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
中國衛生部表示我國人類狂犬病85%來自家犬的傷害,約6%來自貓的傷害,另外還有為數不多的由豬、鼠和野生動物(狐狸、雪貂、蝙蝠、浣熊、臭鼬……)引起。如此看來,狂犬病毒主要傳染宿主還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萌寵們。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該病病死率100%。為了預防和防疫該傳染病我們有兩種狂犬疫苗,一種人用,一種獸用。
全球80%的人用狂犬疫苗都用在了我國,我國卻依然沒有用好
我國年均批籤發人用狂犬疫苗在6000萬支,相當於每年有約1400萬人注射了狂犬疫苗,而美國每年的存儲量不過5萬人份,再看兩個國家的發病率,我國的狂犬病發病人數自2007年的高峰3300人,逐步下降到2017年的516人。而美國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消除了該傳染病。包括,芬蘭,挪威等十幾個國家在內,也都早早地實現了狂犬病0病例。也就是說全球80%的人用狂犬疫苗都用在了我國,我國卻依然沒有用好。
是我們研發不夠嗎?是我生產的不夠嗎?
近日,終於有專家道出了真相。
WHO根據已消滅狂犬病的國家或地區,總結出經驗並提出,一個地區如果持續幾年將犬類狂犬病的免疫率控制在70%以上,不但可以阻斷犬間的狂犬病傳播鏈,還能從源頭上消滅人類狂犬病。然而在我國人用狂犬疫苗高達1400萬人份/年投放的情況下,獸用的狂犬疫苗覆蓋率則低得令人髮指。
2017年,我國犬類數量已經達到1.5億隻。如果我們要達到70%的免疫群體的話,我們將需要對1億隻的狗進行免疫接種,根據每支狗一年接種一次疫苗來估算,每年投放市場的獸用狂犬疫苗需要達到1億支以上,而我國的獸用疫苗數量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大部分地區的犬免疫率甚至不到10%。
是因為我國獸用疫苗不夠嗎?
不是
我國的獸用疫苗主要分為進口疫苗和國產疫苗。
國內獸藥企業1717家,但是擁有有效獸用狂犬疫苗批件的企業僅10家,共12個獸用狂犬疫苗批件的批准文號。這一數據足以說明,我國生產狂犬疫苗的生產力是足夠的,但是很明顯,廠家的生產積極性是相當不夠的。
難道是狂犬疫苗的研發難度很大嗎?
依然不是
我國國產的獸用狂犬疫苗分為滅活疫苗單苗和五聯活疫苗。之前是以吉林五星的五聯活疫苗百司特銷量最好,但最近幾年已不再生產。
我國進口獸用疫苗有荷蘭英特威、法國維克、美國禮來、梅裡亞等,95%的寵物醫院都使用進口疫苗,其中荷蘭英特威的市場佔有率最高。相比於國產疫苗,進口疫苗質量更好,副作用小,免疫效果也更好,更受愛狗人士的青睞。
國產疫苗質量拼不過進口疫苗,導致市場長期被進口疫苗霸佔。
難道就不能加強研發,生產出質量更優的國產疫苗嗎?
是得,不能,還是沒有動力,這個就回到了價格上。
人用疫苗需要打至少四針,國產相對便宜的要50元/針以上,打五針就是250元左右,如果有醫保報銷的話,確實不需要個人淘太多的錢。如果打進口或者國產人二倍體的話,價格則非常昂貴,五針打下來,需要1000元左右,一般人並不願意承受這樣的費用。
人用疫苗與獸用疫苗價格比較
而進口的獸用疫苗通常是一年注射一次,國產免疫效果差些,一般半年注射一次,也就是說每年在狂犬疫苗的費用上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都能控制在40元範圍內,比注射一針人用狂犬疫苗還便宜,比一杯哈根達斯還便宜。進口疫苗都這麼便宜了,國產疫苗就更加沒有利潤可言,沒有利潤就沒有動力去研發了,近三年,關於狂犬疫苗的臨床試驗,僅找到一例就是佐證。
人在被感染了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或抓傷後,在規定時間內注射狂犬疫苗後,並不代表著終身免疫,如果超出接種疫苗時間6個月以上,再次被咬傷或抓傷的話,依然需要再注射疫苗,而且人用疫苗便宜的副作用大,而副作用小的又貴,實在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獸用疫苗的好處比人用疫苗多
為何我國會出現人用疫苗研發,生產熱火朝天,獸用疫苗冷鍋冷灶無人搭理的現象?
或許與我國的監管部門分工有關,獸用疫苗歸農業部管,人用疫苗歸衛生部管,每當出現了狂犬病例的時候,被追責的是衛生部,衛生部只好拼命的督促企業生產研發人用疫苗,歸農業部管的狗通常引來的是城管部門「全城屠狗」的下場,真正應該加大獸用疫苗生產研發的監管部門的農業部卻悄然置身事外,故作茫然無辜狀,沒有政府部門來推動獸用疫苗的研發,光靠企業是很難做到的,因此狂犬病這個惡瘤始終無法摘除。
科普宣傳不到位,部分狗主人素質有待提高也是重要原因。
寵物的主人出門遛狗不栓繩,不給愛狗注射疫苗,理直氣壯認為自家狗溫順不咬人的不在少數。2019年,廣州要在全市試行免費犬用狂犬病疫苗,結果市民主動登記辦證的積極性依然不高。
目前,我國人與狗的比例大約為10:1,未來這個比例還會降低,作為愛狗的你,願意為了狗狗的健康和周圍人的健康,定期給狗狗接種疫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