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
華西醫院是中國西部醫療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醫院,在民眾心中和協和醫院等並列我國醫療界「四大天團」之一。
在武漢疫情最為嚴重之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齊魯醫院馳援醫護人員在武漢「偶遇」視頻刷屏,網友在感動之餘信心倍增:「援助武漢各省拼上了家底,醫療界『王炸』會師!」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疫情期間四川省內病例死亡率僅為0.6%左右,華西赴武漢馳援隊員抗疫成績同樣出色。優異的成績單背後是怎樣的抗疫策略?面對疫情教訓我們該如何改進?就此,記者對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進行了專訪。
早期曾發現病毒「間斷」排毒特點
北青報:為了馳援抗疫,華西醫院精銳盡出。做這樣的安排,有沒有考慮過四川省內疫情防控力量不足的風險?
李為民:疫情發生之初,武漢醫療資源緊張。我們在派人的時候,考慮的是一定要抽調我們最精銳的部隊去武漢馳援,同時也要為四川省疫情防控提供人才儲備。
能夠達到上述目標,原因是華西醫院最大的優勢正在於綜合實力比較強,每一個學科相應的人才儲備都不在少數。例如,華西的呼吸內科下,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以上資歷的人才約20人,在這批力量中,抽調了約一半赴湖北武漢疫情一線馳援。
在這樣的人力資源調配安排下,派出「精銳」援助湖北抗疫的同時,我們一方面需要保證省內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同時也要保證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北青報:華西醫院率先在抗疫過程中嘗試5G會診,您也曾將此作為經驗推廣。這基於什麼考慮?
李為民:四川省從地理、人文角度來看有幾個特點,第一是地域比較廣,第二是資源分布並不均衡,第三是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醫療資源更為匱乏。那在這樣的情況下,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患者如何才能享受到和其他大城市一樣的醫療服務?我們在思考後,想到了依靠5G技術支撐。
以新冠肺炎舉例,對於相關病情的診斷,影像學是至關重要的。那麼5G技術所具備的高清晰、低延時、速度快等特點,可以讓遠程診療達到猶如面對面治療一樣的效果。在以前,CT影像傳輸無法做到5G技術下的清晰度,很難觀測到細微的變化。另外一方面,新冠病毒傳染性很強,通過5G遠程診療實際上也可以降低傳染概率。
截至5月20日,四川省內共收治561例新冠患者,其中接近20%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基本上,每一個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我都組織專家依靠5G支撐的信息平臺進行會診,制定專屬的治療方案。如果沒有相關信息平臺,這個是很難實現的。打個比方,如果甘孜地區收治了重症病例,我們是沒有足夠人力去對每一個患者進行會診的。目前來看,四川省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在全國範圍內是控制的比較好的,這與每個重症患者都接受了省級專家會診有關係。
北青報:作為省內專家組組長,抗疫過程中有哪些建議、決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李為民:上述5G信息平臺的搭建,也可算作我們所提出的建議,實施效果比較理想。另外,我們第一時間組織編寫了四川版的新冠肺炎防控救治指南,並發放全省。
最後一個,也是比較重要的,我在四川省內首先提出要對治癒出院患者保持進一步醫學觀察,該建議也被採納。之所以提出相關建議,緣於我在疫情初期發現,華西醫院有部分病人出現了「某一部位陰性、某一部位陽性」的情況,因此發現了新冠病毒間斷排毒的一個特點。就此提出,一定要對出院患者進一步進行醫學觀察。事實上,在出現復陽病例後,全國範圍內都要求出院患者需要繼續進行醫學觀察。
曾主動請纓馳援義大利
北青報:您如何看待外國政要提出的群體免疫策略?
李為民:群體免疫從專業角度來看,包括兩種類型,分別為主動和被動。主動群體免疫指通過主動注射疫苗達到群體免疫;被動群體免疫則是需要人們被感染並且治癒後產生抗體,來實現免疫。
被動群體免疫形成過程中,一般需要60%-70%的人感染,才可真正達到群體免疫效果。從全球應對流行病的歷史來看,沒有哪一個傳染病因為被動群體免疫而得到控制。因此,被動群體免疫所能達到的實際效果,並不樂觀。
另外,即便假設被動群體免疫可行,那麼這個過程將以犧牲大量聲明作為代價。以新冠肺炎舉例,其病死率較高,如果讓60%-70%的人口感染,必然會導致相當一部分人的死亡,這個代價太大。因此,我不主張所謂群體免疫的策略。
北青報:華西醫院派出5批次175人前往湖北抗「疫」,您如何評價醫他們的表現?
李為民:這使得我們這支團隊,以病人為中心的高度責任感進一步增強。馳援隊員在這次歷練中,為了解決病人的困難做了許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解決了很多以前沒有面臨的情況。比如,在馳援隊員剛剛到武漢之時,有一些醫療設備不夠,我們的醫生護士根據現實情況對醫療條件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改善和調配。
再有,我們的大批醫護工作者主動請纓馳援湖北,體現了真正的家國情懷。但儘管沒有人退縮,在面對生命危險之時害怕的情緒是難免的。這次「零感染」凱旋,也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另外,對這些馳援隊員而言,處理危重症患者的綜合能力有所提高。以往,大多數人都是在自己負責的專科診室工作,面對多病疊加的複雜病例機會較少。即便遇到了,醫院中也有相應各個學科的專家予以會診處理,但是在武漢疫情一線,就需要我們的隊員獨當一面。
北青報:華西率先派專家赴義大利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李為民:派專家赴義大利、塞爾維亞等國家馳援抗疫,主要希望達到三方面的目的。
其一,將中國的抗疫經驗傳遞至國外疫區,幫助那裡的人民共同抗擊疫情,挽救更多的生命。我們採取群防群控、四個「集中」等防控措施,現在看來是成功的、值得推廣的。
其二,學習他國的救治經驗。以義大利舉例,事實上當時我主動請纓打算親自去支援義大利抗疫,後來因為確實四川省內等工作離不開,選派了其他專家。我當時有一個考慮,就是義大利等國在醫療救治、重症護理、呼吸支持方面的經驗,還是具備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總結而言,一方面是共享我們的抗疫經驗,另一方面是學習他們的救治經驗,提高我們的救治能力。
北青報:您曾表示身為人大代表更應身先士卒,該身份對您而言意味著什麼?
李為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更應該起到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帶領華西的醫護人員積極投身於抗疫之中。這樣的理念下,我們全院從大年初一的時候,就取消了休假,全員從戰備狀態進入戰時狀態。
此外,既然作為人民的代表,就應該將基層的情況、基層的聲音,第一時間放到我們的防控決策中考慮,解決基層在疫情防控期間遇到的困難。
議案核心:傳染病院需有綜合性醫院做支撐
北青報:這次您帶來議案提到建立防、控、治一體應對體系,為什麼?
李為民:由於職能分工,我們現在建設的醫院更多關注的是一般病人的診斷和治療,對防疫這一塊有所弱化,而傳染病醫院綜合救治能力則需要進一步提高,綜合醫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快速反應有待提高。此次我提出議案,呼籲建立一套針對重大突發疫情的,防、控、治一體的應急救治體系。其中,重點在於醫療救治方面。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我國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短板。雖然我們應對新冠疫情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這中間相當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我們的組織能力比較好,四個「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假設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像美國目前一樣,病情已經蔓延全國,每一個州都出現了大量的病例的客觀情況,例如成都、北京、南京都面臨和武漢一樣嚴重的疫情,那麼我們就很難像這次一樣採取外省全力馳援湖北。
另外,此次應對新冠疫情,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很多危重症患者常常是多病疊加的情況,並不僅僅是一個傳染科的問題,而是一個需要多學科共同應對的情況。
因此,我建議需要建立一個集防控、救治一體的應對體系。這中間的核心是,一定要充分發揮當地區域性綜合醫療中心的作用。也就是說,這樣的傳染病院需要有綜合性醫院的支撐。
平時的時候,它就作為一個綜合性醫院提供服務;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它將第一時間騰出醫療資源來應對。這樣設置之下,相關的硬體條件也具備了,同時防控的理念、能力也具備了,同時多學科支持的團隊也培養起來了。
我建議,從國家層面,每一個區域都需要建立區域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醫療中心,在相應區域起到龍頭作用,形成全國性的網絡,這樣我們才有足夠能力去應對最困難的情況。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