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面壯觀!數萬隻大雁不南飛,為何停留在邯鄲這個地方?

2021-01-14 河青新聞網邯鄲新聞

秋風起,草木黃。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又到了大雁南飛的季節。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邯鄲人的關注,幾萬隻「不南飛的大雁」來到了邯鄲磁縣溢泉湖,將在這裡度過寒冬。一起來跟隨記者的鏡頭看看這北方湖畔的大雁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群雁翱翔,雁聲陣陣排成行的大雁在溢泉湖上方盤旋為冀南大地帶來了許多生機

這些大雁從哪裡來?為什麼不向南飛?溢泉湖有什麼吸引大雁的地方?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聯繫到了磁縣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

問數萬隻大雁從哪裡來?

據磁縣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介紹,每年秋季,大雁都會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往我國南方越冬。近十餘年,有數萬隻大雁在飛往南方的途中選擇了磁縣溢泉湖作為越冬棲息地。

問大雁為什麼被溢泉湖所吸引?

本該南飛的大雁卻選擇停留在溢泉湖,一定是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吸引了它們在此駐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溢泉湖的水域比較廣闊,魚類資源也豐富,湖區有大片溼地和水草,為數萬隻大雁提供了充足的棲息環境。此外,溢泉湖周邊坐落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村莊,這些村莊種了大量的麥地,大雁覓食時會選擇周邊水域的水草、魚類或麥田,為大雁提供了飲食條件。更重要的是,周邊村民都有一顆愛鳥護鳥的心。每到大雁飛來的季節,村民們便格外的注意環境保護和水域保護,為大雁提供一個舒適的棲息環境。

問大雁會在溢泉湖停留多久?

大雁每年會從10月份陸續飛來,一直停留至次年3月,在溢泉湖棲息半年之久,最多時達十餘萬隻。來此棲息的還有野生大雁(紅胸黑雁、白額雁)、白天鵝、黑鸛、野鴨等十幾種候鳥。歷經秋、冬、春三個季節,為磁縣溢泉湖展現了多樣的景色,也為當地人們提供了一個走進自然的絕佳機會。

水清景美雁自來

大雁之所以會在溢泉湖這個氣候不算很溫暖的地方棲息,與這裡的水清景美有很大關係。近年來,磁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加大對溢泉湖生態環境治理力度,修復與再造了20平方公裡的生態水面,把溢泉湖打造成了草青、水秀、林綠、花紅,使溢泉湖重現昔日碧波萬頃,風光旖旎的生態水鄉美景,為大雁等候鳥遷徙創造了樂園。

朝陽升起 或夕陽西下陽光倒映在湖面群雁嬉戲於湖畔一幅最美的畫卷躍然眼前「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古詩裡的「雁南渡」常見而「大雁不南飛」的場景當真是難得一見連歷經萬千風景的大雁都會被溢泉湖吸引你難道不想來一睹風採嗎?

文並編 金路通 | 責編 何貴民 | 監製 李默涵

實習生:呂淼

供圖:李治亞

視頻由俎碩琦拍攝

相關焦點

  • 又見大雁往南飛
    大雁南飛又見大雁往南飛文/雲淡風輕昨晚,從好友微信裡看到一視頻:一群像陣風、像巨浪、像流雲滾滾而來的大雁群,在一隻名叫拉基那亞特拉姆的母雁率領下,從西伯利亞經千年鳥道秦嶺由北向南飛翔,其氣衝雲霄的場面大雁南飛,充滿詩情畫意。小學語文課本有描述: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變成個「一"字,一會兒變成個「人」字......但真憑實據親眼所見的一次也沒有過。
  • 又見大雁往南飛
    ,從西伯利亞經千年鳥道秦嶺由北向南飛翔,其氣衝雲霄的場面,其動人心魄的優美畫面,讓人震撼之餘心緒久久難以平靜。大雁南飛,充滿詩情畫意。小學語文課本有描述: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變成個「一"字,一會兒變成個「人」字......但真憑實據親眼所見的一次也沒有過。
  • 雁南飛:數萬隻大雁停歇琿春敬信溼地
    10月下旬,在琿春市敬信溼地,大批南遷的大雁在此停歇,數量達6萬至7萬隻。空中,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的雁陣抵達這裡。蘆葦蕩邊,一群群大雁在飛翔、踱步、覓食。湖泡水澤裡,還有些大雁在水中嬉戲。大雁成群地起飛和降落,場面壯觀。在這些雁類中,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額雁,還有豆雁、灰雁、鴻雁、小白額雁等。它們和白鷺、灰鷺、海鷗等鳥類在溼地中和諧共處。
  • 大雁為什麼要南飛? 大雁南飛有什麼寓意?
    大雁為什麼要南飛? 大雁南飛有什麼寓意?時間:2017-05-21 12:46   來源:學習啦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雁為什麼要南飛? 大雁南飛有什麼寓意? 每到秋天,北方的嚴寒氣候不再適合大雁生存,大雁便會飛往溫暖的南方。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大雁為什麼要南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秋天來了,大雁成群往南飛~
    秋天來了,大雁成群往南飛~ 2020-09-03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群雁翱翔 數萬大雁飛抵山東菏澤黃河灘區越冬
    隨著氣溫下降,越來越多的大雁飛抵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越冬。群雁翱翔、雁聲陣陣,為廣袤寂靜的黃河灘區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在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的灘涂與麥地中,一群群的大雁正在棲息、覓食、嬉戲,時而成群結隊飛舞盤旋在黃河上空,場面蔚為壯觀。
  • 場面壯觀,深圳灣大批候鳥南歸!深圳這些地方觀鳥最佳
    ▲視頻:深圳灣大批候鳥南歸,場面壯觀!原標題:壯觀,昨日早晨萬鳥齊飛過深圳灣!深圳新聞網訊 昨日(4日)8時30分許,深圳灣上空飛過大規模鳥群,目測有近萬隻,陣形多變、美輪美奐,極其壯觀。
  • 邯鄲磁縣:群雁飛舞溢泉湖 盡顯生態美
    大雁飛至溢泉湖越冬。初冬時節,在美麗的邯鄲磁縣溢泉湖畔,成群的大雁或在溼地裡覓食,或在湖面嬉戲,或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處處都是和諧的生態畫面,吸引了眾多遊人前來觀賞。數萬隻大雁來到美麗的溢泉湖越冬。作為大雁等候鳥的重要越冬地和棲息地,溢泉湖湖水清澈,湖畔植被茂密,水產豐富,每年都會吸引十幾種鳥類到此越冬並繁衍生息。
  • 南方冬天該暖不暖,大雁南飛不會蒙圈
    原標題:南方冬天該暖不暖,大雁南飛不會蒙圈 於是有段子流傳,大雁飛到南方打個冷顫,心想:難道飛反了? 這雖然是網友杜撰的,但是看著似乎也有點道理,南方比北方還冷的天氣會不會把候鳥們整蒙圈了呢? 候鳥南飛不是怕冷是怕餓 「候鳥飛到南方見到白雪皚皚並不會蒙圈。」
  • 讓野生大雁和家鵝「結婚」,東北大叔的做法,讓大雁不再南飛
    可是這個散養並不是粗放的把動物放出去,也是需要動一番腦筋的。在吉林省通榆縣,有個叫崔本君的,養了十幾萬隻大雁。大雁是候鳥,每到了季節,它們就會南飛。通榆縣正好處於大雁南來北往的通道上。野生大雁,原本就是候鳥,在通榆縣,有水有草,有大片的溼地和草原,到了秋天還有大雁喜歡吃的高粱等雜糧。這讓崔本君萌動了野生動物馴養的心思。
  • 近萬隻海鷗棲息養馬島海岸 將停留近20天(組圖)
    如果海鷗的數量由幾隻變成幾千隻,甚至上萬隻,這樣的場景光是想像就會心潮澎湃吧。就在昨天,想像變成現實,記者沿濱海路到養馬島前海海岸,親眼目睹了上萬隻海鷗岸邊棲息、海面捕食的場景。    □現場目擊    近萬隻海鷗海岸棲息,場面壯觀    邁入深秋的養馬島前海海邊,海風夾雜絲絲涼意。
  • 萬隻大雁連續八年到菏澤東明黃河灘區越冬
    隨著氣溫逐漸下降,上萬隻大雁飛至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越冬。群雁翱翔、雁聲陣陣,為魯西南大地增添了生機和活力。11月26號,在菏澤市東明縣的黃河灘涂與麥地中,聚集了成千上萬隻大雁正在棲息、覓食、嬉戲,時而成群結隊飛舞盤旋,場面蔚為壯觀。
  • 鳥兒成群,翩翩起舞覓食棲息,場面壯觀
    2020年9月17日,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灣數萬隻候鳥在海岸邊覓食棲息。2020年9月18日,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灣數萬隻候鳥在海岸邊覓食棲息。2020年9月18日,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灣數萬隻候鳥在海岸邊覓食棲息。
  • 大雁南飛用來覓食?錯了,看看農村的老農民告訴你真正的答案
    在農村,有句話說大雁的故鄉原來在中國北方,在300萬年前的某個時期,北方的氣候突然變成了很冷,看樣子,大雁無法繼續生存,只好成群結隊地離開家鄉,飛去南方氣候相對較高的氣候裡生活,北方的氣溫開始上升,天氣轉暖,他們又成群結隊地返回北方,培育和壯大大民族。
  • 不同家族還會組團飛 大雁為何結成「人」字或「一」字飛行?
    武漢晚報訊(記者陳奇雄)11月4日,在武漢市金銀湖上空,出現了50多隻大雁排著「人」字形隊伍向東南方向飛行的壯觀場景。其中一隻大雁不知什麼原因突然脫離隊伍,並把身後大雁的飛行方向帶偏,從而導致雁陣出現短暫混亂現象。令人吃驚的是,在頭雁帶領下,雁陣很快恢復正常。
  • 那年大雁南飛時,一位知青的快樂生活
    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一位年輕的知青躺在一個向陽的山坡上,身邊依偎著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他們望著湛藍的天空、漂浮的白雲和南飛的大雁,朗朗的背誦聲在空曠的山間久久迴蕩。這是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一個生活場景,那時我在博山南博山的楊峪村插隊下鄉,被選拔擔任了村小學的民辦教師。那是一些多麼貧困又多麼愉快的日子啊!
  • 法國公認的「鳥人」,為保護大雁南飛,親自跟隨雁群同行
    法國公認的「鳥人」,為保護大雁南飛,親自跟隨雁群同行,相信許多小夥伴也都特別好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我們都知道在大自然當中有著非常多種動物,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性,其中有許多動物在到達某個時節的時候就會進行群體的遷徙,就比如說大雁,現如今大雁的數量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了,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國家並沒有禁止對大雁的捕殺,這也就導致許多大雁都死在捕獵者的槍下了,捕獵者往往會在大雁每年南飛的路徑上面直接伏擊,可以說讓人感到無比的心痛。
  • 成群鴴鷸類候鳥遷回場面壯觀
    成群鴴鷸類候鳥遷回場面壯觀 (1/4) "← →"翻頁
  • 廈門又見萬鳥齊飛的壯觀場面,就在這裡……
    寒風拂過吹皺一池碧水成千上萬隻普通鸕鷀洋洋灑灑盤旋而起這樣的場面甚是壯觀你看過嗎?只見它們半躍出水面,再翻身入水,不一會兒便能叼得活蹦亂跳的魚。據了解,在金門島上的慈湖,每年都有上千隻普通鸕鷀越冬。白天它們會飛到廈金海域覓食,夜間再回到慈湖周邊的樹林歇息。有趣的是,近年來,不少普通鸕鷀不再兩地奔波,而是選擇留宿在園博苑的生態小島上,而且數量越來越多。目前,在園博苑觀測到的普通鸕鷀已有上萬隻。為何鸕鷀流連於園博苑呢?
  • 伊通河畔現成群紅嘴鷗,群鷗逐浪場面壯觀
    這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遷徙隊伍,以物種劃分,成群結隊長途跋涉的場面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壯觀震撼的自然景象之一。這種景象,最近在咱們吉林省也頻頻出現,比如長春的伊通河。近日,伊通河畔水面上迎來了一群紅嘴鷗,它們雙翅舒展自由地飛翔盤旋,波光粼粼,群鷗逐浪,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