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和其他很多動物不一樣,是比較耐飢餓的,即使很長時間沒有進食也不會死亡的。這也是養龜的一個優勢,即使一時半會沒有餵食,也不會威脅到它的生存。但是龜在狀態好的情況下是很能吃的,這樣倒是有可能把它給撐死。很多龜的疾病也都是吃出來的。所以餵食上我們要悠著點才行啊。如何去判斷烏龜是不是吃飽了也是很重要的。
一、看吃食時間的長短。
一般我們在餵食後,龜能在15分鐘內吃完是比較好的,這樣的時間不長不短,投餵量也比較充足,太長時間沒有吃完說明量有點多了或者食物不是很對口才會這樣的。
二、看時間段。
我們都知道,溫度對於龜的影響是很大的。溫度高的情況下,龜的食慾也好狀態也更為的活潑。所以我們在溫度適宜的季節可以餵食相對多一些,但還是按照吃食時間來計算。如果溫度偏低的時候,還得適當的減少餵食量才是。這個時候吃多了,容易造成龜的消化不良。
三、看水面動靜。
吃飽後的龜,喜歡沉入水中或者遊開自己玩耍去,這也是判斷龜的身體狀況參考條件之一。如果發現龜在水面瘋狂的遊動並且探頭探腦的,就是餓了再找食物,這時候可以餵食。如果並不是很想吃,不要勉強。
四、看龜的大小。
對於小龜來說,還處在高速生長的階段,也是營養需要比較多的時候,這時候如果溫度適宜,我們可以每天餵食一次。餵食時間不好把握,以龜的頭部大小作為參考,食物的體積和龜的頭部差不多大就好。稍微大些的亞成龜,可以適當地降低餵食頻率,成龜則是更不需要經常餵食。
龜的餵食我們還是要好好把握一下的,在我們的照料之下,只要是健康的龜,相信都不會被餓死。更多的問題還是出在了餵食過量的問題上。所以餵食的原則還是寧少勿多,別怕它餓著,它和我們人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