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籠子裡的你別養!!籠內養貓性格有缺陷不信人,我買了一隻長期籠內養的貓咪,回家後自由活動養了一年都對我防備。愛乾淨的貓根本不用放籠子,定期洗澡、驅蟲、不吃生肉都是必要的。
只要習慣在幼年就能養成。而貓會把籠子當作自己真正的家,遇到危險或者第一時間感到害怕回到籠子。我家裡的貓就是這樣,我上班的時候她在籠子裡曬太陽睡覺,我下班的時候她伸個懶腰起床玩,晚上十點鐘又回來睡覺,很正常。
我周末在家休息時如果不關她的事,她在外面玩累了就會主動回去睡覺。籠養有什麼壞處,也不是沒有,但也不見的那麼可怕。只要試著把它放出來,讓它去遛一遛。見此說之前這隻貓還沒被籠養過,還是先培養它的習慣吧,先讓它熟悉籠子和入睡時間。對於是否會抑鬱,籠養方式的不正確的確會導致貓咪性格的改變。
舉個例子,我家貓春節送樣時,在一個小妹妹家裡,幾乎是關了一個多星期,聽小妹妹說,我家的貓不高興了就去亂刨貓砂,晚上還嗷嗷叫。(心疼一下大黑臉)在這之前也是沒有籠養的,晚上也是和我一起睡,比較自由。而我下班了,雙休日就有更多的時間陪它,它也不會孤單。把寄來的樣品送過去之後,小妹妹家裡有4隻貓貓,都沒辦法一一照顧過來,而且大黑臉又粘人,領土意識又強,不願和其他小貓貓玩,也願意和小妹妹一起玩。
妹妹新年去串門,回來的時候大黑臉都不開心。於是上面出現了刨貓砂,亂叫的表現,而且一碰到它就躺在地上撒嬌。小妹把它關起來了。起初它還是想出來,使勁地把臉貼在籠子外面。過一會兒,小妹妹就不跟我說了,估計是習慣了吧。第一天回家的時候,我依然養著黑臉。顯然感覺它不爽,也不粘人,見過逗貓棒也只是象徵性地玩兩下,抱也不讓,只是到處聞,蹭。
第一晚,它適應了許多,並開始蹭我的腳。可沒和我一起睡在床上,自己有隻乖乖回貓窩睡覺的貓。次日大黑臉整個兒的貓比前一天恢復了不少,吃的也比前一天多了,開始買萌了。加大了摩擦的頻率。大黑臉在第三天基本恢復,更像以前一樣,非常活潑,特別粘人。早起跳上床蹭人,被蹭醒了…
假如真的無法放養。至少首先讓它適應在籠子裡的生活,不讓它感到被關在裡面是一種壓抑,焦躁的感覺。買回的籠子可以先把自己熟悉的東西放進籠子,比如貓窩。首先從回籠入睡開始,確定一個時間點,它玩累了就用小點心之類的東西引誘它進去,一天中如果有機會,儘量打開籠門,籠子裡的食物、水、貓砂都放進去,讓它養成「回家」的好習慣。實際上主要是讓它接受這個東西,並認為籠子是個好東西啊。呵呵,這玩意兒好有吃,喝,玩具,上廁所,別墅貓!
首先,貓是野性馴養和慢慢進化的,所以對於空間的需求,與野生動物一樣具有領地意識,而它最適合的自由活動空間,不少於60平米;其次,貓是非常活躍的動物,也需要與外界交流,它需要與外界交流,而且絕大多數貓都有強迫症,需要明確劃分這些區域;
第三:貓的應激反應,這是大多數飼養者不太關注的,生活環境的壓抑、變化、驚嚇等等,都會很大概率引起貓的應激反應,應激後,貓的各種疾病都會發生,常見的有尿路疾病、腎病、冠狀病毒相關疾病等等;因此,給寵物們一個寬敞、和諧的生活環境,是寵物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