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0 08:58:43
|
作者:《極刻》| 字號:
A+|
A-一場峰會,為物流、供應鏈、金融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大舞臺。
10月19日,2019第四屆中國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峰會暨第三屆中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峰會在鄭州舉行。此峰會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與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分會、鄭州銀行承辦。
來自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中國銀保監會的相關負責人以及鄭州銀行、建設銀行、菜鳥網絡、京東物流等知名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峰會。
峰會以「創新、融合、賦能、共贏」為主題,設置1場主論壇、5場平行論壇,匯聚業內權威專家和行業精英,通過主旨演講、巔峰對話等形式就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未來趨勢、機遇與挑戰等議題進行討論。
01
大咖匯聚鄭州
論道供應鏈金融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現代供應鏈作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抓手,已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作為全國物流與供應鏈金融領域一年一度的盛會,本屆峰會持續兩天,規格和層次為歷屆最高。
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李兵在致辭中表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新使命、新形勢、新機遇,決定了鄭州必須把擴大開放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要擴大對外交流,就要聚焦商貿物流、科技創新等領域,策劃承辦一批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重大經貿活動,不斷提升鄭州知名度、影響力。希望通過本次峰會,能夠促成更多的合作機會,給予聯盟更大的發展空間。」李兵說。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表示,這次峰會為物流界、金融界的朋友們學習借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引領行業發展方向,促進我國物流與供應鏈方面的合作交流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在主論壇環節,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分別帶來《物流產業發展模式變革與金融服務創新》和《全球視角下的供應鏈金融政策解讀》主題演講,對當下相關行業政策進行宏觀解讀。
菜鳥網絡科技高級副總裁劉政、鄭州銀行行長申學清、北京中交興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文宇分別就《數字物流的發展與投遞趨勢》《供應鏈金融——中小銀行服務中小企業模式思考》《數據+場景+金融,探索物流產業綜合服務之路》等主題作深度分享。
此外,當天下午,還舉辦了5場平行論壇,內容涵蓋當前物流與供應鏈金融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旨在搭建物流與供應鏈上下遊企業交流與合作平臺,推動金融機構、物流企業、電商、科技金融、網際網路科技、商貿流通、生產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之間的互聯互通與深度合作,共促我國物流與供應鏈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02
中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
新增15家會員單位
峰會現場,鄭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天宇在致辭時介紹,鄭州銀行於2018年4月份在北京發起成立「中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目前已成功舉辦兩次高峰論壇,發布兩期《中國商貿物流銀行白皮書》,發展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等39家會員單位。
鄭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天宇介紹,「經過一年多的積累發展,商貿物流銀行聯盟運作機制不斷成熟,聯盟成員日益壯大,『五朵雲』平臺完成上線。萬事俱備,下一步就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聯盟真正發揮作用,給大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王天宇表示,本次聯盟的主題是創新、融合、賦能、共贏,這也是今後聯盟的發展方向。「聯盟有銀行、有電商平臺,有行業龍頭,匯聚了金融商貿領軍企業,今後將共同打造銀企協同平臺,免費為聯盟平臺提供金融服務科技,深入拓展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的應用,加速金融科技賦能,創新商業模式和業態,發揮聯盟成員互補優勢,加快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的四流合一,融合發展互利共贏。」
值得注意的是,在峰會召開前夕,大河報·大河財立方《極刻》記者獨家獲悉,中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新增15家會員單位。
10月18日晚,中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一屆二次會員擴大會議低調召開,15家銀行及企業等通過會議表決加入聯盟。至此,該聯盟副主席單位增至7家,聯盟理事單位增至18家,聯盟成員達到47家,涵蓋金融機構、物流、電商等領域。
眾所周知,供應鏈金融是一個生態體系,參與主體不僅包括金融機構、核心企業及其上下遊,更涵蓋類金融機構、科技金融公司、行業平行電商及第三方服務公司等參與方。
記者梳理名單發現,本次入選的15家會員單位中,除青島農商銀行、廣東華興銀行、重慶三峽銀行等中小銀行以外,還覆蓋了供應鏈、商業保理等業態。如瑞茂通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商,業務由大宗商品供應鏈、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平臺、供應鏈金融三大戰略板塊高度協同。另有牧原股份、中建二局第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等不同行業龍頭企業加入聯盟。
記者從鄭州銀行了解到,按照規劃該行將繼續擴大與相關領域核心企業的合作,吸收全國知名城商行、農商行、信託公司、基金公司、券商等金融機構,以及前50大電商企業、前50大物流企業、300~500家上市公司加入聯盟,持續擴大成員數量和綜合影響力。
此外,為促進聯盟專業化、特色化發展,通過會議表決,物流、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三個專業委員會集體成立。
物流專業委員會整合資源,推動物流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升物流服務質效,為聯盟成員提供綜合物流服務,促進物流產業鏈投融資便利化。
金融科技專業委員會藉助科技賦能,重構商業模式,強化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為聯盟成員發展提供金融科技支撐,實現多方共贏。
供應鏈金融專業委員會則旨在貫徹「從產業中來,到金融中去」的發展理念,整合供應鏈資源,促進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跨界融合,為聯盟資產端與資金端高效對接創設條件,打造產業金融生態圈。
新會員名單
聯盟副主席單位
青島農商銀行
廣東華興銀行
聯盟理事單位
重慶三峽銀行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瑞茂通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第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會員單位
北京中關村銀行
上海市協力律師事務所
百望股份有限公司
中原大易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巨洋方圓物流有限公司
《英才》雜誌
凱拿商業保理(深圳)有限公司
中建材國際物產有限公司
西安領創商業保理有限公司
03
三大重磅發布
賦能物流、供應鏈金融行業新發展
近年來,隨著現代物流與供應鏈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作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創新發展現代供應鏈日益受到重視,企業紛紛涉足,爭相布局這一市場。在這個過程中,資本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10月19日的峰會現場,由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遠洋資本有限公司、鐘鼎資本、北京首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物華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物流、供應鏈及投融資企業聯合發起成立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投融資分會。
未來,中物聯投融資分會將「以投融資服務,促物流與供應鏈發展」為宗旨,在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統一領導下,堅持為政府、為行業、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搭建物流與供應鏈領域投融資合作交流平臺,引領中國物流與供應鏈領域投融資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此外,峰會還正式發布了《中國物流與供應鏈金融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金融發展報告》)《中國商貿物流銀行研究暨行業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行業發展報告》),全面展現我國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成果。
據了解,《行業發展報告》由中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攜手中物聯金融委共同推出,由中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主席、鄭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天宇主編,從行業環境篇、行業現狀篇、業務模式篇、業務創新篇、風險管理篇、趨勢展望篇、專題篇七大章節展開研究和論述。
該報告深入分析了商貿物流銀行業的經濟、政策、技術、文化環境,用詳實數據展示了商貿物流業總體及區域發展現狀、金融產品市場規模,介紹了不同行業的業務模式,剖析了商貿物流銀行業在模式、場景上的創新和風控技術,並輔以多個具體案例說明。
【部分嘉賓觀點】
↓↓↓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鄭州有發展供應鏈金融的良好土壤
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創新方式,供應鏈金融能夠滿足供應鏈上企業由於真實貿易產生的短期資金需求,為企業提供靈活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在服務實體經濟、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為不斷完善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舉措,各級政府及部門陸續出臺多項助推政策,且成效初顯。供應鏈金融科技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中得以運用,普惠金融服務的完善也讓供應鏈體系更加穩健。
不過,供應鏈產業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何黎明認為,在目前階段,虛假交易、虛構融資、非法獲利等問題仍然存在,這都給金融業發展供應鏈敲響了警鐘。要健全供應鏈發展體系,需要各方的攜手努力。隨著行業服務規範和標準的統一,以及企業不斷強化自律,構建科技賦能的風控體系,金融供應鏈體系必將進一步推進中國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他還表示,得益於較為可觀的經濟總量及交通優勢,鄭州在發展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方面有著良好土壤。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供應鏈已成為一種經濟和產業運營方式
供應鏈最早是一個物流概念,因為物流把各個產業環節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鏈條式的產業模式。後來因為金融模式的創新,金融為產業的各個環節不斷賦能,供應鏈成為金融領域的概念。
在如今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物流和金融又走到了一起,供應鏈也不再是單純的金融或者物流領域的概念,而是已經成為經濟和產業運營方式的概念。尤其是供應鏈金融,已超出業務概念,成為變革的一個概念。依據這個概念,物流業轉型和發展正迎來全新的機遇。
汪鳴認為,在供給層面上,物流、金融和供應鏈正在搭建新的產業鏈方式,並且三者一直為產業鏈方式賦能。
鄭州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申學清:中小銀行的供應鏈金融仍處在初始階段
目前中小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仍處在初始階段,都存在哪些問題?申學清總結了四點內容。
一是區域性限制。中小銀行多為地方性銀行,除少數外,不能跨區域設立機構。而供應鏈核心企業及其上下遊大多遍布全國。單靠一家銀行,較難把控異地業務風險,也很難為全鏈條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二是難以滿足個性化需求。當前大多數供應鏈金融平臺,提供面向所有行業的產品,缺少針對行業的個性化細分產品,難以滿足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差異化需求。
三是產品同質化易導致價格戰。核心企業是發展供應鏈金融的關鍵,也是稀缺資源。當前各家銀行依託核心企業推出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及產品具有相似性,其中部分大型銀行資金成本低、授信利率低,中小銀行不具備利率競爭優勢,對業務開展不利。
四是對科技水平要求較高。相比於五大行和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商行科技實力普遍薄弱,難以獨立開發出供應鏈金融平臺,需要從外部購買技術,不利於打造區別於其他銀行的核心科技競爭力。
大河財立方《極刻》記者陶紀燕王磊彬丁倩裴熔熔文朱哲攝影攝像視頻剪輯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