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雞吃中藥;
博士專家每天給雞看病;
給雞一個五星級的家;
……
阿里雲技術應用於養雞後,中國幾千萬雞農坐不住了!
江西農民賈冰,養了十幾年的雞,最多一年出欄雞數量達到180萬隻,但是受瘟疫等不可控因素影響,業績一直不見起色。2018年,他的養雞場引進阿里雲技術,去年營收達到7000多萬!
對已經找到方向的賈冰而言,7000萬營收只是起點,為什麼這樣說?
首先,中國的肉雞市場規模太大了。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雞都養在中國,2019年,國內白羽雞和黃羽雞的出欄量總計達100億隻,平均每個中國人吃8隻雞,加上雞爪、雞翅等細分產業的需求澎湃高漲,已經形成了一個超萬億的超級市場。
其次,中國目前的養雞效率非常低。知道為什麼中國每年要從巴西進口大量的雞肉?中國養雞的飼料、時間、人力成本太高了,其中人力成本是巴西的4倍!就算巴西的肉雞不是從太平洋直飛過來,而是從美洲西面繞過來,像麥哲倫的航海隊一樣圍著大西洋和印度洋迂迴兜了一大圈把雞肉運到我們餐桌上,巴西雞的單價還是比國產雞低!
這也意味著,阿里雲養雞的帶來的增長空間一眼見不到底!
在養雞這條賽道上,阿里雲已經顛覆了傳統的養雞模式,一場席捲數千萬雞農的風暴,即將滌蕩一切!
最酷的「雞臉識別」技術
在應用了阿里雲的養雞場,雞類歷史上首次用上了「雞臉識別」技術,這在全球可能都是一個創舉!
通常一個小型養雞場的養雞數量會達到萬隻以上,為了清楚掌握每隻雞的情況,除了每隻雞都要佩戴一個物聯設備——雞牌,以獲得雞的「身份證」外,阿里雲還在雞舍裡裝上了AI智能攝像頭。
這套神奇的攝像頭包括了前端物聯網設施、數據採集設備和監控設備,也就是說,這個攝像頭掃過一隻雞時,不但會自動生動這隻雞的整體數據,從而輕鬆識別出此雞非彼雞。還能通過機器深度學習,智能地觀察和記錄雞類的成長情況,包括雞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每種食物的進食量、甚至這一天中雞最憂鬱的時間段在什麼時間,完成最佳的養雞編程,指導雞農下一步的操作。
可能有人說了,整這一套東西,真的有用嗎?
不但有用,還非常實用!
前面說過,國內養雞的成本是巴西的幾倍,「雞臉識別」就能完美解決養雞成本過大的問題。這是因為,當一隻雞在攝像頭的注視下吃飼料的時候,攝像頭首先會準確地識別出這隻雞,對它的年齡、體重、愛好、不良嗜好爛熟於心;然後,綜合一段時期內這隻雞的進食情況,給這隻雞分配適量的飼料。
在這隻雞的食量達到額定值時,攝像頭會發出提示,這時,系統對雞的飼料投放會暫時終止,避免發生浪費糧食的情況,大幅度節約養雞成本。
有統計顯示,通過阿里雲的雞臉識別技術進行科學餵養,每隻雞的總成本較之前下降了一半以上,如果這項技術推廣到國內所有的養雞場,這可是一筆最少幾百億的成本!
餵雞中藥補身體
養過雞的人最怕的是雞生病,特別是「發雞瘟」。雞瘟過處,寸雞不留,成千上萬隻雞在一瞬間「團滅」,雞農們幾年的心血毀於一旦,每一隻死掉的雞的屍體,都是拿刀子一下一下割雞農們身上的肉啊!
此前,為了應對「發雞瘟」這種毀滅性的打擊,雞農們常用的手段是:給雞吃抗生素,就像我們之前有了感冒到醫院,醫生們二話不說,先開幾瓶抗生素迅速將病情抑制下來一樣。
但是,打了抗生素之後,不管是人體還是雞體內,都會形成抗生素殘留,對生命健康產生破壞。
所以,在人類世界已經禁止濫用抗生素藥之後,今年7月,農村部發布了一個194號文件,明文規定動物飼養中全面禁用添加抗生素類的藥物添加劑。
那麼,如何增加雞的體質,減少雞發病的機率?
這時候,阿里雲大數據的超強分析能力就派上用場了:通過大數據分析,雞農每天都可以得到一份詳盡的「增強體質,抗擊疾病」的常態化應對方案,包括在食物中搭配一定比例的中藥,由博士專家每天檢測空氣品質給雞們把脈等。
阿里雲有一套裝在雞舍的傳感裝置,可以自動感知氨氣的濃度。如果濃度超標,傳感裝置就會第一時間將數據傳給系統,系統就會自動打開排氣扇,降低氨氣濃度,給雞們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雞們享受的待遇,簡直比人都還好啊!
給雞一個五星級的家
一流的養雞高手告訴我們:要想吃到好雞肉,先得讓雞吃好。
而阿里雲的養雞管理學告訴我們:不止是要讓雞吃好,還要休息好,娛樂好,達到身心愉悅,這樣生產出來的肉質才夠鮮美。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得給養雞創造一個標準,給雞們一個五星級的家。
長期以來,國內養雞模式都是比較分散的,而且整個行業都缺乏一個可以執行的標準。
而在阿里雲的智慧養雞場,雞們的進食量、飲水量、產蛋量、光照,以及環境溫度、溼度、通風質量等都會形成一套數據,在將這些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後,這個養雞場的養雞標準就生成了。
俗話說得好,心寬體胖。心態放鬆了,身體機能也會達到一種蓬鬆的狀態。
但是對肉雞而言,最好的肉雞不是以肥瘦論英雄,而是肥瘦搭配比例恰到好處,雞腿、雞胸、雞爪各部分協調發展。
所以,為雞創造一個五星級的家只是阿里雲養雞的第一步。
在養雞方法論上,還要堅持「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作風,通過大數據反饋加強雞的勞逸結合,讓雞們適當休息的同時,還要保持一定的勞動量。
奧妙就在雞爪子上的智能腳環上,它可以自動計算出雞每天的走路步數,引導雞們在外出散步時在勞動量方面多退少補。
用手機掃描捆在雞爪上的腳環,就可以看到雞的編號、總日齡、出欄毛重、總步數等信息。
這樣生產出來的雞肉,品質更好,肉味更佳,可烹可炸,可膩可甜,滿足你對雞肉的所有幻想!
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如果認真統計的話,如今中國的養雞人口最少有幾億,以養雞為生的雞農最少有幾千萬。
長期以來,中國的幾千萬雞農們都按傳統的養雞方法在成本控制和傷病控制之間徘徊,所得的回報非常微薄。
而賈冰依靠阿里雲技術養雞,一年收入卻達到7000多萬。
這說明: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就會被別人改變。
其實,賈冰只是幾千萬雞農中突破傳統模式的一個寫照,只要夠膽,敢創新,養雞這個古老而傳統的行業,照樣能創造奇蹟。
比如說,溫氏集團,人家就是養雞的,但是,這家企業花了很大的投入在信息化建設和高科技技術應用上,所以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這家企業就做到了5個人養好500隻雞,今天更是直接通過手機就可以輕鬆管理整個養雞場。
2015年,溫氏集團在深交所上市,市場超2000億,一舉超過了萬科、平安銀行等知名公司,成為當時創業板市值最高的企業,還帶出了13位億萬富翁和6000多名千萬富翁。
是的,你最看不起的行業,正在成為別人的上升通道。
賈冰和溫氏集團的例子告訴我們:決定你上限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如果你本身就在傳統行業裡,又一直拘於傳統思維,看不到事物發展的趨勢。那麼,你的養雞場永遠只能是一塊小養雞場,你的企業永遠只是為了活著已經使出全力的小企業。
而那些懂得永遠不要和趨勢作對的人,卻以一隻蝸牛的姿態,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現在就開始改變吧,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作者:電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