過程。
當時我會彈一下,但不能彈很多下,我覺得我可能無法學會彈長氣了,既然這樣至少把彈一閃練好,好歹也算彈的一種。於是我就一直在らりるれろ。
我一邊玩手機,一邊一直ららららら,ら著ら著,又在思考彈長氣,在我學不會的前提下,想下有什麼辦法能搞到,因為反正我也學不會,想想又沒有損失。
我在前篇中寫過:「這時我仍錯誤地以為,彈長氣就是簡單的彈一閃的加長版,於是就想起了日語的ra行音。既然日語ra行音也是彈舌的一種,那我會彈一下的話,豈不是就能彈幾下了?天真,事實上我學會了彈一下也沒辦法彈幾下。」
那時我覺得兩者是不同的發音方式,因為我能彈一下但不能彈幾下,所以認為是不同的東西。
但我在ららら的時候,覺得既然沒法子了,不如還是強扭一下,讓一下魔法變成幾下,讓它們成為同一種東西。
事實上一些外國人在讀單詞的時候既可能彈一下也可能彈幾下,同一個單詞讀一下的r也可以讀多下的rrr也可以,並沒有真的不發rrr就會死。只是因為犯懶發音不夠實在所以讀成了r,或者rrr得太輕微太快體感上變成了r,或者發音時狀態不好出不來所以成了r,或者這個人真的不會rrr所以用r代替,都有可能。所以這個角度上說r和rrr可以是同一個東西。
那麼我怎麼樣讓它們發音也成為同一種東西呢?
我又回到了百科式定義:它是吹出氣流讓舌頭被動顫動發出的音,形成彈舌的結果。想著要怎麼吹,什麼時候吹。
但我也搞不懂這什麼氣流啊什麼顫動的,搞不懂怎麼吹。於是我就一直在ららら。在一邊玩手機一邊ra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突然來了興致,肚子一使勁,於是吐出了一個亂顫的rra,也就是雛形版的rrr。魔法就是這麼發生的……
當下我就覺得這個有感覺,於是我重複上面的步驟,慢慢調整到了完全版的彈舌,從魔法發生到成功就是一兩分鐘的時間。
後半的步驟其實和上面說的用t輔助是異曲同工,只是有沒有t的區別。但t輔助也是基於這個過程的加工。
用這個方法發的話,需要先學會彈一閃,在這個基礎上往彈長氣變化。可以看回這一篇「彈一閃」:ら行的發音。如果你看我這篇不適合,可以找網上的「怎麼發閃音」,或者西班牙語之類的發音視頻,但感覺講只彈一下的視頻並不多。我看了一些感覺都模稜兩可,不想推薦。只遇到一個外國姐姐的視頻講得很好,很特別的角度,很有啟發。但沒有字幕,需要會一點英文,我放在底部,是搬運工搬運的。
當熟悉了發音的感覺之後,就不會刻意想著「彈一下—吹—變很多下」這個過程,不再需要這個輔助,可以張口吹了,也不再需要肚子發力了。
小結
4、丹d田t法
舌頭適當找一個初始位置掛上去
以發呆的狀態機械重複發 d 或 t,步驟為舔-離開-舔
不經意間突然發功,丹田使勁逼出一口氣,帶出雛形版rrr
重複雛形版體會過程和各單位走向
調整力道和感覺,慢慢延長雛形版rrr的極限,形成完全版
練習完全版,熟悉後就去掉了肚子的刻意參與,張口就來
5、升級魔法
先學會彈一閃
以發呆的狀態機械重複練習彈一閃
不經意間突然發功,丹田使勁逼出一口氣,帶出雛形版rrr
重複雛形版體會過程和各單位走向
調整力道和感覺,慢慢延長極限,從一到全,one to all魔法升級
練習完全版,熟悉後就去掉了肚子的刻意參與,張口就來
用ra演示,無聲和出聲的rrr
到此為止,一共給出了五個方法,推薦最後兩個,因為這兩個是我寫的。已經有1個人用這個方法學會了rrr,理論上其他人用這個方法也有很大的可行性。
最後貼一個魔法素材,跟唱這首歌可以幫助練習r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