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電腦似乎顯得沒有以前那麼重要、必需了,手機是一年換新,而電腦是多年可能都不會換新一次。那麼,電腦隨著使用時間變長,反應速度卻是越用越慢,同時,又不想花大價錢去換新機,我們應該怎麼小成本(高性價比)地升級我們的電腦呢?
這裡為大家提供了五個方向,可以根據我們使用電腦的用途、頻率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個或多個方法。
添加/更換固態硬碟
這應該是升級電腦的第一選擇方案,但同時能夠帶來巨大的變化,電腦運行會更快,並且開機時間會大大縮短,特別是對於老電腦的升級。
如果筆記本電腦或臺式機使用的是機械硬碟,那麼換成固態硬碟將會帶來質的飛躍。
如果已經在使用 2.5 英寸基於 SATA 的 SSD,那麼下一步將是升級到 NVMe M.2 硬碟。這也會改善電腦的響應速度和開機時間,但不會有像從機械硬碟到固態硬碟那麼大的效果。
如果要使用 M.2 接口的固態硬碟,電腦需要一個 M.2 PCIe 插槽。我們可以查看主板或電腦說明書,以判斷系統是否支持。
加大內存
判斷需不需要加大電腦的內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在用電腦做什麼事。
如果我們只是使用電腦看看視頻、照片,偶爾處理、編輯照片或視頻,大多數時候用來日常辦公,那麼擁有 8 GB 內存就足夠了;如果我們是用來玩一些大型遊戲,那麼至少要有 16 GB 的內存才會讓我們的使用更流暢;如果我們使用來做大量的視頻編輯工作,那麼 32 GB 的內存可能是理想的選擇。
我們需要根據日常使用目的來選擇恰當的內存容量,如果添加多餘的內存容量,對於電腦的性能也不會有太大的改進。
在加大內存容量的時候,還要考慮主板和 CPU 的限制。通常每個型號的主板和 CPU 都會有最大負載內存容量的。
確定好升級的內存大小之後,臺式機只要打開機箱,直接把內存條插在主板上就行了,不需要額外的動手操作;筆記本電腦稍微複雜一些,需要打開底部的檢修面板,有時還需要拆掉鍵盤才能升級(部分筆記本電腦不支持內存升級,因為內存是焊接到主板上的)。
更換 GPU(臺式機)
如果電腦系統中的內存合適,並且系統運行在 SSD 上,那麼提高性能的下一步就是升級 GPU 了。更換 GPU 之前,要先確定電腦的顯示器的解析度是多少。如果顯示器只是 2K 屏幕,就沒有必要選擇更換支持 4K 的顯卡了,可以選擇更便宜的顯卡進行升級。
如果 CPU 比較老舊,在升級 GPU 之前可能需要更新 CPU。但是,將如果舊的 CPU 與更新的顯卡結合使用,將同樣會獲得比較好的效果。如果需要升級 CPU,可能需要對電腦進行整體系統的大修。
拿到新的顯卡後,需要先打開插槽鎖,取消舊顯卡的電源線,然後將其取出,插入新的顯卡,然後重新連接電源。最後,只需要安裝顯卡的驅動程序,就可以愉快地使用了。
升級 CPU(臺式機)
其實,升級電腦 CPU 並不複雜,但相對來說比升級新的內存條或更 GPU 稍微複雜一些。在決定購買新的 CPU 之前,一定要檢查主板和哪些 CPU 是兼容的,主板 CPU 插槽必須與所需的 CPU 兼容才能安裝升級。
通常情況下,最好是同時升級主板和 CPU。但是,有時僅僅升級 CPU 就有很大的效果。如果在更換 CPU 時不升級主板,需要有一定的取捨,尤其是在較新的處理器具有更高級功能的情況下。
根據使用的是 AMD 主板還是 Intel 主板,更換的 CPU 也有所不同。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取下舊的 CPU,插入新的 CPU,然後固定好,然後,安裝 CPU 冷卻風扇或液體冷卻解決方案即可。
升級冷卻方案(臺式機)
使電腦保持在涼爽狀態下有助於延長電腦配件的使用壽命,同時也會使系統超頻變得更容易。
標準的空氣冷卻風扇已經不錯了,但是當想要處理超頻狀態的情況,就需要進一步升級冷卻方案了,最好的是使用液體冷卻系統。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是很好的一個選擇,可以將液體從散熱器循環到 CPU 上。在現有電腦上更新散熱器需要先取下現有的的冷卻風扇,然後清除 CPU 上所有的散熱化合物。接下來,將散熱器安裝到機箱中,然後將冷卻塊放置在 CPU 上,再在主板或電源上添加幾根電纜,就完成安裝了。
同樣,在更新散熱器之前,要確保機箱可以容納 AIO 散熱器。目前有四種常見的 AIO 散熱器尺寸,分別是為 120 mm、140 mm、240 mm 和 280 mm,這些都是基於散熱器風扇的尺寸設計的。120 毫米 AIO 帶有一個 120 毫米風扇;140 毫米具有一個 140 毫米風扇;240 毫米具有兩個 120 毫米風扇;280 毫米有兩個 140 毫米風扇。
需要注意的是,是否需要升級液體散熱器,主要取決於電腦的發熱程度,不要為了追求「新」而換新。
以上就是常見的幾種升級電腦的方法,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升級方法,但這些最常見的一些升級,而且不需要很多專業知識就能完成升級安裝。最後,再次提醒一句,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性的升級,不要盲目相信網上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