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跡》上線儀式現場,拍攝團隊代表與湘雅三醫院代表合影。
紅網時刻6月4日訊(記者王義正)「疫情產生的,不僅是肉眼可看的痕跡,還有深藏在人們內心中的印記」,6月4日,抗疫公益微電影《印跡》上線儀式在湘雅三醫院舉行。
《印跡》由豬鼻子影業公司公益製作,全片僅8分鐘。與傳統電影不同,影片中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甚至沒有一段完整的對白,然而,在光與影的碎片中,白衣戰士與疫魔戰鬥的感人場景通過鏡頭語言的拼接得以重構,無聲勝有聲。
該影片導演劉昉告訴記者,《印跡》的拍攝出於偶然。在疫情的至暗時刻,作為電影人不能上一線,但仍希望用電影的方式記錄下些平凡的英雄。
「當時我們籌劃,以湖南支援湖北醫療隊為背景創作電影《歲歲平安》,於是到湘雅三醫院尋找素材,偶然發現這裡的故事非常感人,於是就萌生了拍攝微電影《印跡》的初衷。」劉昉說。
拍攝過程中,導演與參與演出的醫護人員溝通拍攝內容。(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影片拍攝中的瞬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月8日,恰逢中國傳統佳節元宵節,是一個象徵團圓的日子。而正是在這一天,湘雅三醫院的133名醫護人員離開家人逆行武漢,馳援湖北抗疫。在武漢期間,整建制接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通過52個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治癒了68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圓滿完成了援鄂任務,接受了這場抗疫戰爭的洗禮,展現了新湘雅的使命和擔當。
「片子雖然沒有講故事,但重現了武漢抗疫一線的場景,把一線醫護人員面對未知的緊張感、恐懼感,面對患者的愛心、耐心,展現得非常到位。我淚點底,全程哭到尾。」湘雅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陳志衡醫生是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的一員,在看完影片後,幾度淚目。
「我們只是穿著防護服,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在面對未知的恐懼中做自己該做的事。」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隊員、湘雅三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鍾竹青說,武漢的那段經歷讓她難忘,通過這部影片可以和更多的人分享這段經歷,也可以在疫情散去之後的日子裡,讓人們留下更多的印記。
據介紹,在湘雅三醫院的支持下,拍攝團隊最大程度還原了醫護人員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工作時的場景。影片於4月初策劃籌備,4月9日至11日集中在湘雅三醫院多科室實地取景拍攝,51名醫護人員參與演出,通過多重影視化手法講述了湘雅三醫院援鄂醫療隊逆行出徵、武漢抗疫、平安歸來的抗疫故事,完美詮釋醫療隊「大愛無疆、敬畏生命」的逆行精神。
「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三次,但每一次都會被深深感動。」湘雅三醫院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楊飛龍說,電影裡的鏡頭會讓他想起自己的同事、朋友、親人在那個場景中「戰鬥」,在他們身上「湘雅精神」得到了展現和發揚。
劉昉還告訴記者,除微電影《印跡》外,他們目前還在籌拍電影《歲歲平安》,目前劇本已經定稿,預計電影將在2022年賀歲檔上映。
「疫情終會散去,但疫情期間那些為我們拼命的人、那些感人的事,都應該成為所有人心底永不褪色的印記。」劉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