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失去就不在,我終於成了劉若英《後來》裡的歌中人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和二更君講故事 二更

前些日子在重溫電影《返老還童》,

裡面的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註定要失去我們所愛的人,

要不然我們怎麼知道他們對我們有多麼的重要。

讓我想起不久前發起的故事徵集:

收到的故事如同我想像中的一樣遺憾,好像人都是這樣,總要等失去後才明白曾經擁有的珍貴。

倘若我們可以站在時間的長軸上,把那些看似毫無特別,卻又會給我們人生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節點都預習一遍,我們還會讓那些悔意重來一次嗎?

01

我們是不會面對分離的

放心吧

上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在朋友豆子給我們介紹新交的男朋友的飯局上。

那時的豆子拉著男生的手,一臉幸福地衝我們說出了這句話,然後一群朋友舉杯歡呼,我卻陷入了隱隱的不安。

這些不安來源於他們的相處模式。男生給豆子倒好茶水,豆子把男生晾在一邊和朋友說笑。豆子點完菜,才想起男生海鮮過敏,有大半的菜無法動筷。

甜蜜背後早已隱藏了許多定時炸彈,等到耐心消磨光的那天,感情就會分崩離析。

五個月後,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收到豆子發來的簡訊:我們分手了。一個小時後我坐在她對面,看著她抱著一包紙巾大哭,她說:「我以為我們不會分開的。」

這好像成了我們在處理每段情感關係時的通病,我們以為人與人的關係堅不可摧,所以在擁有時想著來日方長,有的話可以放一放,有些事可以以後再做,有些承諾不急著兌現。但所謂的來日方長,其實也只剩下幾個月的餘額。

所以我們明知道要給戀人一些正反饋,卻想著再等等。

明知道要多陪陪長輩,卻總想著先把手頭的事情忙完。

總想著要和朋友聯絡感情,卻總把見面的時間一拖再拖。

02

終盡一生

我們都在不斷地與過去揮手告別

2020年的開端,科比逝世,2020年的末尾,馬拉度納結束了傳奇的一生。有人說,在不經意間,那些根植於我們記心中的摯愛開始被連根拔起。

其實這一輩子,就是由一次次的失去和離別構成的。

@小慧 的奶奶在今年三月去世了,她得知這個消息時還在外地,聽過媽媽給她發來的語音後她的心裡「咯噔」了一下。她和奶奶一直都不親近,奶奶是個典型的農村婦女,爺爺去世得早,奶奶的一生似乎都未曾出過市集,每天她都在自己的菜園種菜、養雞,如此重複二十多年,一個人孤獨地走完一生。最後一次與奶奶見面是在春節,奶奶坐在家附近的馬路邊,似乎在注視著什麼,在看到孫女後,小聲地哭了起來。

奶奶走得突然,小慧還沒有帶奶奶去大城市看看,讓奶奶了解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帶奶奶嘗嘗那些新奇的美食。

▲小慧奶奶家邊的老樹

@黑 兩年前剛來上海,和公司的領導相處不好,索性離職。待業在家的日子裡,他每天重複著打遊戲和睡覺,忘記了曾經答應女朋友要好好努力,為兩個人買房的夢想再近一些。失去了方向的他用冷暴力來結束這段感情,他們在一次長談後分開。

兩年過去,他早已調整好心態,再回頭時卻發現,自己早就把那個一直相信自己的人弄丟了。那些關乎家和陪伴的美夢,被自己親手畫上了句號。

▲上海很大,他也再沒遇見她

時光倒流是一個偽命題,但是我還是選擇把這個問題拋出。有人說如果時光倒流,一定握緊他的手不放開。有人說一定陪媽媽在住院前開車去看一次湛藍的海。有人說一定不會為了消耗自己的工作而丟掉健康。

每個人都知道如何選擇,但生命註定是一條單行線,即使走錯,也不會再有推翻重塑的機會,於是我們在一次次的錯誤選擇中被卸下一些心愛之物,直到我們兩手空空。

03

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

就是好好告別

每一種失去裡都有我們的影子,原來我們擁有的真的不過是僥倖,而失去的才是人生。

在《朗讀者》裡,董卿曾說過一句話: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而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

如果說失去是生命必須經過的歷程,我希望每一次失去,都能讓我們深深銘記,為的是避免那些遲來的悔過。

每一次告別也應該認真一些,誰都不知道這一次的轉身,會不會是最後一次,下一次重逢的日子,是不是要一年為單位去計算,或是再無重逢之日。

那天聽完朋友豆子的哭訴,我拉著她的手,認真地和她說:「如果失去已成必然,那就給彼此留下一個還算體面的收尾。」

後來豆子約那個男生見了一面,這次見面遠沒有她想像中的尷尬,他們坦誠地把感情裡存在的問題都理了一遍,最後在閒聊時,男生掏出了一個肩頸按摩儀。豆子長期在電腦前從事剪輯後期工作,肩頸一直不太好。直到分開時,他還在關心她的身體。

從這段以結束告終的感情裡,豆子明白了如何照顧到另一半的感受,如何好好溝通。

如果失去註定要到來,為什麼不好好說再見呢。

我們或許都曾成為故事裡因為粗枝大葉而錯過愛人的豆子,或是想著來日方長而忘了好好陪伴親人的小慧,又或是因為迷茫和消沉把珍惜自己的人推開的黑。

最終我們都會慢慢長大,而促使我們成長的,正是那些從我們的生命中擦肩而過的人事景物。

其實我們都無需掩蓋和壓抑這份情感,試著讓自己直面過去,才能真正過好每一個即將到來的明天。

而那些消失的,將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我們短暫而渺小的生命裡,注視著我們向前。

告別的經驗雖然有著它的酸楚,但是也在豐富著我們的生活。

- end -

撰文-克林

設計- 維尼 喝羊湯

原標題:《有些人失去就不在,我終於成了劉若英《後來》裡的歌中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劉若英的新歌《人潮裡》,讓我單曲循環了好幾遍
    「這輩子 人潮洶湧 感謝遇見你」如果你不明白遇見的意義,在這首歌裡,你可以找到答案。我單曲循環了好幾遍,真的很好聽。「人山人海 我們匆匆路過 不怕失去人潮洶湧 都不是你 有什麼意義生活裡交錯著 人生遊戲不要緊 願陪你 賭上性命如果愛一個人 可以愛到塵埃裡 是否有人愛塵埃裡的你」▲《人潮裡》歌詞有人說:「劉若英的聲音,無論唱什麼都能溫暖到極致。」的確如此。
  • 《後來的我們》又拋出一首歌,萬人合唱《後來2018》
    電影《後來的我們》在4月23日舉行的全球首映禮中,口碑不錯,多位明星導演大咖為影片點讚。截止4月25日0時,電影首日的預售成績達到了5800萬,領跑五一檔。「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有多少我們,聽著聽著《後來》就成了「後來的我們」。這也是電影《後來的我們》發布這支MV的初衷。
  • 陳奕迅劉若英:後來,我們沒有在一起!
    十六歲的時候,聽劉若英的《後來》,一遍又一遍,正青春年少,對後來充滿著憧憬,但卻獨獨少了孤獨和絕望。只是用對愛情美好的渴望和偶像電視劇裡看到的就算失戀痛苦,也美的驚心動魄,也會有完美結局,所以無所畏懼。
  • 劉若英雲演唱會,歌迷淚奔:人這輩子,最怕成為她的曲終人
    昨晚,劉若英「陪你」線上演唱會在朋友圈刷屏。在一個燈光昏暗的老式劇院裡,她穿著白襯衫闊腿褲自在地置身於樂隊中央,安安靜靜地唱著她喜歡的歌曲。十四首歌,從八點唱到十點,一邊慢慢聊天一邊唱,多少歌迷沉迷的享受著這兩個小時。奶茶溫柔又充滿力量的歌聲,唱的每一首歌都是那麼動聽。「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 劉若英導演《後來的我們》將上映 陳奕迅友情獻唱主題曲
    10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再次偶然重逢……電影的故事很容易讓歌迷們聯想起劉若英那首經典情歌《後來》,不過劉若英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裡的故事完全是虛構的,沒有任何自己的影子投射其中。「我希望大家看到這個電影就像聽到某一首歌,會覺得說的就是自己,這也是我要表達的,而且我有信心它是個好看的電影。」拍攝過程中,讓劉若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電影中火車的戲份。
  • 後來的我們,劉若英拍的就是自己啊
    《後來的我們》以「遺憾的愛情」為題材,這部電影在各地點映的時候看哭了不少觀眾,影院裡抹淚、抽泣的人遍地皆是,可能他們的心裡都藏著一個和《後來的我們》裡一樣,忘不了但有遺憾的人。就如片尾曲陳奕迅所唱: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 劉若英開線上音樂會,唱《後來》時彈幕被「聽哭了」刷屏
    不論是陳奕迅的《Shall we talk》,還是《出發》,通過她的演繹仿佛重新認識了這些歌。原來,奶茶能把別人的歌唱成自己的歌。其次,奶茶也在不斷成長,突破自我,帶給大家新鮮的感覺。一首搖滾歌《所以我停下來》,奶茶蹦蹦跳跳邊說邊唱,放飛自我。不小心唱錯了一句詞的時候,更是直言提詞器被擋住了,笑得像個孩子。
  • 從《後來的我們》戲說文青劉若英背後的男人們
    壹談起劉若英,就不能不提到陳昇。著名音樂人陳昇在劉若英事業成長曆程中充當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陳為了推劉不可謂是不費心,為她打造「為愛痴狂」、「冰點」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所以,劉若英一直尊稱陳昇是自己的「師傅」,對他的敬意也溢於言表。
  • 劉若英:「我與丈夫分居9年,他卻越愛越深」
    後來,她也曾和黃磊在三部戲中有過「三世」情緣,在《人間四月天》裡各自孤獨,在《夜奔》中做攜手夫妻,在《似水年華》中愛到醉生夢死。其中,《似水年華》是黃磊寫就的劇本,女主角就叫做「英」,因為「英」有未婚夫,兩個人愛而不得。黃磊曾感慨這是「想要回頭看看自己的路」。
  • 這麼多年才知道,劉若英很火歌曲《後來》的原唱原來是她
    劉若英算不上唱功絕佳,但她的歌聲總有一種魔力,可以承載許多青春的回憶,可以唱出我們在尋找幸福路上的跌跌撞撞。劉若英演唱《後來》這首後來由劉若英演唱的歌曲代入感極強,任何人都能從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另外,這首歌曲後半段裡的和聲由馬來西亞女歌手梁靜茹和音,由此可見,劉若英在娛樂圈還是很有人緣的。
  • 有哪些能讓人平靜下來的歌?
    答|百度派 @感情不對味現在這個社會生活節奏太快人都活的特別浮躁,可能也只能在音樂裡找到片刻的安寧。線面我來推薦幾首我自己經常聽得能讓我自己瞬間平靜的音樂。《念念》劉若英《念念》是同名電影《念念》的主題曲,為了能更好的延續電影裡的感覺,主題曲《念念》也請到了金曲獎編曲人陳建騏。這首歌由深情的歌詞,伴以電影畫面剪輯而成,訴說著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用張艾嘉導演的話說,便是「讓人充滿溫暖」。同時,該歌曲以簡單的配器、深邃療愈的旋律,讓人念念不忘,感人肺腑。
  • 你熟悉的這4首歌居然都是翻唱的,《後來》的原唱是日本人
    文:妹兄娛樂編輯、二狗圖:網絡在華語樂壇中,翻唱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從某個角度考慮,有時候翻唱對於原作者都是有好處的,比如汪峰的《春天裡》被翻唱後紅遍大江南北;也比如《南山南》等等。TOP4,張震嶽《思念是一種病》其實這首歌的原唱並不是張震嶽,而是齊秦。但是張震嶽翻唱的版本似乎更讓人喜歡,所以不少人以為這首歌的原唱就是張震嶽。其實早在1993年張震嶽就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但是並沒有在大陸內掀起太大的浪花,可以說翻唱了《思念是一種病》之後,讓大陸的許多歌迷認識了他。
  • 劉若英曾在節目中因為陳昇大哭,網友:終於知道奶茶的遺憾
    文/娛樂圈探長劉若英執導的電影《後來的我們》上映以來票房節節高升,輕鬆破10億。然而,影片的口碑卻呈現出兩極分化,前期的大規模「退票」事件更是讓該片陷入輿論漩渦之中。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觀眾表示被片中許多點戳中。
  • 從《後來》再到《我敢在你懷裡孤獨》,她離我那麼遠卻又那麼近
    對她來說,當往事已成追憶,這也不過是青春一場不可多得經歷罷了。可是對於人們來說,這段愛情故事的悽美卻猶如她的藝名:奶茶一樣。給人一種香而不膩,茶而不澀的感覺。
  • 《後來的我們》還有多少個十年,可以訴說彼此心聲?
    奶茶劉若英唱《後來》是在1999年,那時的她29歲,卻得了四個「影后」,有一場「為愛痴狂」求而不得的戀愛心事。如今,48歲的劉若英終於拍了《後來的我們》,雖已為人母,但依然少女感十足。電影在臨近上映放出個宣傳「大招」,一曲萬人大合唱版的《後來》,劉若英看了一夜彈幕。看到一個個名字,一句句想念和道歉,在深夜宣洩出來,劉若英自己也感動落淚。這是她的歌被愛的原因,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 同是愛上有婦之夫,劉若英被理解,而她80歲至今還被罵
    最近一部《後來的我們》讓劉若英重回大眾視野,同時大家對於「《後來的我們》是否是劉若英映射自己與陳昇之間的關係」也討論頗多。「陳昇」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他的歌你一定聽過,他帶出來的弟子——劉若英和金城武,你也一定知道。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他和劉若英。
  • 《後來的我們》:終於明白,林見清和方小曉不在一起的真正原因
    文/王子涓涓電影《後來的我們》完整的看完了,電影中穿插回憶,講述故事,回憶的部分全部都是黑白色調,也顯得有些憂傷。電影故事很簡單,主要是說男女主角因為偶然在火車上相遇,後來慢慢成了朋友,後面相愛,真正成了男女朋友之後,卻因為某種原因分手。
  • 與陳昇15年愛而不得,自曝與老公分房睡9年,劉若英引1.5億人落淚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當年聽不懂這句話的人都已經長大了。歌聲響起,相信很多人都勾起了自己的青蔥歲月,引起了陣陣回憶。劉若英的歌中,總有一首能夠打動你的內心。在劉若英的人生道路上,同樣有一位讓她刻骨銘心的人。這個人就是她的恩師陳昇。兩人相識在1991年在,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兩人開始一場特殊的緣分。
  • 劉若英《後來》背後的故事,只為恩師陳昇,超級感人
    陳昇笑著說道:因為奶茶既不像奶那麼膩,又不像茶那麼的澀,喝一輩子也喝不膩。而陳昇看了看劉若英之後又開著玩笑說:劉若英就像是奶茶一樣,雖然不算是標準的美人,卻自有一種溫潤的芬芳。當年在好友的介紹之下兩個人認識,陳昇認為劉若英一定會是一個相當有前途的歌手,所以邀請她來自己的工作室裡工作。意外往往就在不經意間發生了。
  • 陳昇和劉若英:二十年後,我們都懂了,曾經愛的那麼的卑微!
    她想把自己CD送給他,但是陳昇不但沒有接受還說她這不是名片,也不是嫁入豪門的跳板,不可以隨便送人,這是你全部的心血,你隨手送人了,人家扔了怎麼辦,劉若英很是委屈、很尷尬,眼淚奪眶而出,她表示:我把自己的CD送給師傅,怎麼就成了隨便送人了呢?奶茶哭的很是委屈,陳昇就說:給你們唱歌吧,奶茶想聽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