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蟑螂當「清道夫」之前應科學論證

2020-11-22 新華網客戶端

  山東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飼養了300噸、共3億隻「美洲大蠊」蟑螂,每天共計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現在,這種利用「蟑螂吃掉垃圾」的生物無害化處理垃圾的方式引發熱議。

  利用蟑螂來吃掉垃圾也就是要讓蟑螂來當「清道夫」,幫助人們打掃和清理垃圾,並且這種方式好像在世界上還是首次,在當地是政府合作項目,獲得當地政府的土地和財政支持。

  由於獲得政府支持,初步而言,這應當是一個多贏的行為。蟑螂除了能消化垃圾外,蟑螂本身還能用來生產昆蟲蛋白飼料(1噸蟑螂加上蟑螂所產生的卵鞘可產生1噸昆蟲蛋白飼料,蛋白含量72%左右)。另外,為保證不讓蟑螂逃逸,其採用了多重防範措施,如用鋼絲網封閉住通氣孔,牆壁上有噴水開關,地下養殖食蟲魚類,蟑螂爬到牆壁上,會被水衝到池塘中,被魚類吞食。養殖場周邊有85釐米寬水溝,溝內同樣飼養食蟲魚類,防止蟑螂逃脫。不過,用蟑螂來消化垃圾首先需要科學論證,其中首要的論證是考慮蟑螂清除垃圾的效果和效率。

  養殖蟑螂來消化垃圾只是針對廚餘垃圾,後者只佔人們生活垃圾的一部分,而且蟑螂也並非能完全吃掉廚餘垃圾,因此,後期的清掃同樣是一大問題。經過科學論證,國際上對於廚餘垃圾早就有較為一致的意見,最好的方法是將廚餘垃圾發酵成甲烷,作為有機能源來重新使用。現階段,雖然廚餘垃圾的處理並不盡如人意,也主要是方式方法不太科學,例如,首先是垃圾分類沒有積極提倡和嚴格執行,如果垃圾分類做到了,現有的技術是完全能有效快速和無害化地處理廚餘垃圾的。

  如果用蟑螂來處理廚餘垃圾,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控制蟑螂的種群繁殖和逃逸到環境中對人和生態造成危害。儘管蟑螂也有「清道夫」或「清潔工」的美譽,但由於蟑螂是有害生物,更需要謹慎對待。

  蟑螂學名蜚蠊,在有害生物中劃歸為危害性很強的病媒生物的一種,與蚊、蠅、蚤、鼠、蜱、蟎、蠓等同屬一類。蟑螂能攜帶許多可致病的細菌、病毒、原蟲、真菌以及寄生蟲、蠕蟲的卵,並且可作為多種蠕蟲的中間宿主,其中,僅對人致病的細菌就有40多種,如麻風分枝桿菌、志賀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沙門氏菌等。

  此外,蟑螂還可攜帶導致霍亂、肺炎、白喉、鼻疽、炭疽、結核等病的病菌,一旦飼養的蟑螂逃逸到環境中,引發大規模的種群繁殖,不僅會威脅人們的健康,而且容易造成生態災難。

  讓蟑螂當清道夫雖然在國際上沒有先例,但是通過科學試驗和研究來論證卻有其他的先例,例如引進屎殼郎當清道夫。20世紀60年代,澳大利亞發生生態糞便災難,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CSRIO)成立了「澳大利亞屎殼郎項目」,經過科學論證,從全球各地引進了53種屎殼郎來處理那些稀釋的糞便,由此也減少了90%的蒼蠅。

  儘管這種引進外來屎殼郎的方法在澳大利亞顯效,但對於其他一些國家未必就能全盤複製,在科學論證上,一些國家就予以了反對,與澳大利亞環境相似的紐西蘭就是如此。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認為,屎殼郎可攜帶和傳播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病菌,對人和動物的健康有很大威脅。而且,屎殼郎還可能汙染家庭飲用水源,傳播疾病。如果孩子貪玩吞下蟲子屍體,或者接觸帶有病原體的屎殼郎,都可能影響健康。同時,屎殼郎能長途遷徙,可廣泛而迅速地傳播疾病。

  由於無法獲得科學評估的支持,紐西蘭停止了這項計劃。而且,澳大利亞引進屎殼郎的計劃在後來也沒有對屎殼郎種群的變化以及對環境的影響進行評估,因此,尚不能說引進屎殼郎技術是完全成功的。現在,要讓蟑螂當「清道夫」也應進行科學論證,而且還要認識到,蟑螂是有害生物,而屎殼郎不是,對蟑螂的飼養和管控就更應多幾分謹慎和小心! (張田勘)

相關焦點

  • 蟑螂變形記:從「害蟲」到「清道夫」
    然而,在中國東部省份山東,蟑螂卻搖身一變,成為餐餘垃圾「清道夫」。在濟南市章丘區,李延榮的新蟑螂養殖場完工在即。在一片玉米地中央,6300平方米的場房裡最多可飼養10億隻蟑螂,每天可處理餐餘垃圾50餘噸,相當於人口700餘萬的濟南市日均餐餘垃圾的十二分之一。55歲的李延榮此前是一家醫藥公司的總經理,對蟑螂並不了解。
  • 為何清道夫魚那麼招人厭?泛濫的後果難以想像,科學處理迫在眉睫
    於是乎,凡是清道夫泛濫的水域,對我國的本土魚帶來的幾乎都是滅頂之災,它不但會與本土魚搶食還特別喜歡吃其它魚類的魚卵,就連一些小魚苗小蝦苗也會成為清道夫魚的盤中餐,長期下來你在清道夫魚的地盤上幾乎見不到其它魚類的蹤跡。
  • 為何清道夫魚那麼招人厭?泛濫的後果難以想像,科學處理迫在眉睫
    於是乎,凡是清道夫泛濫的水域,對我國的本土魚帶來的幾乎都是滅頂之災,它不但會與本土魚搶食還特別喜歡吃其它魚類的魚卵,就連一些小魚苗小蝦苗也會成為清道夫魚的盤中餐,長期下來你在清道夫魚的地盤上幾乎見不到其它魚類的蹤跡。
  • 在清道夫之前,這種「小鯊魚」就入侵中國了,下場比小龍蝦還慘
    中國如果要是比吃貨,那誰都不是對手,從入侵物種小龍蝦開始,凡是膽敢進入我們國家的,只要是能吃的東西,就沒有泛濫二字可以說,之前的時候別的國家被小龍蝦搞得焦頭爛額,我們吃貨天天吃,到最後都需要人工來養殖,還有清道夫也是,一開始全身都是骨頭還沒什麼辦法,之後還是被我們找到了突破口。
  • 蟑螂爬入男童耳朵 立冬後還應注意哪些事項?
    因為有些離譜的事件在冬天會更容易發生,需要特別注意,比如蟑螂爬入男童耳朵,這樣的看起來有些嚇人的事件之所以發生就與季節有關。11月7日上午,北京某醫院耳鼻喉科就有一位九歲的小患者被檢查出右耳裡爬進一隻蟑螂,驚呆眾人。醫生將其成功取出後,介紹此事在北京並不稀奇,幾乎每年在冬季供暖的時候都會發生。那麼除了蟑螂爬入男童耳朵外,冬天還應注意什麼呢?
  • 除蟑螂還在用藥?科學認證:只需一個土豆,蟑螂有多少死多少
    不得不說我們人類討厭蟑螂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蟑螂尤其喜歡攻佔我們的家,而且蟑螂在我們家裡的數量簡直難以想像,更可怕的是,蟑螂本身就是一種很髒的生物,而在我們睡覺的床上,坐的沙發上, 吃的食物上,用的牙刷上等等,蟑螂又尤其喜歡爬來爬去,最終使得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得各種各樣的病。
  • 廣東湛江市赤坎區水庫清道夫魚泛濫 疑似放生惹的禍
    27日,赤坎水庫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保守估計,水庫內目前生活著超過10萬斤清道夫魚,不僅破壞了生態平衡,還嚴重威脅水庫壩體安全。目前水庫已組織開展捕殺行動。他提醒廣大市民,清道夫乃外來入侵物種,市民切莫盲目放生。  10萬斤「水中屠夫」  昨天上午,記者在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赤坎水庫看到,工作人員正圍捕這些「水中屠夫」。
  • 從科學的角度看,遇到蟑螂真的不能踩死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蟑螂與老鼠一樣,都是「四害」之一,而且都是「人人喊打」的存在。不過,相比而言,見到老鼠敢上去直接用腳踩的人還真的不多,但是,遇到蟑螂就不一樣了,這傢伙體型較小,也不會吱吱亂叫,所以一腳下去解決一隻是毫無壓力的。但是,有許多人說,遇到蟑螂不能用腳踩。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人腦遙控蟑螂阿凡達情景真實上演
    人腦遙控蟑螂阿凡達情景真實上演時間:2015-06-06 08:54   來源:伊秀新聞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許多人一直以為科幻電影「阿凡達」中的一些情節只是給大家看看的,然而電影裡所虛構的利用「腦—腦接口」技術實現異體生物控制的科學夢想,在現實社會中得以成功實現。
  • 環保蟑螂工廠日「吃」餐餘垃圾50噸
    汙染食物、損壞家具、傳播疾病……蟑螂一向被人們認為是「害蟲」。然而,在中國東部省份山東,蟑螂卻搖身一變,成為餐餘垃圾「清道夫」。  在濟南市章丘區,李延榮的新蟑螂養殖場完工在即。在一片玉米地中央,6300平方米的場房裡最多可飼養10億隻蟑螂,每天可處理餐餘垃圾50餘噸,相當於人口700餘萬的濟南市日均餐餘垃圾的十二分之一。
  • 德性論證理論開啟中國旅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李永傑 通訊員 廖彥霖)近日,記者從中山大學哲學系獲悉,該系邏輯與認知研究所熊明輝教授團隊正在與德性論證理論(Virtue Argumentation Theory)的創始人之一、美國科爾比學院(Colby College)哲學系教授丹尼爾·科恩(Daniel Cohen
  • 奇聞:清道夫魚的超凡生命力,烈日下曝曬一天,喝一口水復活了
    "琵琶鼠魚"是很多種周身披掛骨板、在水底棲息型魚種的合稱,市井民間都叫它們「垃圾魚」或者「清道夫魚」,原產地在美洲巴拉馬、巴西、哥斯大黎加等地,對當地漁業破壞影響嚴重,它們左右兩側的胸鰭相接生成圓弧形強力吸盤,因而能夠吸附在石頭或者魚缸水族箱缸上。
  • 歐厝潮間帶生物(一)——海蟑螂
    科別: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等腳目,海蟑螂科 在廈門歐厝,海蟑螂是一種常見的岸棲甲殼類
  • 中藥改名應規避「吃蟑螂」之嫌
    中藥改名應規避「吃蟑螂」之嫌發布時間: 2018-08-14 10:39:03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張豐「藥的成分裡面有蟑螂,這能吃嗎?」近日,患者劉先生拿著醫院開的口服藥前來諮詢,讓他意外的是,這類提取物的確可做藥材。
  • 清道夫本是褒義,為何清道夫魚那麼令人厭惡?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清道夫,有人戲稱是廣東河道之王,害魚之首,人見人躲,魚見魚衰。清道夫本是褒義是指打掃衛生的保持乾淨的清潔工作人員。本來引進清道夫魚是善意的,卻想不到放生的清道夫魚迅速在江河泛濫成災,危害當地魚類!
  • 蟑螂是家裡的「入侵物種」嗎?南方蟑螂和北方蟑螂有什麼不一樣?
    試想,其實常見的入侵物種主要是小龍蝦,羅非魚,水葫蘆,清道夫等,這些東西在高科技城市並不常見,所以給人的距離非常遠。但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因為有一個物種,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它都特別活躍,生活在每一個角落。是「蟑螂」。很多人一說起蟑螂就聞風喪膽。畢竟蟑螂特別可怕,特別噁心。
  • 蟑螂早已成為人類公敵,但不能將所有蟑螂消滅,這是為什麼?
    開篇第一問,人類對蟑螂的討厭到達了什麼樣的程度呢?對於十分厭惡或害怕蟑螂的人來說,他們對蟑螂的討厭已經到了一看到蟑螂就必須把它給打死的程度。而人們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因為出沒在我們生活環境中的蟑螂會在爬動的過程中將病菌帶到家裡的每一個角落。
  • 世界最大蟑螂廠,養10億隻蟑螂,每天消滅50噸垃圾,就在中國
    如今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可能天不怕地不怕,卻會被小小的蟲子嚇得魂飛魄散,其中最讓人頭疼的一種莫過於蟑螂了,甚至有一種說法叫做如果你看到了一隻蟑螂,其實看到的是一個家族。蟑螂的生活和繁殖能力的確讓人十分頭疼,不過北方人可能還感受不深,畢竟這裡的環境只能養出德國姬蠊這種蟑螂界的小矮子。
  • 上海交大實現人腦意念遙控實驗 蟑螂走出S形軌跡
    人腦信號發送到蟑螂大腦,實現對蟑螂運動的遠程無線控 /網頁截圖  晨報記者 董川峰  科幻電影《阿凡達》虛構了利用「腦—腦接口」技術實現異體生物控制的科學夢想,電影中的幻想能在現實實現嗎昨天,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李廣曄在導師張定國的指導下,成功利用人類的大腦意念遙控活體蟑螂。這隻蟑螂在人腦的指揮下,竟然完成了S形軌跡和Z形軌跡等任務。
  • 蕭武:院士用科學論證真氣?練氣功不如跳舞
    一個簡單的例子,絕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知道楊振寧在科學上的貢獻究竟是什麼,意義有多大,但至少都聽說過這個名字,年輕點的人可能都聽說過他82歲的時候找到了一個28歲的真愛。所以,絕大多數人對院士的尊重其實是盲目的。這很正常,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好事。畢竟,知道尊重有知識、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比崇拜娛樂明星和土豪強一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