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everyone,welcome back to this English course。今天分享給你一個關於李冰冰學英語的故事,以及英語聽說讀寫融會貫通的技巧:
對於一個國際影星來說,英語是必修課。在接到《功夫之王》這部電影時,李冰冰英語還只有初三水平,對於劇本介紹,也只能認識一些單詞,故事內容純靠蒙,因為劇本的難度是碩士研究生英語的水平。
這部電影的拍攝時間是2007年的5月2號到8月23號,電影拍攝時,李冰冰的英語讓李連杰大吃一驚,刮目相看。電影完畢的時候,李冰冰已經會說一口相當流利的英語。後來,李冰冰不但是中國首個接受CNBA專訪的中國明星,而且還曾在聯合國峰會上全英文演講。(CNBA即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是全球財經媒體中領頭羊。)
如何足不出戶也能講出一口地道的英文?口音只是一個方面,講話的內容也是很重要的方面。這兩方面同時提高才能夠達到母語者的程度,那麼到底應該怎麼練呢?
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個方面:語音語法詞彙量的融會貫通,才能讓你的聽說讀寫一起進步。
我們平時在學校或者補習班學習英語的時候,上聽力課、精讀課,有的時候還有口語課,會有人給我們布置單詞、閱讀作業等等,這些辦法對應付考試有所幫助,但是要通過託福雅思等國外英語考試就相當困難了,更不要說像母語者一樣說話地道。
語音、語法和詞彙量決定了你的聽說讀寫的基礎,但英語要想流利說還需要分兩大塊:一個是輸入,一個是輸出。
輸入是指閱讀和聽力,也就是被動的學習,理解就好。輸出是寫作和口語,也就是你自己要創作。
我們自己在學母語的過程中也是需要先聽有大量的語言輸入,然後再開始說的,而且說的都是比較簡單的,所以想要說話,除了學一些基本的表達以外,長期的重點要放在怎樣提升你的輸出?輸出的內容是什麼?也就是說你平時說什麼用什麼單詞也很重要,也就是說你對這些單詞有多熟悉,有多快講出來,講得就有多流利。
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輸入沉澱積累下來的,如果某種表達某個單詞你從來沒有聽過別人用,你也沒有見過,你是不知道要怎麼說的,你甚至都不知道這個單詞,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急著說話,練口語反而進步的很慢,或者根本就沒有進步,只能停留在模仿,不能夠自己原創,隨機應對的說話的原因。
一個要素的不足會導致一個或者多個能力的不足。比如聽力要藉助到你自己的發音以及你的閱讀能力,如果說一個文章裡字面上的閱讀,慢速閱讀都搞不定,那加快速度的時候,有語音、有連讀,又沒有文稿提示,你這樣就只能聽到局部的信息,剩下的只能靠蒙。
有很多人練口語的人,只為了和母語者講話,從來不去想想自己說的內容是什麼,如何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這裡面不光是需要對單詞熟悉,還需要具備寫作的創造能力,必須要在紙面上先打草稿,然後去糾正,然後再不斷地變成更地道更快速的輸出。
我們除了自己需要講,還要考慮到對方在說什麼,所以同時間又要理解對方,又要創造自己的語言,口語對速度和精準度會比一般寫作的時候要高。
所以,我們也要以紙面上打草稿作為基礎作為練習。簡單的模仿鸚鵡學舌,在實力不成熟的時候和老外練習對話是不夠的,要怎樣同步練習呢?
大部分人最大的問題和一開始的問題都是在語音上面,尤其是連讀,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花時間好好的練習連讀。
語音是很多人的短板,但是反而是最好解決的,因為它只有48個音標,明天還是這麼多,不可能變成148個音標,語法也是一樣。
李冰冰可以在短期之內複習歸納總結,形成一種肌肉記憶,一旦學會就不會忘記,學了理論之後可以通過實踐來鞏固,我們也一樣。
在解決了語音和語法之後,英語剩下的功夫就在於積累單詞,掌握3000個常用詞,我們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搞定86%的英語需求。
但是千萬不要誤以為老外只懂這一些單詞,尤其是成年人有一定教育水平的,他們時不時還是會蹦出一些你不懂的單詞,這也是一般的語言教科書裡面語言課程裡面不會提到的,所以要想做到有地道的口語,是基本需求還不夠,你如果想要和老外說聊一些你感興趣的話題,那麼你還要在這方面做一些語料輸入。每個等級的母語者平時都看一些什麼材料,你也要看他平時看的這些內容,才能夠知道最地道的表達,交流才能無縫對接,而不是只停留在教科書上。
另一方面:我們要重視正確的輸入和浸泡。
很多人在一開始練聽力的時候,他不看文稿,就只知道一味的聽,所謂的磨耳朵練習,以為反覆聽多了,英文就好起來。
但是,你在聽力當中聽到一個你沒見過的單詞,從來都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那麼你聽懂的概率就更小了,所以這樣的聽力練習就是無效輸入。在閱讀的時候也一樣,若遇到了不懂的單詞,也從來沒有提問過,也沒有去查過是什麼意思,不了解有沒有別的用法,或者說有的時候這個單詞明明在教科書學過,就在這裡完全說不通它是什麼意思,這些細節沒有注意到,那麼這些收入都是給你製造一種很努力學習,卻完全沒有進步的結果。
所以在輸入的時候要注重聽懂看懂手中的材料,聽讀查並用,直到完全聽懂、看懂為止。
什麼是浸泡呢?浸泡就是主動花時間,花精力去給自己適合的、高效的輸入。比如說看一篇英文閱讀,認真學習教材、美劇,學英語歌曲等等。
很多人對學英語的概念就是去做題目,做作業,背單詞,除此以外,在英語上花的時間幾乎是0。
真實的情況是:考試分數再高,也只是現實生活中英語的冰山一角。
想要說出一口地道的英文,不要以為上英文課做英文作業,刷題就是在學英文,真正的學習應該是長時間,認真分析一些適合您目前程度的語料,比如說哪些教科書,哪一些美劇比較適合你。
不要認為口語就是簡單學簡單說和老外鸚鵡學舌,俗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你要想說話你要想說得地道,必須要有內容,而這些內容就是平常的出入積累下來的結果,千萬不要再重複以前的錯誤學習方式了。
因此,趕緊從這兩方面開始準備,首先聽說讀寫要同時練習同時提升,其次要注重浸泡,而不要再一味的做題目滿足於教科書之類的英文。
自學的方法非常簡單,你在家裡就可以完成。但是努力是實實在在的,限於篇幅,下次再分享,歡迎關注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