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子 | 作者
二孩媽媽進化論(ID:woyaoshengertai) | 來源
黑夜寂靜裡,一聲大叫劃破長空:
兒子滿臉淚痕,大張著嘴,嗚嗚哇哇地大哭。
旁邊站著的我,一臉生無可戀。
真的,生。無。可。戀。
十分鐘前,我走進老人的房間。手裡搭著一條浴巾。
晚上八點半,正是孩子準備睡覺的點兒。
老人出去散步了,房間裡只有老大在,電視螢光閃爍,熊大熊二和光頭強正在森林裡纏鬥。
我說:洗澡去。
兒子嘻嘻哈哈地笑,完全沒聽到一樣。
我說:五分鐘以後,我再來找你,希望你到時候知道該怎麼做。
五分鐘後,我走進房間。光頭強依舊在嘶吼。
啪嗒,我摁下了電視的開關。
又一聲啪!嗒!兒子把他手裡的遙控器狠狠地衝我砸過來。
黑夜裡,兒子的嘶吼聲比動畫片更加尖利。
是的,他就是熊大熊二的合體,我就是那個拿槍打不著熊的光頭強。
我一言不發看著他發飆,他用他僅有的智商和勒索方式發洩自己的怒火。
我雙手交叉,越發的怒不可遏。
白天的一幕幕在我的眼前閃過:
他們搬起石頭,巨大的水花濺到旁邊的小朋友身上,對方發出一陣尖叫。中午吃飯,他和同伴邊吃邊打,打到所有旁人都伸長脖子張望。他和同伴又打了起來,我把他倆帶到戶外,熄火的代價,是在攝氏三十八度的高溫下,玩獵人和巨人的遊戲。他堅持要在熱辣高溫下等待別人送一個價值兩分錢的氣球。下午睡完午覺,他爬起來的第一個問題:媽媽,我可以玩iPad嗎?白天的一幕幕閃過,
妹妹是這樣的安靜可人,哥哥是這樣的無以形容。終於,在他吼出那句「我不要媽媽啦」的瞬間,我放開抱緊的胳膊。
這個女人,了解過她能了解的幾乎所有的育兒理念,學習過積極育兒、正面管教,看過不吼不叫養育好孩子的書籍,也常常作為親子達人給別人養育孩子的建議。體罰的威力彰顯了出來,他去洗澡、刷牙,躺在床上之前,弱弱地哀求道:媽媽,你抱我一下吧。從前有一個溫柔的媽媽和一個邪惡的媽媽,溫柔的媽媽很強大,她總是包容自己的孩子、微笑地面對他們,愛他們。還有一個邪惡的媽媽,她被當成士兵一樣來訓練,早起早睡、令行禁止。她是被兇大的,所以她也會對孩子兇。有一天,溫柔的媽媽對邪惡的媽媽施了魔法,邪惡的媽媽就睡著了。溫柔的媽媽很有力氣的時候,魔法就很有效,邪惡媽媽就不會醒過來。但是,有些時候溫柔的媽媽太累了,胳膊都抬不起來,她沒有力氣,魔法就會失效。溫柔的媽媽需要休息,這樣才有力氣讓邪惡的媽媽睡著。我的心疲憊又沉重,除了一個鬼編鬼造的故事,我無以安慰自己,也無以安慰他。
別說兩個孩子,就算一個孩子,對母親的養育壓力真的都太大。他們在鬧,你卻要笑。無論鬧成什麼樣,你都要提醒自己:hold住,不能發脾氣!史丹福大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就在《自控力》中寫道:
「媽媽之所以通過大喊大叫來發洩情緒,並不只是因為孩子們做的錯事,而是因為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和『完美母親』相去甚遠。」但當那些怒氣一湧而出的時候,得到的卻往往不是發洩的快樂,而是更多的自責、愧疚:
但可惜,
沒有人可以迴避傷害,就像沒有人可以在成長的道路上從不跌倒。
當我們追尋著完美的成長,迴避所有的傷害和痛苦時,這樣的「完美」又價值幾何?當你窮極努力而無法達成目標的時候,那種挫敗感其實比不達目標本身更加難以承受。其實,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一開始設定的目標就過於完美。孩子不受控、令人抓狂是他本性的一部分,為什麼我接受他的不完美,卻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呢?我們推崇好媽媽就是好老師,情願對自己狠一點、再狠一點,卻羞談自我原諒的價值。似乎只有不斷地自我鞭策,才能成為理想中的那個好媽媽。引來更多糟糕後果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我們放棄或失敗,而是因為放棄或失敗之後的羞恥感、愧疚感,甚至是罪惡感。
對理想狀態的苛求往往會讓人陷入壓力與挫折之中,卻忘記人其實就是有血有肉、有怒有喜,原諒自己比懲罰自己更重要。生氣會過去、憤怒也會過去,重要的不是後悔覆水難收,而是放下傷痛繼續前行。畢竟,孩子需要榜樣,不是一個事事完美的偶像,而是一個能夠正視自己、管束自己和修復自己的範例。當溫柔的媽媽值得點讚的時候,那個邪惡的媽媽難道不值得一個擁抱,值得一句輕輕的安慰:
「我懂你,你真的很難過」嗎?
後來,兒子問我:溫柔媽媽是用什麼魔法讓邪惡媽媽睡著的?溫柔媽媽找了一張軟軟的床,讓邪惡媽媽舒服地躺下,告訴她「我原諒你了」。*本文轉載自二孩媽媽進化論(ID:woyaoshengertai)。本號提供:1 科學的方法 2 平和的態度 3 溫暖的鼓勵。希望你能藉此獲得:成長和進化的力量!不斷成長的父母,才是子女最好的起跑線!題圖來自網絡,授權基於CC0協議,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Protected by copyright.
Copying without permission is forbidden.
做不焦慮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