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資深交易員相告:為什麼不斷有大單流入,股價卻還是下跌
在人們印象裡,大單出現即意味著股價上漲或止跌,這在理解上是有偏差的。大單並不是萬能的,主力資金很多時候也不能扭轉乾坤。
進入股市的人都應該知道股票漲跌的根本原因來自於資金的推動。這個很好理解,這個就很像我們的經濟學裡面的供求關係。從宏觀上說,一隻股票哪怕利好再多、業績再牛,沒有資金的進,肯定是漲不動的。
一般情況而言,持續有大單在流入,表明投資者看好該股,應該推升股價上漲,但是如果不斷的有大單流入,股價反而下跌,本身和供求關係不相符,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個時候就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畢竟軟體統計是死的,很多主力在交易過程中也會選擇用小單進行成交量,比如剛開盤股價是上漲,主力資金通過幾筆大的入手單把股價拉到高位,後面可以選擇慢慢開始小單持續不斷的拋出,但是軟體是無法識別該單為主力資金自然不會按照流出計算,所以後面股價一路下跌,軟體肯定顯示的資金淨流入。
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高位大單入手只是莊家為了誘多掛上去給散戶看的,並不是真的入手,即使入手也莊家利用對倒自己交易只是帳戶不同,但實際上都是莊家自己掌握的帳戶,只要能吸引到大量的散戶來入手,莊家就會快速拋出其他帳戶的股票。
如果主力在股價下跌時建倉,拿的籌碼可能是散戶的,也可能是老主力的,此時由於大盤下跌的拖累,或者個股的利空,本來持股的投資者恐慌,或者由於資金壓力,導致大量拋售股票,而新的主力承接力度又不足時,股價就會下跌。
這就是高位莊家出貨時表面上看上去不斷有大單入手,股價卻在不斷下跌的真正原因。
所以不能單純地以有大單入手判斷股價應該上漲,還得看其他更多人是否有信心。就以最近幾天股市來看,大手筆入手的股票不在少數,短期股價也確實被拉升上來了,但沒過一天又放量下跌,市場實在沒信心。
那我們再來看看我們上面說的對倒盤是什麼意思?
對倒盤是主力掩蓋真實意圖的一種常用操盤手法,比如,主力要吸籌,用對倒打壓股價,主力要出貨,用對倒盤手法穩住股價,好慢慢出貨。
那主力什麼時候會用一個對倒盤呢?
第一種情況就是主力拉升股票前常會使用對倒盤,一是為了降低拉升成本;二是為了讓那些意志不堅定的持股者出局;三是為了凝聚市場人氣;還有主力在使用對倒盤是可以發現股票的分布信息,我們稱為「主力試盤」。
第二種情況就是主力出貨對倒,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主力出貨時除了特殊情況,主力惡意砸盤外,一般主力在出貨時常會使用對例盤來穩住股價,好獲利出局。
主力對倒有哪些情況?
一、向上對倒:向上對倒是股價進入到上漲階段的一個標誌,也是主力強勢控盤的標誌。主力現在拋3或拋4上掛出大筆拋單,然後盤中直接把這個大拋單吃掉,這就直接導致股價快速拉升,甚至直線式上升。
二、向下對倒:向下對倒多出現的原因,大多是主力在測試下方支撐,或者是清洗短線獲利盤,或者是想要砸盤出貨。
三、對倒建倉: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對倒」手法來打壓股價,方便自己在低位獲取更多更便宜的籌碼.。
舉個例子:同力水泥,該股在2016年10月份至12月份區間,股價一直處於箱體震蕩走勢,莊家吸籌建倉明顯,上漲放量,下跌縮量,股價重心緩慢上移,這完全是資金吸籌導致的。
四、對倒洗盤:莊家通過對倒來洗盤通常會發生在兩個時間段,一是即將拉升前的對倒洗盤,二是拉升途中的震倉行為。
舉個例子浙江仙通在2月20日上午莊家就是通過對倒打壓股價來達到洗盤的目的,股價跌至當天最低價64.87時出現放巨量的盤口特徵,午後緩慢回升,股價得到修復,明顯的對倒洗盤行為,隨後兩個交易日漲幅接近10%。
如何識別莊家對倒
用對倒形成大量的入手單湧出的假象,股價卻不漲反跌。這是以大批入手單掩護出貨,有時也造成股價大漲而成交量卻不大,此類股票走勢的殺傷力最大。用大的拋出單砸盤且封住股價上升走勢。看不到大的入手單,大的拋出單卻成交了,如真有主動的入手單吃進時,上面的拋出單卻不見了,這是莊家常用的試盤和洗盤的手法。要吸引跟風盤的眼球時,自已入手自已拋出會產生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吸引投資者認為行情即將來到而介入。分析時可見分時圖上,交易雙方掛單中並無大單,但成交大單卻時有出現,莊家以此來激活股性,這一般由資金實力不太強的機構炒作或者協議倒倉時採用。我們可以再來看看對倒和對敲的區別
對敲:指的是主力在自己管理的多個帳戶之間進行交易,也就是自己入手自己拋,是主力的慣用手法,其目的用在震倉或吸引跟風盤或拉升股價。
對倒:指的是主力與主力之間通過協商,一方把籌碼倒給另一方,通常發生在某一個價位區域,但實際成交的價格與協議的價格有相當差異。
最後提醒一下我們股民:
雖然市場機會無限,但是屬於你的機會有限,你所能把握的機會更少每一個人都有優劣勢,客觀認識自己、主觀分析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定位。在屬於自己的機會出現之前,會抱著平和的心態耐心等待,對屬於別人的機會持欣賞的態度。
等待的最終目的是行動,證券市場中的行動體現為交易。提高交易技能的方法除了學習方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對以往的實際交易進行分析。找出交易中的不足或缺陷,特別是具有共性的問題。
本文所涉及的市場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文中內容之中所含數據源自網絡公開數據或公司報表,數據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