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健在的「寶」字輩相聲演員,你還知道哪些?歡迎補充……

2021-01-11 騰訊網

自從相聲泰鬥馬三立先生去世後,相聲界失去了最後一位壽字輩的老前輩,現在相聲界最高輩分的演員就屬寶字輩了。而隨著老藝術家常寶華、謝天順先生的辭世,目前寶字輩相聲演員也寥寥無幾了。

馬志明先生,1945年生人,天津相聲名家,相聲泰鬥馬三立先生的長子,在家排行老四,相聲前輩朱闊泉的弟子,自小在天津戲校學河北梆子的武二花,上世紀60年代初,在京劇名家厲慧良先生的指點下,認祖歸宗,進入天津市曲藝團,成為一名專業相聲演員,80年代初,在天津舉辦「馬氏相聲專場」時,由王鳳山、侯寶林代拉師弟,歸入朱闊泉先生門下,曾經與楊少華先生、謝天順先生、黃族民先生合作,深得馬氏相聲精髓,代表作:《戒菸》、《開粥廠》、《賣掛票》、《報菜名》、《白事會》、《拴娃娃》、《糾紛》等,很多節目成為青年演員學習的範本,並曾為於寶林先生、蘇文茂先生和趙偉洲先生捧哏。馬先生還自學白派京韻大鼓、謝派單弦和王派快板,且頗有造詣,如白派京韻《探晴雯》、《黛玉焚稿》、《太虛幻境》,單弦《胭脂》、《武十回》,王派快板《雙鎖山》、《百山圖》、《百鳥朝鳳》等。

尹笑聲先生,1938年出生,天津相聲名家,相聲前輩尹壽山先生的公子,4歲時在其父的提議下,拜相聲泰鬥馬三立先生為師,學習相聲,捧逗俱佳,頗有功力,年輕時曾在東北演出,上世紀90年代末,與天津相聲名家於寶林、馮寶華、佟手本、黃鐵良等,在天津成立眾友相聲藝術團,成為天津市最早回歸劇場的相聲表演團體,與馮寶華先生、劉文步先生、鄧繼增先生、黃鐵良先生合作,代表作:《拴娃娃》、《財迷回家》、《大上壽》、《八不咧》、《汾河灣》等。

常寶慶先生,1944年出生,天津相聲名家,相聲前輩常連安先生的八公子,擅長捧哏,快板方面也很有造詣。

常寶豐先生,1947年出生,天津相聲名家,相聲前輩常連安先生的九公子,相聲泰鬥馬三立先生的弟子,1951年隨父來到天津,在其父的教導下,掌握了相聲的基礎知識,並學會相聲《報菜名》、《打燈謎》等傳統相聲,9歲時進入天津電臺錄製節目。1958年考入天津市曲藝團少年訓練隊,在張壽臣、郭榮起、趙佩茹、張慶森等前輩的親自傳授下,演出了《繞口令》、《八扇屏》、《賣布頭》等二十餘段傳統節目。1960年曾多次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國家領導人演出。1961年曾參加了常氏相聲專場演出。1963年隨文化部慰問團赴雲南、貴州等邊防部隊演出。1964年參軍到廣州空軍政治部文工團,並創作了相聲《傳捷報》、《三戰三捷》。1968年轉業到天津紡織機械廠,創作了相聲《學徒》等。1979年調入天津市曲藝團,1985年拜馬三立為師,藝術更臻成熟。曾與朱相臣先生、謝天順先生、王佩元先生合作,代表作:《報菜名》、《夢中婚》、《對座數來寶》、《並非諷刺裁判》等。

田立禾先生,1935年出生,天津相聲名家,原名田中敏,其父田寶琛是天津的名中醫,和相聲泰鬥張壽臣先生是朋友,由其引薦,田先生於1951年拜在張壽臣先生門下,賜藝名田立禾。因年歲小,又不是世家,很多比田先生從藝早的多的演員,如蘇文茂、李伯祥、趙心敏等,都變成其徒侄輩,田先生覺得很不妥,找到恩師張壽臣先生,要和文字輩的幾位同仁拜為把兄弟,「自降一輩」,得到了老師的首肯,於是便和姜寶林、李伯祥、魏文亮等文字輩的演員拜了一盟把兄弟,從此兄弟相稱。早年演出與天津南開相聲隊,後加入天津市實驗曲藝團,再以後到中國北方曲藝學校任教,培養相聲接班人。田先生的相聲與時俱進,年過古稀的他在舞臺上經常會出現一些非常時尚的詞彙。曾先後與任鳴起先生、劉學仁先生、王文玉先生、尹笑聲先生合作,代表作:《理髮》、《哭的藝術》、《竇公訓女》、《託妻獻子》等。

楊少華先生,1931年出生,天津相聲名家,老前輩郭榮起先生的弟子,年輕時在天津軋鋼廠工作,喜愛文藝,後參加天津市南開區相聲隊,頭一場和相聲前輩馮寶華先生合作表演傳統相聲《對春聯》,效果很好,由此留在南開相聲隊,和馬志存先生搭檔,任逗哏,合作達12年,文革以後為馬志明先生捧哏,後和常寶霆先生、劉俊傑先生、趙偉洲先生以及其子楊義合作,90年代到北京發展,成為「老來紅」的著名笑星。代表作:《八扇屏》、《打燈謎》、《五紅圖》、《笑語歡歌》等,其子楊威、楊義均是相聲演員。

陳湧泉先生,1932年出生,北京相聲名家,其父是相聲前輩陳子貞先生,是「萬人迷」李德鍚的代拉師弟,所以陳湧泉先生理應是壽字輩的演員,可由於年歲的原因,自降一輩,拜在相聲名家譚伯儒先生門下,成為寶字輩演員,其外祖父鍾子良先生,是「清門」相聲代表人物,創作有《八大改行》、《賣五器》等相聲節目。陳湧泉年輕時為逗哏演員,由張善增先生為其捧哏,後加入相聲改革小組。「文革」後與李金鬥先生合作,配合默契,是相聲界的黃金搭檔。代表作:《窩頭論》、《武松打虎》、《汾河灣》、《打燈謎》、《捉放曹》等。

張玉妹,藝名張寶珠,1934年生人,女,相聲演員,回族。 師承相聲前輩焦少海先生,是相聲名家張永熙的養女。他的丈夫王小松(藝名王寶珏)也是一位相聲演員。張玉妹,祖籍北京西城,3、4歲時生母去世,5、6時生父有撒手西寰,在她稍有些模糊的記憶碎片中對父親只留下一些「焦點不實」大概輪廓,也就是這位王姓生父在自己即將不醒於人世的時候將她和一個小三歲的弟弟分別託付於北京附近的兩家人收養,收養弟弟的那家人因為有自己的孩子,對弟弟很不好,不出一年年幼的弟弟就不幸夭折了。

於連仲先生,相聲世家,北京人,生於一九三五年。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自幼隨父學藝。十二歲拜郭啟儒先生為師。一九五二年入伍;加入部隊專業藝術團體從事相聲藝術表演。是我國資深的軍旅藝術家,相聲作家。在長達近五十年的軍旅生涯中,深入邊疆海防為兵服務,藝術足跡走遍祖國大江南北並多次立功受獎。九十年代末期隨部隊裁軍退居二線,從事輔導後生力量與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工作。

於春藻先生,自幼隨父於俊波老先生學藝,和哥哥於連仲先生在北京啟明茶社邊學習邊實踐演出,後在濟南晨光茶社出名。當時於春藻先生和趙振鐸先生、李伯祥先生、孫少臣先生被相聲界行內譽為晨光四小將。後經北平戲曲藝人講習班,北京相聲改進小組學習,加入北京曲藝三團。又參加瀋陽軍區文工團,黑龍江省廣播電臺,黑龍江省曲藝團,武警文工團。代表作品《學評戲》、《黃鶴樓》、《找堂會》、《大上壽》、《八扇屏》、《五行詩》。

張立林,1945年出生,天津相聲名家,相聲泰鬥張壽臣先生之子,由相聲大家趙佩茹代拉師弟,拜入相聲前輩焦少海的門下,60年代進入天津南開相聲隊,學習相聲,著有很多有關其父張壽臣先生相聲藝術的理論文章、書籍。並繼承了其父單口相聲的表演技巧,並曾和相聲前輩耿寶林先生之子——耿伯春合作表演對口相聲,現在天津和諧相聲隊演出,代表作:單口相聲:《黃河陣》、《三性人》等,對口相聲:《相面》、《大保鏢》、《打燈謎》等。2005年8月應「九河」相聲團之邀。加入該團任演員,一年的時間共演出了《老老年》、《大燈謎》、《金龜鐵甲》等對口相聲及《三怪婿》、《黃河陣》、《看財奴》《五人義》、《十八愁繞口令》等單口相聲,他演出的節目大多為挖掘整理的節目, 許多已罕見於舞臺,獨具一格,給觀眾耳目一新的享受。他注重內涵,厭惡粗俗。著重刻畫人物,強調語言臺詞。充分展示了他厚積薄發的功底及穩健大方的家風傳承。為現時的相聲舞臺獻上了又一批嶄新的相聲段子。

邵其炳,相聲演員,師承我國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啟儒先生,曲藝作家活動家,退休前是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任笑海,相聲演員,1935年在北京出生。馬三立先生入室弟子,擅長說。之前與韓萍合作,曾為徐德亮量活。14歲拜馬三立先生為師,從那以後跟著馬三爺先生學藝,師父給的藝名叫任笑海。曾在隆福寺明地、啟明茶社、相聲改進小組、北京曲藝三團相聲大會、天津市和平區相聲隊、北京新藝曲藝團演出,是一位德高望重見多識廣的老前輩。

趙春田,1930年6月生人,北京人,中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1998年獲得相聲大賽捧哏一等獎。滿族。以逗哏見長,擅使貫口活,亦能表演單活。曾挖掘傳統段子《賣五器》、《掄弦子》發表。與人合作出版的相聲作品有《相聲墊話選》、《消滅四害》、《層層見喜》、《天上與人間》等。

劉廣璽 ,祖籍山東省肥城市,1945年11月22日出生。師承中國相聲前輩高桂清先生(相聲泰鬥馬三立先生父親馬德祿大師的弟子),國家一級演員,曲藝作家、相聲表演藝術家,藝術精湛,捧逗俱佳,風格火爆,幽默風趣,長期擔任濟南市曲藝團編導與相聲演員,2006年1月退休。劉廣璽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曲藝家協會和濟南市曲藝家協會理事。入行至今一直沒間斷曲藝創作與舞臺表演,為振興曲山藝海,弘揚曲藝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除傳統相聲名段外,他先後創作並表演相聲、小品、相聲劇《戲歌》、《農家樂》、《歡慶勝利》、《稅收的作用》、《禍害公司》、《魯劇雜談》、《安居樂業》、《快樂巡警》、《新書記上任》、《月亮灣的笑聲》等唱新歌新作品數百段(部)。

佟守本,男,漢族,1945年出生於天津,相聲演員。1959年入天津南開曲藝團,師從田立禾、馮立鐸、馮立樟、康立本等學相聲,後拜師張振圻。1960年即參加天津青少年戲曲匯演,合說相聲《劉巧兒養豬》入選優秀曲藝專場,1962年合作在天津電臺錄製過《黃鶴樓》、《捉放曹》、《一封信》、《反正話》、《秦腔史》,參加過第一、二、三屆「津門曲薈」的演出。創作過相聲《對象談》、《我回來了》、《全能演員》等,合寫相聲有《夫妻之間》等。其表演不溫不火,說唱俱佳。代表作有《數來寶》、《對座數來寶》、《萬人迷》、《飛筆點太原》、《捉放曹》、《同仁堂》等。

姜寶林,1938年生人,天津相聲演員。曾先後師承好幾位師父,姜先生自幼隨陳子貞先生學藝(「德」字輩藝人,後跟張壽臣拜為盟兄弟,降為「壽」字輩,系陳湧泉先生之父),未正式拜師;後隨李潔塵先生(「立」「寶」字輩,李伯祥先生之父)學藝,未正式拜師;1988年,相聲泰鬥馬三立先生對媒體宣布,姜寶林是自己徒弟,故姜寶林先生列入相聲族譜「寶」字輩。1960年調入吉林廣播說唱團任相聲隊長、團長等職。1963年入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部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文職少將軍銜,天津市養老院的名譽院長。

相關焦點

  • 相聲輩分「德壽寶文明」,目前輩分大的人物都有他
    相聲輩分「德壽寶文明」。壽字輩的老先生都已經去世了。之前女相聲演員是不進相聲譜的,所以一些女演員的壽字輩是需要商榷的。寶字輩的年齡跨度很大,這一輩的門長趙佩茹是1914年生的,與馬三爺同年。少馬爺是寶字輩,1945年生,侯寶林代拉師弟,算是朱闊泉的徒弟。目前還在世的寶字輩算應該是最大輩分了。馬志明、常寶華、楊寶璋、田立禾、楊少華、姜寶林、尹笑生這些位老先生都是寶字輩的,可能還有一些寶字輩的老先生我沒說全。至於能耐來說寶字輩絕大多數都是口傳心授並且都有長期面對觀眾的經驗,所以都練得一身好能耐。
  • 于謙師父石富寬贊郭德綱:青年相聲演員的榜樣,網友吐槽是尬誇
    郭德綱再次用舉辦專場的形式,代表德雲社全體演員,表達了對恩師侯耀文的感激之情。當晚,最高光也最閃亮的時刻,自然是曾經與侯耀文有過42年合作、目前已經70歲高齡的石富寬老先生的登場。作為侯耀文生前最好的搭檔,以及德雲社于謙的師父,石富寬老先生一登場就表示,郭德綱一邀請他,他二話不說就答應了。石富寬老先生表示,能參加這樣有意義的紀念活動很高興。
  • 牛群攝影作品欣賞 35張老照片 看明星真實狀態 那時趙麗蓉還健在
    說到昔日和馮鞏做搭檔的相聲演員牛群,我想到一句話:一個不想當縣長的相聲演員不是好攝影師。在大家的記憶裡,牛群是相聲演員,在1988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他和李立山合說了一段相聲《巧立名目》。其中「領導,冒號……」的臺詞,一下就成了當年的流行語,牛群因此走紅。此後他與馮鞏組成搭檔,幾乎每年春晚都會出現在大家面前。
  • 德雲社閻鶴祥:從網絡工程師到相聲演員
    我發現,在這些榜單上,排名第一位的永遠是郭德綱——德雲社相聲。我原來以為,相聲的聽眾主要是中老年男性。結果這兩年,尤其是嶽雲鵬、張雲雷、郭麒麟火起來之後,我驚訝地發現,原來現在去德雲社聽相聲的,都是揮舞著螢光棒的年輕女孩。那現在這些相聲演員們是怎麼走上說相聲這條路的,做這個工作又有哪些體驗和觀察?
  • 相聲表演「狗氣」是什麼意思?稱得上狗氣的藝人有哪些?
    筆者聽了許多年相聲,之前從來沒聽說過「狗氣」這個詞,各種相聲行業著作裡也沒有,這幾年在網絡上「狗氣」這個詞在相聲行業評論區裡開始火了起來,細細的咂摸一下,你別說,「狗氣」還真是一個很傳神的形容詞。2、 大兵大兵雖然是南方相聲演員,但他的表演風格同樣狗氣十足。不論是和奇志還是和趙衛國的合作中,大兵始終扮演「小、歪、邪」的那個。筆者印象最深的還不是他和奇志的那些經典相聲,而是他在春晚上和趙衛國李金鬥合作的《免費電話》裡,大兵咬了趙衛國手一下,然後甩出一句「打針去吧!」狗之經典。
  • 相聲演員劉穎:1982年到1992年,我和于謙說了十年相聲
    第一代的演員有莫岐老師、馬歧老師,第二代就是我師父和謙祥老師他們這一代,第三代人有張志強老師、種玉傑老師,第四代有劉廷凱、崔偉麗、李紅軍,我們就是第五代。我們第五代演員也有淘汰和補充,先來的有我、于謙、李偉建,後來補充進來還有武斌等演員。1960年北京曲藝團學員班合影。前排為王長友、譚伯儒,後排左起依次為李金鬥、李增瑞、王文友、王謙祥問:後來就沒有第六代了。
  • 茶館相聲三大創始人之一,馬三立為他賜名,北侯南張居中是他!
    北京、天津是中國相聲發展的搖籃,除了京津兩地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城市就是濟南。在這裡孕育了中國三大茶館相聲之一的晨光茶社。上了年紀的老觀眾都知道,天津的連興茶社、北京的啟明茶社和濟南的晨光茶社在中國相聲發展史上可謂交相輝映,無數名家大蔓兒在此登臺獻藝 。
  • 最幸運的相聲演員,躺進德雲社——朱鶴松
    別的師兄進德雲社堪稱九九八十一難,需要過五關斬六將,但是朱鶴松從進社到拜師,整個過程都十分順利,被大家稱為躺進德雲社的演員,原因就在於他有一個好搭檔靳鶴嵐。大家都知道郭德綱也是天津人,在他沒來北京之前,一直在天津相聲界混飯吃,當時靳鶴嵐的爺爺,相聲藝術名家靳金來先生不但對他百般照顧,還教了他很多本事。郭德綱小時候一直管他叫師傅,最終郭德綱離開天津到北京闖蕩,也是因為聽了他的勸告。
  • 豈是一個「髒」字能概括的相聲演員,德雲社的鬼才「髒」鶴倫
    張鶴倫這個小曲的名字是一位便宜見長的相聲演員改編的歌曲,名字是《妹妹來看我》,各位看官看完這裡,應該知道小編今天要跟各位聊聊哪位了吧?他就是"德雲社"當紅小角,髒鶴倫,呃……,不對,應該是張鶴倫。張鶴倫,德雲社"鶴"字科的一名相聲演員,2009年6月13日拜郭德綱為師,伊春人,1985年生,目前是北京德雲社六隊隊長,能歌善舞,善於學唱各種通俗、民歌、戲曲。當然他的改編能力也是很給力。他改編的歌曲有《妹妹來看我》、《套馬杆》、《鬥地主》、《青花瓷》、《照花臺》(有這首歌嗎?
  • 德雲社的2020:封箱大半年無演出,相聲演員流量化加劇
    相聲演員大多都是靠演出吃飯,頭部相聲演員,他們靠錄製綜藝也可以活得很好。雖然沒有開箱演出,但郭德綱依然發基本工資,同時也在想辦法自救。郭麒麟在2020年參加了12檔綜藝節目的錄製,也因此有人調侃「郭麒麟一人養活德雲社」,不過代價卻是郭德綱經常見不到郭麒麟。除了郭麒麟外,嶽雲鵬、孟鶴堂等人也頻繁地出現在各種綜藝節目中。
  • 相聲演員孟凡貴成水碓子市場形象代言人
    相聲演員孟凡貴接受新華網北京頻道記者採訪。新華網北京頻道發 田瑜攝新華網北京頻道1月17日電(記者田瑜)水碓子花鳥魚蟲市場(以下簡稱水碓子市場)17日舉行籤約儀式,相聲演員孟凡貴成為該市場形象代言人。著名曲藝家劉蘭芳、相聲演員李金鬥、李增瑞、王謙祥、李然等嘉賓的到場,吸引了許多當地居民參與。
  • 周九良:德雲社身材「橘貓式」生長的捧哏相聲演員
    歡迎各位來到「鑫鑫扒娛樂」。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胖子都是潛力股」,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肥胖的人雖然暫時看起來比較不是那麼好看,但是當他瘦下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以前看著不那麼好看的人,現在看起來是那麼的順眼。
  • 細數《歡樂喜劇人》中的相聲演員,成績最好的全部來自德雲社!
    《歡樂喜劇人》集結了多種藝術表達形式,比如:小品、脫口秀、默劇、相聲等,今天我們不聊別的,就來說說相聲!《歡樂喜劇人》第一賽季一共有三組相聲選手參加,其中李菁作為首發喜劇人率先出場,我們都知道李菁一直都是何雲偉的捧哏,但其實他本身的相聲功底非常深厚,口碑和聲望也比較好。
  • 德雲社鶴字輩第一人張鶴倫強在哪裡?除了大氣關鍵還是情商爆表
    在很多人看來,德雲社被稱之為是現在相聲的頂級流量擔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它孵化了很多優秀的相聲明星,但仔細想想今天能夠在舞臺上,展露自己風採,並且被稱之為是真正的頂梁柱的,主要還是以雲字輩為主。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張雲雷,嶽雲鵬等等一代的優秀明星,也是陪伴著自己走過了無數的青蔥歲月。但在這其中也有一位被稱之為是鶴字輩的明星,他就是張鶴倫。
  • 為當縣長離開馮鞏放棄相聲,知名相聲演員牛群,如今過得有多慘?
    聽到這裡,你會覺得很開心。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再也沒有留下一點聲音。也許我們不記得了。他已經上春晚33次了!換句話說,我們和觀眾在一起33年了!雖然我們對馮鞏很熟悉,但可能已經忘了曾經和他一起的牛群上世紀90年代,馮鞏和牛群因為喜歡相聲而成為搭檔。從此以後,在每年的春晚上,這種經典組合總是帶給觀眾不一樣的驚喜。大家對相聲的共識可能是「長外套」,但馮鞏和牛群都是一個個穿西裝。
  •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18幅精品書法展,專家:字很好,但不是書法
    毫不誇張地說,馬季的書法在相聲界絕對是一流的水平。我們曾經分享過郭德綱的書法,可以說郭德綱是將自己的相聲天賦融合到的書法當中,說得好一些是書法的創新,反之則是書法妖魔化了。馬季可以靠說相聲的名氣來提高他的書法價格,但必然也會受到說相聲的名氣的影響來限制他的書法價格。因為書法價格最高的必然是書法家,當然你是個畫家也不錯,畢竟比較近似,但如果你是個著名相聲演員,那就要受到影響了,畢竟專業隔得太遠,會給人一種你書法不專業的感覺。
  • 六位天津籍演員開場,德雲社封箱為天津衛視相聲春晚預熱
    而開場節目就派上了六位天津籍的演員(劉春山、謝金、張鶴擎、劉鶴安、高玉凱、王善勇)說了個群口相聲,並且在節目中用天津方言為觀眾送上過年祝福。之前已經公布,今年天津衛視將和德雲社聯合舉辦一場相聲春晚,從公布的陣容來看,德雲社也是主力全出,郭德綱于謙、高峰欒雲平、嶽雲鵬孫越、張鶴倫郎鶴焱、燒餅曹鶴陽、孟鶴堂周九良、張九齡王九龍、謝金李鶴東等組合都將登臺。
  • 隱秘而偉大群戲出彩,除了四位國家一級演員,還有哪些黃金配角?
    那麼,就讓我們一同來盤點配角中隱藏著的實力派,看一看除了四位國家一級演員,還有哪些黃金配角?國家一級演員:1、劉偉—劇中扮演顧耀東爸爸劉偉扮演的顧耀東的父親,劇中操著一口流利的上海話,既演出慈祥父親的一面,也演出了大時代之下市井小民的生存現狀。
  • 劉德華想演相聲演員
    等待他的將是又一個噩夢的開始……加勒比海盜系列的電影一直都是非常的受人歡迎的,這部電影的劇情是非常的吸引人的,題材也是很新穎的,這部電影的靈魂核心人物其實就是船長大人了,也就是演員約翰尼德普出演的男主角,這個男主角十分的好色也十分的可愛,《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劇中最令人驚喜的就是電腦合成的船長年輕時候的樣子,十分的帥氣,看過電影的很多人一定也是都會看到結局的彩蛋的,片尾彩蛋暗示了「
  •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去世 一生只為相聲事業
    「必然」的意思是,他生在相聲世家,父親師世元即是相聲演員,一家人上個世紀50年代末從天津一路輾轉到哈爾濱後,父親幾乎每晚都到相聲大會的劇場裡表演,師勝傑便跟著,劇場裡暖和,還有瓜子花生的零嘴吃不完,偶爾還有賣燒雞的夥計給他掰個大雞腿吃。演出開始了,他就一邊聽相聲、喝茶,一邊趴在大條案上寫作業,旁的演員、觀眾都知道,這是師世元的二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