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大陸偵測 臺海軍「龍睛計劃」一波三折

2020-12-05 搜狐網

  「龍睛計劃」,簡單地說,就是在蘇澳附近海底布設水下監聽系統。水下監聽系統具備全天候作業能力和低作戰成本,可以長時期執行遠距離、深海域的監偵,對海軍而言,可謂是「水下的強網系統」。

  加強對大陸偵測

  臺海軍想要部署水下監聽系統,主要是因臺灣周邊海域遼闊,海軍現有反潛艦艇、反潛機受限於海象、任務區、任務類型、妥善率、裝備能力及自然環境因素影響,而使得偵獲率不理想,同時因缺乏遠程水下監控系統,使海軍難以建立整體性、全面性、即時性的反潛預警能力。除了艦載的點偵測裝備外,找不出可24小時、大面積、全作戰海域偵測潛艇的系統。建立水下監聽系統將可使上述問題得到解決,除可有效節約反潛兵力,還有利於海軍兵力部署與運用。

  臺海軍分析臺灣海峽周邊海域部署水下監聽系統的優點有:可獲得周邊海域水下目標的音響特性資料、越境路線資料和早期偵獲及預警,用於從事敵情研究、分析及臺方兵力部署、整建。另外,還可獲得周邊海域海洋生物的音響特性資料,和周邊海域海底火山及地震等地質音響特性資料。

  優先在蘇澳部署水下監聽系統的考慮為,臺灣東岸的太平洋為深水海域,極適合潛艇作戰,且東部水域離岸80海裡至100海裡處均為東南亞至東北亞及通往日本與北美洲的主要國際航線區,作戰時不僅為敵潛艇必至之要地與所欲封鎖的海域,平時也是美、日、韓、朝、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等潛艇越境所必經之地。

  「龍睛計劃」兩步走

  「龍睛計劃」共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進行時間從1988年起到1991年止,包括:水文調查、水下系統布放、艦船加改裝、電纜製造、岸基設施工程、環境噪音及音傳實驗等;第二階段自1995年起至2001年,在經過前述各項測試評估後,接著進行系統最佳布放位置的擇定,以驗證水下監聽系統功能。

  由於「龍睛計劃」為臺灣初次建立水下監聽系統,計劃執行前無論在相關理論與技術經驗上均屬陌生,因此當初決策時希望向美國「取經」,以補充這方面經驗和技術之不足,遂與美方籤訂合約,由海軍總部督導「中科院」「配合」美國方面執行「龍睛計劃」,即由美方轉移技術給「中科院」,做實驗性質的鋪設,由蘇澳沿海床向外鋪設10公裡左右,但後來發現美軍國防戰略主要採取「攻勢」作為,美方使用的水下監聽系統的偵測對象、布放區域等,與臺灣所研建的屬防禦性質的單一港口水下監聽系統差異甚大,美方根本沒有建立此類系統的經驗。

  「龍睛計劃」於1985年建案,在此之前,臺海軍總部、「中科院」並未對美國或其他國家執行水下監聽系統的方式與成效加以深入研究,審慎評估風險、成本效益等因素,使得「龍睛計劃」第一階段在美方主導下,根本不符合臺灣戰略需求,也因此埋下「國防部」、「海總」和「中科院」日後遭「監察院」糾正的伏筆。

  「龍睛計劃」第一階段的系統驗證及參與演習實證工作於1994年6月前均已完成,測試後發現美方提供的系統參數並未修正、美方提供的串集式聽音器水下位置計算方法不正確、系統頻寬與美軍教學磁帶資料顯示不符等缺失,但「中科院」在《「龍睛計劃」第一階段全案結案報告》中,對上述缺失卻隻字未提,因此後來被監察院認為有重大缺失。

  另外,臺灣「審計部」1997年在查核「『國軍』重大列管計劃與預算執行情形」時,發現「海總」以「國防」預算緊縮為由,暫緩「龍睛計劃」第二階段,但卻未列入專案列管,使得第一階段獲得的專業技術及人才因此流失外,第一階段採購的設備也因長久閒置而必須重新「檢整」,浪費資源。

  「中科院」對於「龍睛計劃」第二階段規劃的建議為「實在無法滿足未來臺海防衛作戰需求及反潛作戰效益」,使「龍睛計劃」正式告一段落。不過也因「海總」、「國防部」和「中科院」在建案前未妥善規劃,導致計劃成效不彰,以致浪費錢財,因而在2001年遭監察院糾正。

  由於海軍執行「龍睛計劃」因是實驗性質,失敗的可能性本來就存在,後來海軍也決定不再和美軍合作,並暫緩執行龍睛計劃第二階段。事後檢討失敗原因,除了系統與美軍所用者不同外,「龍睛計劃」的實驗區域為漁船作業海域,加上海域深度僅40米左右,電纜經常遭漁船作業扯斷,維修經費龐大,且附近作業船隻的噪音也影響監聽效果,使整個系統功能受到影響。

  「龍睛計劃」的電腦設備目前都已經過於老舊,而當初布放的水中聽音器後來也由「中科院」收回進行研究。雖然「龍睛計劃」沒有成功,不過當時所搜集到的相關水下資料還是彌足珍貴,對海軍水下作戰還是有很大助益。而且「中科院」也從與美方合作的過程獲得水下監聽系統的相關技術,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水中電聲換能器設計製造,其功能在將電能轉換成聲波在水中傳播出去,或將聲波轉換成電訊號而加以分析應用,也就是水下監聽系統的主要偵測器「水中聽音器」。

  水下監聽系統的研究不遺餘力

  雖然「龍睛計劃」已告一段落,不過最近又有重新啟動的傳聞。首先2002年度臺灣《國防報告書》中提到,「電子偵測網」的目標:整合強網、大成等電訊情資,並結合無人遙控載具與水下監偵系統,藉聯合監偵、識別、頻譜管理機制,掌握敵我電磁頻譜,支持作戰行動。這是臺灣官方文件中首度提到「水下監偵系統」,一般認為就是指水下監聽系統。

  其實在2000年年底,美方來臺進行戰力評估的海軍評估小組就曾建議,臺灣應在東北角朝釣魚島列嶼方向及在南部鵝鑾鼻向巴士海峽方向,建構兩套水下監聽系統,分別針對解放軍東海艦隊與南海艦隊的活動做嚴密的監控。這是仿照冷戰時期,美國為了監控原蘇聯北方艦隊及太平洋艦隊進出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別在冰島和日本北海道各布設一套水下監聽系統的做法。

  不過美評估小組建議設置的水下監聽系統並非原來龍睛計劃擬布設的港口防禦型水下監聽系統,而是戰略層次的大洋水下監聽系統,這種水下監聽系統複雜度遠較「龍睛計劃」為高,布放、維修都需龐大經費,而且截收到的情報資料還要設立「水下音響分析中心」進行分析研判,相關人員設備都是相當大的投資,不是臺灣海軍可以獨立承擔,所以目前海軍並未把布設水下監聽系統列為優先計劃,但考慮到這兩條水下監聽系統是由美臺合作布設,且情報資料共享,可使臺美軍事合作更密切,且更名副其實,因此從政治方面考慮,臺灣政府高層頗有意願。雖然「龍睛計劃」未能成功,而臺美合作布設水下監聽系統仍未定,不過「中科院」萬象館近幾年來對水下監聽系統的研究仍不遺餘力,對水中聽音器、聲學偵測信號處理等相關技術多有掌握,尤其是攸關水下監聽系統成效的水中聽音器海纜布放工程技術,更因「龍睛計劃」經驗而奠基。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臺海軍司令部為何證實「美海軍陸戰隊來臺」?蔡當局害怕解放軍採取...
    2016年12月,歐巴馬籤署「2017年國防授權法案」,打破了1979年以來的「美臺軍事交流」門檻,首度將美臺高層軍事交流寫入法案。該法案規定,美國國防部長應執行臺美資深將領與資深官員的互動交流計劃,地點包括臺美兩地;其中「資深將領」指的是美國現役將官、掛銜人員,「資深官員」則指在美國國防部任職的助理國防部長以及更高階官員。
  • 臺海軍前艦長:大陸若先把臺灣雷達系統打掉,「豪豬」瞬間變瞎子...
    美國將對臺軍售7項先進武器,目的是讓臺灣像「刺蝟」、「豪豬」一樣,提高所謂「大陸攻臺難度」。臺灣海軍退役「少將」、前拉法葉艦艦長孫海濤指出,如果大陸先把臺灣的雷達系統打掉,癱瘓DATA LINK,臺灣瞬間成為瞎子、聾子。
  • 臺海軍前副總司令:大陸在忍,等到仁至義盡時,出手一下就解決了
    美國對臺軍售日前創下一周內兩次記錄,臺退役中將、前海軍副總司令葉仕文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臺灣購買魚叉飛彈等於對大陸航母進出太平洋造成威脅,充滿敵意,臺海情勢不是戰略問題而是心理問題
  • 針對大陸,臺空軍「偵搜預警中心」隊徽曝光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前往新竹樂山雷達站視察,臺灣《聯合報》18日報導稱,臺空軍「偵搜預警中心
  • 臺空軍「偵搜預警中心」隊徽曝光被指針對大陸,網友批:自尋死路...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前往新竹樂山雷達站視察,臺灣《聯合報》18日報導稱,臺空軍「偵搜預警中心」隊徽首度曝光,隊徽設計顯示一隻臺灣黑熊截擊升空的飛彈,疊蓋在紅色的大陸輪廓上,報導稱,這顯示部隊任務針對大陸而來。對此,有島內網友諷刺,「像是熊受到驚嚇的圖樣!」
  • 臺當局清查學者赴大陸計劃
    臺灣大學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內政部長」葉俊榮和新任「教育部長」吳茂昆赴大陸講學引發的爭議持續發酵。在此敏感之際,又有媒體爆料稱,臺「教育部」要求公立大學限期呈報因公派員赴大陸的計劃,引發外界對「教育部」刻意清查的聯想。島內《天下》雜誌稱,如今,赴大陸講學、開課,像無形的蜘蛛網,困住了臺灣學術界。
  • 臺灣欲打造「第二海軍」蔡英文砸百億發誓2025年和大陸做個了斷?
    請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 為您呈現最有料資訊  民進黨當局將臺海巡部門轉型為「第二海軍」的構想再度復活。行政當局有望在今年內批准海岸巡防部門「籌建海巡艦艇前瞻發展計劃」。  據臺報導,蔡英文當局近期推動近9000億元(新臺幣)「前瞻基礎設施建設計劃」,臺海巡部門也要推動「籌建海巡艦艇前瞻發展計劃」,擬耗資數百億元興建總數達141艘的各型艦艇,其中有12艘600噸級的海巡艦艇。
  • 臺海潛龍:臺灣地區老舊潛艇升級也難以對抗大陸海軍
    艘海龍級,但是這項計劃受到大陸方面強烈反對,荷蘭最終取消了後續4艘的計劃,因此臺灣地區海軍只服役了2艘海龍級,另外旗魚級原來配備的是美制武器,但是荷蘭並沒有拿到這些武器的出口許可,所以海龍級交付臺灣地區海軍的時候,並沒有武器,後來臺灣地區海軍從印尼採購了SUT魚雷才解決問題。
  • 土耳其海軍「加贊蒂普」級飛彈護衛艦(共八艘)
    橫跨歐亞大陸的土耳其軍事規模雖然位列北約第二,但是這個所謂的第二似乎與土耳其的海軍無關。作為地中海周邊強國,土耳其海軍艦艇雖不少,但基本都是風燭殘年的老古董了。土耳其海軍八艘 「加贊蒂普」級飛彈護衛艦算是土海軍的當家花旦。
  • 「深度」美國明年對臺軍售會有哪些「質的突破」?大陸要警惕什麼
    而今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中國成為關鍵詞,同時包含大量涉臺內容,而且專門包含了一個針對中國的「太平洋威懾倡議」計劃。新法案包括哪些涉臺軍事條款「2021財年國防法案把支持臺灣列為威懾中國的策略」,16日一篇美國媒體的報導直接點明美國對中國大陸打臺灣牌的意圖。報導稱,該法案支持美國繼續向臺灣出售防禦裝備,「維持臺灣必要的自我防衛能力」。
  • 大陸拿下臺灣要多久?臺退役少將:陷臺只需一日
    撰文:泉泉近些年,民進黨當局頻頻與美國進行「軍火合作」,試圖以此實現所謂的「臺獨計劃」。民進黨當局等「臺獨」分子多次談到「臺軍已經做好萬全準備,能夠抵禦大陸的進攻」。但事實確實如此?近日,臺灣退役少將李玉文明確表態,臺灣根本沒有求救的機會。退役少將李玉文表態進入2020年之後,兩岸關係急劇惡化,大陸舉辦軍演的次數越來越多,臺海局勢愈加複雜。
  • 炒作「中國大陸2020年攻臺」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近日,「中國大陸將在2020年武力統一臺灣」(即2020年大陸攻臺)在臺灣成為最熱門的話題。臺灣藍綠陣營、政界軍界人士、媒體、政客名嘴、甚至「臺獨」政治團體都加入了這場爭議辯論中。一時間在臺灣掀起了一股「2010年大陸攻臺」說的風暴。
  • 臺媒:臺「海軍司令部」證實美海軍陸戰隊已經抵達臺灣
    據臺媒報導,臺「海軍司令部」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人員已經應臺軍邀請抵達臺灣,今天(9日)起連續四周,將在高雄左營教授臺海軍陸戰隊、兩棲特勤中隊有關突擊舟、快艇滲透作戰的課程。報導稱,這是臺軍與美軍等軍事互動因新冠肺炎疫情管制中斷後,恢復運作的首例,預計美軍各項在臺小部隊操演可能按照這一模式逐步恢復舉行。
  • 用琉金和龍睛培育而成的憨型龍睛金魚:短尾龍睛
    最傳統的龍睛金魚>傳統的龍睛都追求的是龍頭鳳尾,以頭角崢嶸霸氣,長尾飄逸逍遙為美。蝶尾琉金為了增加側觀的金魚品種,中國的金魚培養者又嘗試著將這種短尾琉金和其他品系的金魚雜交,結果使用龍睛和短尾琉金培育出的短尾龍睛十分的成功
  • 龍睛金魚品種樣貌介紹 龍睛金魚如何飼養?
    龍睛金魚屬金魚中龍種,龍睛金魚一直被視為正宗的中國金魚,因其有一雙特別大的眼睛而聞名。是金魚的代表品種,也是主要品種。一般體長可達到15-20cm,體側較扁,腹部較圓,龍睛金魚因飼養環境的不同顏色也各不相同。  龍睛金魚為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鯽屬。
  • 大陸處決臺灣間諜 解放軍保密反諜
    今天《軍情觀察室》為大家介紹的消息,我們先來看看,一個是引起西方關注的中國大陸強硬表態,說中國宣布,處決了向臺灣出售機密的一位間諜,這位間諜叫伍維漢。特別是他向臺灣出售了極為機密的中國飛彈的相關技術,還有計劃發展的相關機密。
  • 金魚家族-龍睛金魚
    龍睛是金魚的代表品種,是很多人兒時的美好回憶,在藝術作品中,龍睛金魚常被作為創作的題材。龍睛是以凸出於眶外的眼球作為主要變異特徵的一類金魚品種,由於其突出的眼睛與傳說中的龍很相似,因而冠名「龍睛」。不僅首次明確地提出了龍睛的名稱,而且詳細地介紹了各種花色與評鑑方法,證明至少在1852年之前,龍睛魚已經出現。另根據日本金魚史料,在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中國金魚出口到美國,途經日本橫浜時,曾在此地銷售了一部分龍睛金魚,自此龍睛魚傳入了日本。龍睛金魚一經出現,曾被選為宮廷金魚。
  • 蝶尾龍睛
    當前位置:首頁 >> 柒新聞周圖繪 2014.03.23 星期日 蝶尾龍睛   金魚是鯽魚的人工品種,屬於鯉形目鯉科鯽屬。
  • 綠媒稱海軍陸戰隊9月進駐美國在臺協會?美方重申第10086次…
    【文/觀察者網 童黎】 「美國在臺協會」(AIT)內湖新館9月就將正式運作,臺媒抓緊機會炒作「美方將派陸戰隊進駐」該館,興奮報導稱這是臺美「斷交」近40年,美國首度比照海外使領館,在臺灣打造「陸戰隊之家」。
  • 日俄戰爭:黃俄羅斯計劃與大陸政策的針鋒相對,兩個強盜間的爭奪
    戰爭背景①沙俄「黃俄羅斯」計劃與日本「大陸政策」的衝突十九世紀,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殖民主義的不斷興起,列強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遠東地區,中國成為各國競相爭奪的一塊肥肉,其中日本的野心尤其令俄國人害怕,於是俄國人的注意力也轉移到了遠東地區。俄國利用其地理位置的優勢,大肆侵吞蠶食中國的土地,對中國北方地區的邊境安全產生了極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