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萬年前的動物化石,有一種羊卻全世界獨一無二

2021-01-09 黑黑的蘇先生

天灰濛濛的,下著小雨。驅車從臨夏來到了和政縣,長途的奔波不為別的,只為目睹和政動物化石博物館。其實還未來到臨夏的時候,對於這個地方的博物館充滿了好奇之心,因為這跟我們平常看到的博物館有些不同,因為它是有著六項世界之最的和政動物化石博物館。

其實以化石為主題的博物館的不是很多,而相關的歷史也比較久遠。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佔據六項世界之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鏟齒象頭骨個體發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頭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巨鬣狗。

之前對於這些史前動物的了解還是從一些相關的科教片中了解到的,如今當親身走近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時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或許是感嘆,或許是驚訝。在這裡陳列的每一件化石標本和圖文都讓我們對於曾經那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也無法想像在億萬年前如何有如此龐大的動物,而隨著世紀的變遷,這些曾經稱霸地球的動物又如何一夜間的消失掉。

聞名於這座博物館的就是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了,從展館中擺放的和政羊骨架我們能判斷出,它的體型和現代的形體差異不是很大,不過我覺得和政羊的腿關節還是更大更長一些。而且它的頭骨構造和角的形態,以及頸部的特徵卻和現今僅生存於北美阿拉斯加的麝牛更接近,可以算的上是麝牛類早期的祖先類型。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主要收藏及展示了晚新生代古哺乳動物化石,整個展館分類3萬多件化石標本,主要分為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距今3000萬年的巨犀動物群,距今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距今1000萬年左右的三趾馬動物群,距今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它們有著共同相似的特點,那就是骨架非常大,從和政羊到巨犀牛,再到鏟齒象,它們比現代的動物群體大了太多太多,而它們體型如此巨大是因為氣候變化產生的原因,還是自然條件下的生長原因,這些我們不得而知。

對於動物的生存和滅亡是大自然規律的法則,通過還原這些化石讓我們了解到了地理與生物的不同階段。這些千奇百怪的奇蹄類,偶蹄類,長鼻類等食草動物的多樣性,和豐富的鬣狗科,犬科,鼬科,兇猛敏捷的貓科等食肉動物雕塑般凝固在巖石中,仿佛讓我們看到了它們從繁衍到滅亡的整個過程。

在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裡我們既欣賞到一些大型溫順的動物化石,也能看到一些兇猛的食肉動物,而劍齒虎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不同時期的劍齒虎體型也是各不一樣,它屬於貓科動物,在中新世末期,歐洲,亞洲和北美大陸地區都是它們的生活範圍。它的外觀與獵豹看起來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它有著巨大的門齒,撕咬力及奔跑時的爆發力也很恐怖,通過這些化石我還發現了一個小細節,那就是劍齒虎的尾巴比非常短,一共有13節脊骨,是貓科動物的一半長。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裡的三趾馬化石儲量和已採集的頭骨化石標本數量,可以說的上是歐亞大陸之首,超過了世界最著名的三趾馬動物群產地匹克米和薩拉莫斯。而鏟齒象動物化石不僅在我國而且在歐亞大陸上也是最豐富的,其數量也超過了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藏。

當慢慢走過展館裡每一處,這裡仿佛為我們打開了通往遠古時代的大門,那些早已封存了的化石此時也為我們講述了在久遠億萬年前的故事,自然界的神奇力量創造一切,也滅絕了一切。而多少年之後,我們人類也只能通過一點一滴去慢慢發現關於它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匈牙利發現1000萬年前大熊貓化石,起源地之謎再起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雲南發現的800萬年前的始熊貓化石,曾給這個問題畫上了句號。 如今,隨著一個新考古發現,句號又似乎要變成問號。 法國科學家近日在《地球生物》期刊(Geobios)發表文章稱,在匈牙利發現了1000萬年前的大熊貓牙齒化石,由此佐證了大熊貓歐洲起源說。
  • 在宇宙中神出鬼沒的巴克球,首次被發現於8000萬年前的動物化石中
    然而,這種結構此前從未在動物身上被發現過。來自西澳大利亞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研究員亞倫·亨特(Aaron Hunter)說,這種獨特的巴克球形狀以前在動物身上是未知的,無論動物是活的還是滅絕的。然而,在最近發表於《古生物學》(Paleontolog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出人意料地在8000萬年前的海洋動物身上發現了這種奇怪的幾何形狀。
  • 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
    來源:科技日報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新解記者9月2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該所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在雲南昭通新近紀古猿動物群研究中取得最新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並揭示其與歐洲中猴同種。為此,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
  •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在雲南昭通發現
    研究人員發現了源於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並揭示其與歐洲中猴同種。為此,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論文。(Mauricio Anton繪圖,Nina G.Jablongski提供)  中猴是最早被學術界記錄的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發現於希臘雅典附近的佩克米地區。隨後,在歐洲、西亞等距今820-710萬年的地層中都有發現,是地理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
  • 鼠形多瘤齒獸類化石F·primaevus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在逾7500萬年前就有社群行為
    F·primaevus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在逾7500萬年前就有社群行為(Credit: Luke Weaver)(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生物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導了可追溯至755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社群行為。
  • 神農架林區有一種詭異動物,科學家推測450萬年前就已滅亡
    在神農架林區內裡生在世好多非常稀有的野生動物,有1種動物非常詭秘,這類野生動物被人們叫做驢頭狼。依照科學家推測,這類動物應當是在450萬年前就已滅亡了,但是現在這類生物卻還生活在地球上,這是怎麼回事呢?
  • 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新華社昆明1月24日電(記者嶽冉冉)中美法三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確認了發現在雲南的距今600萬年前一巨型水獺新種化石,並將其命名為「似獾泰國水獺」。這項成果於1月23日發表在國際刊物《系統古生物學》上。
  • 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
    研究人員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並揭示其與歐洲中猴同種。為此,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  中猴化石是最早被學術界記錄的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發現於希臘雅典附近的佩克米地區。隨後,在歐洲、西亞等距今820萬—710萬年的地層中都有發現,是地理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
  • 生活在4900萬年前的一種蜥蜴居然有四隻眼睛
    北京時間4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期一項研究發現,生活在4900萬年前的一種已經滅絕的蜥蜴具有4隻眼睛。該研究對出土於19世紀70年代的一件化石進行了分析,發現這一蜥蜴物種的顱骨頂部具有兩個感光器官。這種蜥蜴被稱為肯塞薩尼瓦蜥(學名:Saniwa ensidens),體長約1米。
  • 1萬年前猛獁象化石現身我國東北(圖)
    黑龍江發現完整猛獁象骨骼化石,距今已有1萬多年(CCTV視頻截圖)黑龍江發現完整猛獁象骨骼化石,距今已有1萬多年(CCTV視頻截圖)資料圖片:西伯利亞發現的萬年猛獁乾屍  新華網哈爾濱3月31日電 (記者 梁冬) 中國東北省份黑龍江的兩位村民在採沙時無意發現一批遠古動物化石,包括猛獁象牙、猛獁象門牙、古犀牛角和其他古代動物骨骼化石。
  • 昭通市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化石
    本報訊(胡遠航) 9月2日,記者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研究人員在昭通水塘壩發現一組三件640萬年前中猴化石標本。該組化石的發現,證實此前科學家提出的金絲猴的祖先是由雲南地區的一種猴科動物演化而來。
  • 合作地區發現2500萬年前的遠古動物群
    經過他們的鑑定分析,這批化石竟然來自於2500萬年前的漸新世。這比之前冰河世紀(大約200萬年)的歷史還要久遠的多,說明早在幾千萬年,甘南地區就是遠古生物的棲息之地。這次發現的化石動物,經過科研人員初步鑑定,包含史前犀牛、巨獠犀等2種犀牛,3種早期的反芻類動物,史前巨豬和以
  • 科學家在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科學家在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2017-01-這是迄今歐亞大陸發現的體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水獺化石之一。  水獺是鼬科中半水生的食肉動物,現生水獺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分布但其化石記錄非常貧乏,尤其是距今6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時期。此次發現的化石是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聯合項目的野外採掘隊2010年在昭通市太平鄉水塘壩一個廢棄的磚廠煤坑發現的。
  •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地方,是化石的王國,還是古動物的伊甸園
    這裡是化石的王國,世界的和政;這裡是全國最大的古動物的伊甸園。這裡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的化石產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 昭通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昆明9月4日電(記者趙珮然)中國、美國、希臘和澳大利亞四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確認,在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水塘壩社區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這項成果形成的兩篇論文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人類進化雜誌》上。
  • 雲南昭通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化石
    中新社昆明9月2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研究人員在雲南昭通水塘壩發現一組三件640萬年前中猴化石標本。該組化石的發現,證實此前科學家提出的金絲猴的祖先是由雲南地區的一種猴科動物演化而來。
  • 壁畫描繪數萬年前滅絕動物袋獅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現今澳大利亞大陸並沒有什麼陸地掠食性動物,但在3萬年前澳大利亞大陸存活著一種叫做「袋獅」(Thylacoleo carnifex)的有袋食肉性動物,這種已滅絕的物種在遠古澳大利亞相當於劍齒虎在南美大陸的地位,它體型龐大,撕咬力強,是兇猛的頂級掠食動物。
  • 雲南昭通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新華社昆明9月4日電(記者趙珮然)中國、美國、希臘和澳大利亞四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確認,在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水塘壩社區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這項成果形成的兩篇論文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人類進化雜誌》上。
  • 甘肅和政:帶你聆聽3000萬年前的生命故事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一家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動物化石為主的國家二級博物館,館藏當地出土的化石標本,分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距今3000萬年的巨犀動物群;距今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距今1000萬年左右的三趾馬動物群;距今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馬化石、鏟齒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馬化石、巨鬣狗化石被稱為是這裡的「六項世界之最」。
  • 烏拉圭現300萬年前巨型素食豚鼠化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2月4日報導,近日,研究人員在烏拉圭發現了一具豚鼠的頭骨化石。經專家測量推算得出,這隻300萬年前的豚鼠體型竟相當於一隻河馬,並且有著鋒利的獠牙。據悉,專家對該化石進行了模擬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