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G7060次列車行至上海至蘇州區間時,兩名年輕女乘客因摘下口罩吃東西,引起了另一名男子的不滿,隨後發生言語和肢體衝突。乘警到現場調解,雙方均認為自己沒有錯,乘警只好交由池州站派出所處理。
雙方均認為自己沒有錯,網友在看到這則新聞後也自動分為兩派爭論不休。此情此景,讓人不由地聯想到前段時間,《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其中就有一條規定:乘客不得在地鐵內進食(嬰兒、病人除外)。那麼為什麼鐵路部門不像地鐵一樣,也出一個「高鐵禁止進食」的規定呢?
記得學生時代日語老師向我講述的,她在日本工作時的親身經歷:當時她因懷孕前往醫院檢查,乘坐地鐵返回的途中實在忍受不了飢餓,便偷偷吃了點東西。沒想到被一男子發現,並遭受了對方長時間的言語攻擊,她感到十分惱火和委屈。據說,日本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如果旅程短、人流擁擠,大家都會儘量避免在公共運輸工具上進食,以免給別人造成困擾。不過凡事總有例外,要求孕婦也遵守這一「潛規則」顯然並不合適,當時也有乘客力挺我的老師:「沒關係,不用理他,你懷孕了,吃一點沒事的。」對於在高鐵上能否進食,希望「一刀切」,想要靠一個規定就解決一切煩惱是不現實,也是不公平的。有句話說得好,「相同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區別對待」。這個問題正需要我們「區別對待」一下。
單就這件事來說,近期由於疫情原因,人人出門佩戴口罩,在公共場合隨意摘下口罩也被認為是一種沒有素質、自私自利的行徑。這麼看,兩位年輕女乘客在高鐵車廂內摘下口罩吃東西似乎不可饒恕。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嚴格要求自己不摘口罩不吃東西沒有問題,但強行要求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樣不吃不喝,我也不願稱之為「正義」。
往大了說,我認為這根本不是高鐵上能不能吃東西、有關規定是否明確的問題,而是人與人之間能否相互體諒、相互理解的問題。據報導,這名男子在和兩名女乘客發生衝突之前,有提醒兩人不要吃東西並戴上口罩。試想,如果這時兩名女乘客能夠解釋一下自己一定要吃點東西的原因並得到理解;如果這名男子不要這麼暴躁,選擇體諒對方,自己做好防護或者到車廂連接處暫避,是不是就沒有後續的這些爭論了呢?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也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切要記著,這個世界上的人並非都具備你稟有的條件。」近年來,類似《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這樣的規定或文明公約越來越多,側面體現了我們社會正在不斷提高的文明程度。但我始終認為,真正的文明並不在法律和規定,而在人心,在於大多數人是否擁有一顆嚮往文明且自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