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常麗君)量子力學中的「薛丁格貓」已廣為人知,「量子柴郡貓」的概念還比較新。柴郡貓是科幻小說《愛麗絲漫遊奇境》中一隻會露齒微笑的貓:它會消失,卻留下笑容。一個物體會和它的屬性分離嗎?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實驗證明,中子能和它的自旋分別處在不同位置,物體與其屬性分離的現象在量子世界裡是可能的。
該實驗在法國格勒諾布爾的勞厄-朗之萬研究所(ILL)的中子源上進行,顯示中子移動的路徑與它的磁矩路徑不同。
中子不帶電荷,但由於中子自旋而有磁矩和磁向,會受外部磁場的影響。按照量子力學法則,粒子可以同時處於不同物理狀態。比如用矽晶體把一束中子分為兩束,其中每一束無需選擇它們要走哪條路,它們能同時走兩條路。「這種實驗技術稱為中子幹涉測量法,是一種研究量子力學的理想工具。」維也納技術大學教授長谷川佑司(音譯)說。據每日科學網站7月30日(北京時間)報導,在實驗中,中子束先在中子幹涉儀中被分裂為兩部分,然後兩束中子的自旋變成不同方向:上面中子束的自旋方向與自身運動軌跡方向相同,下面中子束自旋方向則與之相反。在兩束中子重新合併後,就只選擇自旋方向與自身運動方向相同的中子,而忽略其他的。「這叫做後選擇。」維也納技術大學的赫爾曼·格佩特說,「中子束中包含了兩個自旋方向,但我們只分析一個方向的。」
為了查看該技術能否把粒子性質和粒子本身分離開來,長谷川佑司小組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美國查普曼大學和勞厄-朗之萬研究所科學家共同開發了一種全新的量子實驗。
「我們先讓中子處於一種特定初始狀態,然後選擇另一種狀態,就能在幹涉儀中檢測到兩條路徑。」維也納技術大學的託比厄斯·丹克梅爾說,「在其中一條路徑上,粒子本身與我們的檢測設備結合,而另一條路徑,卻顯出對磁自旋耦合的敏感。系統的表現就好像粒子本身在空間上與它的屬性分離了。」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違背直覺的效果對以量子幹涉為基礎的高精檢測有重要意義。維也納技術大學的史蒂芬·斯伯納說:「當量子系統有一個你想檢測的屬性,而另一個屬性會給系統增加幹擾,可以用這種『量子柴郡貓』把二者分開,就可能把幹擾減到最小。」
「量子柴郡貓」的概念首先由美國查普曼大學教授傑夫·託勒克森和雅克·艾哈羅諾夫共同提出,並於去年發表了實驗提案。現在的檢測是對這一現象的首個實驗證據。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