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爬行館這個水池已經「龜滿為患」。
1月13日中午,一名農民工打扮的中年男子站在路邊,叫價數千元一隻,賣臉盆大小的烏龜,說是施工開槽挖出來的千年龜。市民張先生見烏龜很可憐,就討價還價花800元買了一隻放生。後來才知道上當了,這種烏龜名叫鱷龜,屬於外來物種,生長迅速,一兩年就能長臉盆大小,放生後對本地環境破壞大。
繼市民張先生在街頭上當買了鱷龜之後,市民任女士說自己也買了一隻鱷龜,無法處理,委託記者送到石家莊動物園。記者將鱷龜送去後得知,從去年11月份至今,動物園已經連續收養了20多隻鱷龜,都是市民們從街頭買來後,發現是外來物種,得知放生對本地物種危害大,就送到了動物園。
□文/記者 孟醒石 通訊員 戴佳瑤 圖/記者 張海強
求助
街頭誤買鱷龜 求助記者送動物園
1月14日本報報導了「市民張先生在街頭上當買鱷龜」的事。當天下午,家住植物園街嶽村的任女士就給本報打來電話說,前兩天她和朋友到棉三小區做公益活動,探望一位81歲的修鞋老人,路過省博物院附近,見一名男子用木棍挑著一隻大烏龜當街叫賣。寒風瑟瑟,大烏龜縮著脖子,被繩子捆綁著,樣子非常可憐。
「烏龜長這麼大很不容易,被人買下做菜吃太可惜了,好歹是一條生命啊!我打算買下來,等孩子放假了,和孩子一起放生。從小教育孩子,善待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任女士說,賣龜的男子說這是龍龜,要價3500元一隻,可她錢包只剩下200元。當時圍觀的市民很多,都覺得大烏龜可憐,聽說任女士要買下放生,就一起幫她討價還價,最後砍到了600元。任女士的錢不夠,兩位熱心市民還贊助了400元,終於將大龜買下帶回家,養在一個大盆中。後來,任女士看到燕趙晚報報導說這種大龜其實是鱷龜,屬於外來物種,生性兇殘,放生後對本地生物危害很大,就主動聯繫本報記者,委託記者送到石家莊動物園。
15日上午,記者在任女士家看到,這隻鱷龜長40多釐米、寬30釐米,佔滿了整個大盆。任女士的公公段老先生將鱷龜抱起來掂了掂,估重約30斤。鱷龜脖子粗壯,長有褐色的肉刺,四肢較短,嘴巴的前段上下顎呈鉤狀,好似鷹嘴,背部的龜殼堅硬無比,疙疙瘩瘩,酷似鱷魚。「鱷龜放生後對環境有害,養在家裡可能會咬傷孩子,實在沒法處理,最保險的方式還是送給動物園。」段老先生說。
現場
最近兩個半月 動物園收養二十多隻鱷龜
記者驅車將鱷龜送到了動物園。走進動物園業務科辦公室,就看見地面上趴著一隻大鱷龜。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位市民剛送過來的,辦公室裡暖和,就暫放在這裡。」
記者隨動物園工作人員來到兩棲爬行動物館,見室內一個大水池裡有三十來只鱷龜,小的鱷龜有十幾斤重,大的鱷龜有三四十斤重。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水池此前原有十幾隻鱷龜,從去年11月至今,石家莊動物園頻頻接到市民的求助電話,希望收養他們在街頭購買的鱷龜,到目前已經連續收養了二十多隻鱷龜。「兩棲爬行館這個水池已經龜滿為患,我們又在河馬館找了一個大水池,專門收養市民們送來的鱷龜。」工作人員介紹,鱷龜原產於北美和中美洲,是龜類中最兇猛的一種,亦屬於外來物種,生長速度很快,隨意放生野外,不僅會和本地物種搶食,還會吞吃本地魚類、水生物,打破現有生物鏈的平衡。
據工作人員分析,近期鱷龜收容量突然增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一夥外來人員在街頭賣鱷龜謀利,市民們出於善心購買後想放生。在了解到鱷龜是外來物種,放生會破壞生態環境後,求助園方收養,其中一位市民最多一次就送來6隻。還有些市民則是買來養了一段時間,由於鱷龜生長太快,吃肉多,家裡飼養空間不夠,或是怕太兇傷到人,但又對其有了感情不想送人或食用,就直接送來讓園方收養。另外還有市民不會養鱷龜,鱷龜在2℃—38℃溫熱的環境可正常生活,1℃以上可正常越冬,12℃以下進入淺冬眠狀態,6℃時進入深度冬眠,氣溫在0℃以下很容易凍傷,一些市民送來時,鱷龜已奄奄一息,有的已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