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備拆遷的居民區中,一條白色流浪狗正啃著一塊從垃圾堆裡翻出來的骨頭。見有人來,它撒腿就跑。這時,成都市錦江公安分局治安科民警拿出一根約1米長的特製鋼管,瞄準狗身輕輕一吹,麻醉針拋出優美的弧線,扎進了狗後背……昨日起,成都市公安局在全市範圍內集中開展一場整治街頭流浪狗的專項行動,走上街頭對城市的流浪、敞養犬只進行整治,人性化的捕犬麻醉吹管在行動中大顯神威。
0.4克藥水就能麻倒一隻狗
「抓流浪狗,還真需要鬥智鬥勇!」昨天上午,在塔子山公園附近的一條路上,看著到處亂竄躲避抓捕的流浪狗,一位民警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昨日10點30分,記者跟隨警方抓捕流浪犬小分隊來到了沙河社區、塔子山社區。
這之前,記者在錦江公安分局治安科辦公室內看到了新裝備——一根1米多長手指粗的空心鋼管。治安科副科長賈世釗正專注通過圖紙,一步步裝著針劑。針劑為無色透明液體,湊近時能嗅出濃烈的藥味。「這是獸用麻醉劑,有劇毒。」賈世釗說,一般只需0.4-0.5克就能讓一隻「土狗」全身麻痺。
在給每支一次性針管內注入適量針劑後,民警用堵塞針孔塞住,防止液體外漏。隨後,還用打火機氣體加大壓強,並用紅色毛線製成的「吹管尾巴」標記。別看這原理說起來簡單,但將「零件」組裝起來還真是門技術,用了足足二十多分鐘。麻醉針劑如何發射出去呢?「吹氣!」賈世釗比劃著,只要對準目標吹一口氣,針頭在加壓器的輔助下就會飛向目標。「這時,針頭上的堵塞針孔會自動後退,露出的針頭就將針劑注入目標體內了。」
5米外吹氣流浪狗癱倒在地
準備好了「裝備」,負責抓捕行動的民警來到了對流浪、敞養犬只反映強烈的沙河社區、塔子山社區。「這裡大多是拆遷戶,很多人搬走後將狗留下,變成了流浪狗。」駱警官說。跳下車後,「抓捕小隊」發現在一片菜市場後,一條白狗在扒垃圾。悄悄觀察了一下它的動向後,民警拿著麻醉針慢慢逼近。沒想到,這條狗十分警覺,看了警察一眼後就迅即逃離,和警察藏起了「貓貓」。
無奈之下,警察們只好分頭堵截,採取迂迴靠近方法。半個多小時後,終於將這條流浪狗堵在小巷內。「好機會!」賈世釗不慌不忙地將麻醉針管裝入不鏽鋼空心管中,在5米開外對準白狗輕輕一吹。只見麻醉針管在空中劃出一條曲線,擊中流浪狗脊背,但遺憾的是針管歪向了一邊。受驚後的白狗企圖逃跑,賈警官立即吹出了第二針,這下針管穩穩地扎進了白狗背部。一秒,兩秒……幾秒鐘後,白狗開始搖晃,接著便軟軟癱倒在地。
昨日起全市整治流浪狗
「這是張建(音)的狗,他拆遷搬走後,狗就留下了。」周圍居民圍過來。「這裡有好多流浪狗,晚上更嚇人。」白大姐說,要是到了春夏時節,有些流浪狗四處出沒,更是嚇得人不敢出門。對於警方的整治行動,白大姐說:「當然理解這種做法了,這是保護我們的安全。」
據警方介紹,目前犬類整治行動尚在宣傳勸導階段,對於違規的犬,只要市民在場,只會宣傳教育,而無主的流浪犬,則當即予以收容。「被麻醉的流浪狗如果確定有主人,我們會將狗歸還給主人,並進行說服教育。如果確定是無主流浪犬,就送往機投鎮的成都犬只收容中心,統一飼養。」據悉,從昨日起,除錦江公安分局外,武侯、高新、青羊、金牛等分局也統一在全市範圍內進行流浪犬清理,同時學習、熟練該麻醉吹管的使用方法。(記者 董馨 劉亮攝影)
整治狗患不能只靠「吹」
家住成都市塔子山社區農村聯社3組的張婆婆認為,這樣比過去好多了,「狗兒也不流血,也不會疼得嗷嗷直叫,沒有那麼殘忍了。」然而,光靠警方的行動,就能杜絕狗患嗎?
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1-11月,我省有334人感染狂犬病,比去年上升94%,死亡332人。專家透露,狂犬病發病死亡率達到100%。從我省今年統計的狂犬病發病情況來看,58%的患者都是被流浪狗咬傷。
錦江公安分局有關工作人員認為,要對日益增多的犬只進行管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犬只管理僅僅依靠公安機關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
為此,成都市公安局有關部門呼籲,必須要依靠大家的力量,發揮市民的作用,提倡文明養犬、依法養犬,從源頭上減少狂犬病。具體來說,就是要按照《成都市犬只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在養犬的過程中要有社會公德心,採取圈養、拴養的方式;遵守養犬的規定,只能養35釐米以下的小型犬;要妥善管理好自己的犬只,不要擾民、傷民;要加強宣傳教育,堅持兩道防線,一是完善養狗登記制度,儘量控制養狗數量,已養的要進行免疫,二是人被咬傷後要及時就醫處理,並及時上醫院注射狂犬疫苗。(記者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