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象表明,澳大利亞鐵礦石企業的壟斷地位正在終結。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據澳媒和美媒最新報導,剛果共和國(剛果布)在12月21日宣布,剝奪澳大利亞3家鐵礦石企業在當地的鐵礦石開採和勘探權。值得注意的是,澳相關企業此前已投資約3億美元。也就是說,一旦澳洲企業在剛果布的鐵礦石開採和勘探權被持續剝奪,澳大利亞相關企業至少或損失3億美元。
據悉,一家名為桑加礦業的公司獲得了剛果布3個地區的許可證,數據顯示,至少可容納5億噸礦石。而桑加礦業被有些分析師認為可能具有東亞市場的資金背景。這樣一來,就為剛果布鐵礦石打破此前由澳大利亞企業開採,澳企業甚至支付租金延誤這一不公平的的市場環境,剛果布的企業可能獲得更高利潤。這一點,我們也可以通過,非洲另一個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剛國金)的礦產資源出口的現象說明問題。
剛果金的礦產資源正是鈷,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全球已探明陸地鈷資源量約2500萬噸,儲量720萬噸,高度集中在剛果金,澳大利亞和古巴。剛果金是鈷儲量最豐富的國家,該國鈷儲量佔全球鈷總儲量的47.9%,如果鈷被大量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剛果金由於可以出售大量獨有的鈷,經濟或將實現由窮跳富。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國電動車行業的蓬勃發展,剛果金將鈷能源的橄欖枝拋給了中國市場。據Darton Commodities的數據,剛果金可出售的鈷中,大約94%的鈷都出口到了中國冶煉企業,中國市場已提前佔據了鈷能源的高地。
華爾街日報稍早前報導稱,可靠的鈷價格就像這一貴重礦石的儲量一樣罕見,歐美日等發達市場近年也開始高度重視起鈷能源。不過,由於沒有未雨綢繆,這些發達市場早已嗅到了鈷危機。
事實上,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一些大的跨國公司因為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水土不服而不得不撤出剛果金,從而導致美歐日等多個經濟體的企業失去開採鈷的良機。而據CRU Group估計,中國煉製鈷礦在全球市場佔據的份額將升至 90%。
分析認為,由於中國在鈷供應鏈有優勢,如果鈷供給吃緊,則十分利好中國企業和中國市場,以及剛果金的鈷礦企業。甚至剛果金或迎來由窮變富的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