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因叫聲像豬人稱豬聲牛,藏民衣食住行都靠它

2021-01-13 汽車王之說

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因叫聲像豬人稱豬聲牛,藏民衣食住行都靠它

相信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們一定對家畜有一些了解吧!山羊、黃牛、豬、雞、狗等都是一些常見的家畜,對於農村人而言這些家畜對我們的衣食住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些家畜當中牛可以算得上是老大哥了,所以它必須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每年到了播種季節和秋收季節,牛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春天耕種,秋季豐收都是離不開它的;不過相信大家一般見到的都是一些老黃牛吧!因為這種牛是非常多的,但是牛的種類也是非常多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比較珍貴的牛種吧!它就是西藏犛牛。

牛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憨厚、倔強、有毅力,西藏犛牛也是一樣的,這種牛可能在外觀長相方面與我們常見的黃牛、奶牛不大一樣,最大的區別是毛髮和牛角,一般奶牛和黃牛的毛髮是短的,牛角也很小,而西藏犛牛的毛和角卻很長,而且西藏犛牛的牛角是向後方彎曲的,不過最大的區別還是在顏色方面,因為西藏犛牛的毛是黑褐色的,這一點和黃牛的區別很大。之所以有這些區別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一些地域性差異和物種的不同,這一點相信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老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這個道理動物身上同樣適用。

大家應該知道一般性的動物包括我們人類在高原地帶是很難生存下來的,因為高原地帶氣候寒冷、空氣稀薄,但是我們號稱豬聲牛的犛牛卻不一樣,它的環境適應能力非常強,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帶生存非常地輕鬆,沒有一點兒壓力,青藏高原這廣袤的土地似乎是上天特有的安排,對它們特有的眷顧。很多人都以為犛牛隻有西藏有,其實不是這個樣子的,了解我國地貌特徵的人都知道,我國西部地區和西北部地區海拔都非常高,除了西藏外,在四川、新疆、雲南等地方都是有犛牛的,因為這些地方的高山草原、草甸地區同樣適合它們生存,不過這些地區的犛牛與西藏犛牛還有有一定的區別的,包括在長相和叫法上都有一些區別。

放眼全球,犛牛可以說青藏高原的一種特有物種,所以人們習慣性地把它稱為西藏犛牛;根據相關可靠統計,全球共有一萬多頭犛牛,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集中在青藏高原上,所以說這一點還是挺值得西藏人驕傲的。有一句老話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句話還真有一定的道理,對於西藏的人民來說自古以來犛牛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平時的一切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可以說西藏犛牛全身是寶。比如平時藏民們可以喝犛牛奶,吃犛牛肉,犛牛身上的毛藏民可以把它剪下來,冬天蓋到帳篷上禦寒或者是把犛牛身上的毛稍作加工做成衣服;不僅如此,犛牛糞也是有用的,藏民們平時燒火做飯用的都是犛牛糞,所以說犛牛對藏民們的用處是非常大的。

所以說自古以來,西藏人民都把犛牛看得比自己的命還要重要,因為藏民們都是靠遊牧為生的,犛牛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在藏民們的心裡犛牛就是雪域之舟,因為它們的背上馱著高原子民交給它們的重任,所以每一個藏族同胞打心底裡敬重犛牛。大家假想一下,如果我們的雪域高原沒有這麼溫順、堅韌、頑強的家畜,估計高原人民的生活會苦很多,畢竟犛牛給藏民們帶來的便利和給他們生活中創造的經濟價值是比較大的,如果沒有犛牛的話,藏民們的日常生活將會受到嚴重阻礙,可想而知這種動物的重要性。

小編說了這麼多關於西藏犛牛的一些情況,相信大家應該對其有了一個細緻的了解,其實關於西藏犛牛的一些知識還非常地多,用三言兩語表達清楚的話似乎不太可能。總之,西藏犛牛是西藏特有的一種物種,這種物種已經保留了幾千年,當然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它會有一些進化和演變,不過可以確定一點,它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藏族同胞對其稱讚的。其實除了犛牛之外,西藏還有很多的特有動物,它們對於西藏來說無非就是錦上添花,使得西藏的物產資源更加豐富而已,所以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在這些方面多做一些了解,小編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讚,評論加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高原鼠兔:青藏高原特有的小精靈
    這是7月6日在西藏思金拉錯湖邊拍攝的高原鼠兔。高原鼠兔是一種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動物,又稱黑唇鼠兔,被稱為「草原精靈」。高原鼠兔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主要棲居於高海拔地區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7月6日,兩隻高原鼠兔在西藏思金拉錯湖邊嬉戲。高原鼠兔是一種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動物,又稱黑唇鼠兔,被稱為「草原精靈」。高原鼠兔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主要棲居於高海拔地區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 青藏高原沸水達不到100℃,藏民是怎樣把飯煮熟的?解開多年疑惑
    估計大家都聽說過,在青藏高原上麵條是煮不熟的,煮的時間短了不熟,煮的時間長了就成了糊糊,米飯煮出來也是夾生的……這是由於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壓低,導致水的沸點比較低,不到100℃就沸騰了,沸騰之後水溫就維持在沸點溫度,不會再上升了,根據測量,拉薩沸水溫度還不到90℃!
  • 青藏高原上僅存的冰期動物——犛牛
    在藍天白雲下,除了矯健馬兒,那發出「豬叫聲」的犛牛成為了青藏高原上的特有標誌。千萬年來,犛牛與藏族人民唇齒相依,被誇贊全身上下都是「寶」。它們對高寒、低溫、缺氧的極端環境有著超強的耐受能力,也因此成為了承載著高原文明的動物。
  • 青藏高原特有四倍體魚類基因組繪就
    他們繪製完成了世界上首個染色體水平的高原特有典型四倍體魚類——異齒裂腹魚的基因組圖譜,為其他高原魚類進化、基因組多倍化和極端環境適應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參考。牟振波告訴《中國科學報》,過去5000萬年間,青藏高原一直處於隆升過程,並伴隨著極端地質運動和氣候變化。這使得青藏高原成為研究高原動物進化和適應機制的「天然實驗室」。而高原特色魚類是研究高原環境下生物進化、物種形成和適應性機制良好的生物材料。
  • 國內兇狠的野牛,敢頂翻汽車,牛皮堅硬到當菜板,可叫聲卻似豬叫
    在牛科動物中,野牛都是易怒暴躁的物種,若發狠攻擊,殺傷力非常強,而在國內中,有一種野牛是中國獨有的,是青藏高原特有牛種——野犛牛,野犛牛兇猛善戰,若被激怒,野犛牛會不斷攻擊,直到力竭死亡,是國內兇狠無比的野牛。
  • 青藏高原昆蟲種類目前達萬餘種
    據統計,截至目前青藏高原昆蟲種類達10828種,新增1500種,佔全國總量的八分之一左右。  這是記者6日從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上獲悉的。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於8月6日至9日舉行,主題為「青藏高原昆蟲學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觀點、新視野」。
  • 青藏高原旗艦物種雪豹現身互助北山林場
    10月5日,青藏高原又傳來喜訊: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在野生動物科考回收的遠紅外相機中發現,在林區海拔3900米處抓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活動的珍貴畫面。這也是互助北山林場自1958年成立以來,首次拍攝到的雪豹影像。
  • 【科技日報】科學家揭示樹麻雀對青藏高原適應機制
    由此我們認為,樹麻雀這一物種是在青藏高原出現農耕文化後,也就是大約3600年前,才由低海拔地區擴散到青藏高原的。」  李來興表示,很多物種在地理分布上有亞種的分化。亞種分化是由於物種在較小範圍內長期適應某種環境,其交配產生後代就會形成一個地方種群,這個地方種群的基因相對保守,逐漸形成亞種。
  • 科學家發現亞洲最古老沙雞化石 揭示600萬年前青藏高原生態
    科學家發現亞洲最古老沙雞化石 揭示600萬年前青藏高原生態 2020-04-05 15:25:54科研團隊 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學家團隊在臨夏盆地中新世晚期地層發現一件距今約600萬至900萬年的沙雞化石,是目前已知亞洲最古老、保存最完整、且具有關聯骨骼的沙雞化石,為了解當今中國沙雞特別是西藏地區沙雞的演化、青藏特有的高原生態系統及特有物種提供了關鍵證據
  • 西藏公布首個青藏高原特有魚類黑斑原鮡基因組
    西藏公布首個青藏高原特有魚類黑斑原鮡基因組2018-08-22 10: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西藏商報近日,自治區農科院水產所聯手諾禾致源及武漢理工大學,公布了首個青藏高原特有魚類黑斑原鮡的基因組,這意味著填補了青藏高原魚類基因組空白,為後期種質資源保護和魚類適應性研究奠定了基礎。
  • 兩種青藏高原魚類有了名字
    11月11日,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項目,系統調查了青藏高原各大水系魚類70多種,命名了裂腹魚類和高原鰍屬魚類新種各一種。青藏高原湖河縱橫,魚類物種資源豐富,是具有代表性的高原生物類群之一,高原魚類的多樣性與其對高原生態環境的適應性密切相關。「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項目,基本囊括了青藏高原魚類優勢類群和重要區域,採用形態學、生態學、分子系統學和基因組學等方法開展研究,進一步增強了對高原魚類物種演化過程和多樣性的認識。
  • 5000年前,它們竟生活在青藏高原
    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擴散的歷史,以及他們對動植物資源利用的方式,一直是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謎題。動物遺骸碎片化存在 難以鑑定其準確物種歸屬山那樹扎遺址,坐落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甘肅省岷縣縣城以北10公裡茶埠鎮洮河西岸的一級臺地上。在這裡,比較基因組學專家發現了大量的野生動物遺存。「與同時期黃河中下遊動物遺存以家養動物為主不同,青藏高原東北部動物遺存以野生動物為主,顯示出狩獵活動在該地區動物資源利用方式的主導地位一直持續至約4000年前。
  • 青藏高原溫泉蛇或揭開變溫動物高海拔適應之謎,助高原病防治
    該研究以分布於青藏高原的溫泉蛇為研究對象,解析了蛇類這種變溫動物適應高海拔極端環境的遺傳機制。該研究通過對溫泉蛇進行全基因測序,將得到的全基因組序列和同屬物種及親緣關係較近的低海拔物種全基因組進行重測序,利用比較基因組學分析,在高海拔溫泉蛇屬3個物種中發現了27個不同蛋白中的27個共有胺基酸替換。
  • 青藏高原上的「高原萌」——藏原羚
    青藏高原上的「高原萌」——藏原羚 2021-01-04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無人區現神秘動物,被藏民視為神獸,體型高大卻行蹤不定
    西藏羌塘無人區位於崑崙山北坡的羌塘高原西北部,因為這裡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生存環境太差,導致人類無法適應這裡的生活,所以這裡一直鮮有人煙。不過這裡卻是高山林立,湖泊眾多,冰川如閃耀的珍珠一般散落在無人區的各個方向。
  • 馬達加斯加環尾狐猴青藏高原三年三產雙胞胎
    中新社西寧4月7日電 (記者 羅雲鵬)來自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的環尾狐猴在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三年三產雙胞胎,「家族」成員增至15隻,其中7隻為青藏高原本土孕育。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竟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它也因此被稱作「世界第三極」和「世界屋脊」,總面積達到了250萬平方公裡,除了包括我國西藏全部之外,我國青海、新疆、四川、甘肅、雲南等部分地區,也都屬於青藏高原地帶。
  • 高原「綠色明珠」——納木錯
    綠色生態的寶庫 ——納木錯有人說納木錯跟海沒啥區別,但是我覺得只有親臨納木錯才會真正體會到它與海的不同,它的美無以言表。翻過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不遠處有一條湛藍無比的水帶出現在我們視線裡,大家都格外興奮,歷經幾小時的顛簸,這傳說的人間仙境,高原「聖湖」納木錯即將呈現在眼前,每個人都期待無比。
  • 青藏高原的守護神,犬中王者-藏獒
    它來自高原,它是高原的守護神。它生存環境惡劣,它意志堅定。沒錯,這就是我們中國藏獒。是直到現在,還保存野性的犬種。對領地意識極為強,但是,對於主人,藏獒是溫順的、安靜的、忠臣。外表兇悍,藏獒不會像其它犬種一樣去討好主人,對主人的命令唯命是從。被稱之為,犬中王者。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這裡我們重點討論該生態系統的一個方面,即把高原鼠兔作為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關鍵性物種,並說明其與整個高原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良性運轉的關係。儘管鼠兔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這個物種正面臨著一場以消滅它們為目的的毒殺運動。作者認為有意地消滅鼠兔對於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和維持高原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