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去感受海洋的溫度」

2021-01-08 青島晚報電子報
「時刻去感受海洋的溫度」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8.20 星期一

    日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通告發布,2018年國家傑出青年名單出爐。和往年一樣,今年建議資助的國家傑青共有200人,來自112家單位的科學家入選。其中,青島有一位人才入選: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顯堯。
    陳 顯 堯 於1999年獲得蘭州大學博士學位後,一直從事物理海洋學研究。「海洋是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全球氣候變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堅持這個觀點,讓陳顯堯在海洋與氣候變化的研究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我算是一個幸運的人」
    在跟陳顯堯博士交談中,他總說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幸運地以40歲的年紀成為中國海洋大學最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教授,幸運地在自己感興趣的基礎科研領域獲得一些研究突破,幸運地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行星中的熱量分配導致全球變暖的減緩與加速》研究論文,幸運地榮獲了2014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研究成果。
    但是機會不會青睞沒有準備的人,這些「幸運」正反映了這名堅持從事海洋基礎科研的年輕學者的執著追求。最看重「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頭銜的陳顯堯,曾任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臺灣中央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一直堅持研究海洋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在「全球氣候變暖減緩的特徵與機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於2014年8月受到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英國 《經濟學人》雜誌在評論中使用 「深水炸彈(depth charge)」一詞強調了熱量向深層海洋輸送的重要性,也凸現了該成果對於當前關於氣候系統中熱量輸送和存儲機制研究的貢獻。該成果也榮登了2014年度「中國海洋十大科技進展」榜單。
「數學強手」和海洋結緣
    陳顯堯從小顯示出數學天賦,他所在的當地大學數學系從招收組建「數學基礎理論強化班」時,陳顯堯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分子。 1999年,陳顯堯博士畢業,在山東校友的建議下來到青島就業。
    來青之前,陳顯堯從未見過大海,對於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地質等涉海學科只是有一點淺顯的認識,而對於物理海洋學卻是一無所知。博士期間,陳顯堯學的是固體力學,這與物理海洋學研究所涉及的大尺度流體力學差別很大。
    在不斷地接觸海洋、研究海洋的過程中,他發現海洋的神奇和魅力全都體現在科研人員歷經千辛萬苦取得的那些觀測數據中。
    受世界著名海洋學家、數據分析專家黃鍔院士發明的經驗模分解方法所提出的對待數據的觀點啟發,以及博士期間從事的科研方法訓練,他漸漸摸著了從數據出發研究海洋的門道。
    陳顯堯在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了15年。期間他實現了研究方向的轉換,並且逐漸構建起了自己的海洋學知識體系,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2014年初,中國海洋大學極地科學研究快速發展,急需有能力、有抱負、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加盟,時任極地海洋過程與全球海洋變化重點實驗室主任邀請他到校工作。陳顯堯迎來了職業生涯的轉折,從科研院所的研究員轉變為一名大學教師。進入中國海洋大學後,陳顯堯開始集中開展海洋與氣候變化的研究。
靜心傾聽海洋的聲音
    過去一百多年間全球表面溫度持續變暖的整體趨勢上,疊加著一個具有平均周期約為65-70年的多年代際振蕩,與大西洋海面溫度的多年代際變化一致,其冷暖交替過程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
    陳顯堯在2008年開始參與這項研究。但在當時,這項研究受到了很多的質疑,其中他參與完成的一篇論文的審稿人甚至指責這個研究是一種科學發展的「倒退」。
    儘管如此,陳顯堯堅信「觀測數據就是自然界的語言」,他堅持以觀測數據為主要研究對象,從海洋溫度-鹽度,海表面溫度和海面高度等一系列觀測出發,通過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開展了海洋與氣候長期變化的特徵和機制研究,特別關注了海洋如何記憶氣候長期變化的歷史,如何調製氣候長期變化的過程。
    其中,與美國華盛頓大學Ka-KitTung教授的合作研究結果表明,過去十幾年間,北大西洋海洋鹽度上升使得海水變重而下沉,加強了北大西洋深層水的形成,並向深層海洋輸送了大量熱量,從而減緩了表面溫度上升的速度。
    陳顯堯說,這個理論還很初步,還有很多爭議,但是對於認識海洋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基礎科研理論需要更長時間、更深入的研究來完善,他將繼續靜下心來傾聽「海洋的聲音,感受海洋的溫度」。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薛飛

-

相關焦點

  • 時刻感受海洋氣息 現代海韻LED低價賣
    【08月01日太平洋(601099,股吧)電腦網廣西站】現代海韻系列液晶顯示器的產品靈感源自海洋扇貝形態,通過與現代注塑工藝的完美結合,外形個性時尚。其清晰細膩的LED畫質,宛若大海,為你帶來清新舒暢般的畫質享受;扇貝韻味外形,更讓你時刻感受大海的味道與氣息,可謂「色」、「香」、「味」俱全!下面一起來了解下下。
  • 科普小知識~你知道海洋的平均溫度是多少嗎
    你知道海水的平均溫度是多少嗎?我們知道,在世界大洋範圍內,同一時間不同地點或者同一地點不同時間,海水的溫度往往各不相同。由於海水的溫度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季節的更替,甚至太陽位置的變化而時刻變化著,所以研究海水溫度的變化範圍及其平均值是十分必要的。
  • 探尋海洋的秘密——海水溫度
    地球作為一顆「藍色星球」,海洋面積廣袤。一望無際的海洋裡藏著許多不曾解開的秘密,無數科技工作者以旺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親近海洋、研究海洋。在他們開展海洋科學研究的過程,有一項數據佔據著重要的位置,那就是海水溫度。
  • 研究新發現:海洋鱷魚進化受制於海洋溫度變化
    8月20日消息,據媒體報導,根據英法一項新的研究,現代鱷魚的祖先在溫暖海域階段生存居住,在寒冷階段滅絕,這項研究建立了海洋溫度和海洋鱷魚多樣性進化之間的聯繫,超過了1.4億年。  這項研究由傑裡米·馬丁博士領導,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想要近距離感受海洋世界,蓬萊極地海洋世界,一定不要錯過
    相信不少人都對神秘的海洋世界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不管是深海中的景色,還是大大小小的海洋生物,對我們來說,都實在是遙遠,而又有點神秘。不過,雖然是海洋館,但是可不全都是海洋景色,分門別類,每個場館都有不一樣的主題,就比如熱帶雨林館,你完全想不到,明明進了海洋館參觀,卻走進了一片熱帶雨林當中,參天的古樹,時不時的還有雷電聲,各種各樣巨大的植物,甚至連溫度都比別的場館高了不少,原始森林不但是植物十分的還原,動物同樣也都安排上了。
  • 海洋加速變暖?最新研究揭示全球海洋溫度變化
    那麼,儲存了逾九成能量的海洋變暖了多少?變暖的速度有多快? 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主要大洋在加速吸收熱量,顯示出更快的變暖速度,700米以下的海洋表現出顯著的變暖。 海洋變暖了多少——更快的全球海洋變暖速度 海洋在變暖,但變暖了多少?
  • 海洋冷知識|海龜的性別由溫度決定?鯊魚不吃人?
    海洋是一個奇妙的世界,這裡有太多的未知和不可思議:企鵝是海洋裡的戀愛大師、海龜的性別由溫度決定、鯊魚不吃人、水母沒有心臟……今天是世界海洋日,這些和海洋生物有關的趣味冷知識,一起來了解。海龜的性別由溫度決定大部分物種的性別都是在受精時決定的,而海龜、鱷魚的性別卻是在受精之後,孵蛋的溫度決定了它們的後代是雌還是雄。如果海龜蛋在27.7攝氏度以下孵化,孵化出來的就是雄海龜,如果海龜蛋在31攝氏度以上孵化,孵化出來的就是雌海龜,在這溫度中間溫度孵化出來的小海龜可能是雌的也可能是雄的。
  • 海洋冷知識|海龜的性別由溫度決定?鯊魚不吃人?
    海洋是一個奇妙的世界,這裡有太多的未知和不可思議:企鵝是海洋裡的戀愛大師、海龜的性別由溫度決定、鯊魚不吃人、水母沒有心臟……今天是世界海洋日,這些和海洋生物有關的趣味冷知識,一起來了解。海龜的性別由溫度決定大部分物種的性別都是在受精時決定的,而海龜、鱷魚的性別卻是在受精之後,孵蛋的溫度決定了它們的後代是雌還是雄。
  • 2019年全球海洋溫度創新高
    2019年,全球海洋溫度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再次為全球變暖敲響警鐘。據報導,數據主要來自於用於監測海洋溫、鹽度的3800個ARGO浮標。結果表明,2019年全球海洋平均溫度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0.075攝氏度。
  • 感受海洋魅力 廈門國際海洋周期間鯨豚展館免費開放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1月21日訊 據廈門廣電網報導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鯨豚展館是我國第一家以灰鯨為主題的海洋生物展館,展示著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灰鯨標本。海洋周期間,於11月21日到22日全天對外免費開放。(21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市民群眾正聆聽講解員介紹展館內的灰鯨標本。
  • 海洋地理——海水的溫度、鹽度及海水運動(無任務免費獲取)
    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節,各個海區收支並不平衡,低緯度海區收入大於支出,中高緯度海區支出大於收入(2)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3)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海水的溫度變化比陸地溫度變化小;海洋上空的氣溫變化比陸地上空慢。
  • 寒冬中 感受一杯豆漿的溫度
    寒冬中 感受一杯豆漿的溫度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12-22 16:42:46進入寒冬,氣溫驟降,但近日家住美院社區篁外山莊的劉先生卻被一件「暖心事」給觸動了,每天早上居民們匆匆忙忙趕去上班時,總會有一杯暖暖的熱豆漿送到他們手中。這不是產品促銷,而是真真切切的為了拉近鄰裡感情、構建和諧幸福小區所做的實實在在「暖冬行動」。
  • 2019年為有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溫度最暖年
    本報訊 記者孫楠 通訊員林徵報導來自11個國內外機構的14名科學家聯合發布最新海洋觀測數據,繼2017、2018年海洋創紀錄變暖之後,2019年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時,過去五年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五年,過去十年是最暖的十年。
  • 阜陽堯泰漢海海洋公園海洋動物越冬保育有保障
    阜陽堯泰漢海海洋公園海洋動物越冬保育有保障。1月5日阜陽發布藍色寒潮預警,氣溫普遍低至零下10攝氏度,天寒地凍,滴水成冰,這樣的天氣市民們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預防寒冷,記者探訪阜陽海洋公園,去看看海洋動物是怎麼越冬的?
  • 《感受大海的時刻》請不要說「愛我」。
    《感受大海的時刻》說起日本純愛電影,大家應該不太陌生。中學時候看的《戀空》。還有最近喜歡看的,《我想吃掉你的脾臟》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純愛電影。《感受大海的時刻》也一樣,不過他更加的深刻,觀影感非常好。戀空海報我想吃掉你的脾臟海報《感受海的那一刻》根據小說家中澤圭在18歲時創作的首部青春小說改編,由曾執導《藍色大海》(2001)、《妹妹戀人》(2007)等作品的安藤尋掌鏡。劇本由大熱影片《自相殘殺》(2013)的劇本家荒川晴彥執筆創作該片根據小說家中澤圭在18歲時創作的首部青春小說改編,原作曾榮獲第21屆群像新人文學獎。
  • 來到蓬萊海洋極地世界,讓你感受不一樣的生機!
    只要提到海洋極地世界,人們就會想起呆萌的企鵝。還有行動雖然緩慢,但是非常的威武霸氣的北極熊。還有很多,畢竟海洋極地世界包含的是兩個意思。不僅有海洋裡面的動物,還有極地裡面的動物。因為不同的雖然環境他們有著不同於陸地上的動物的各種特徵,很是惹人喜愛。
  • 暑假去哪兒玩?在藍色海洋夢幻深處拍了拍南京海底世界
    盛夏時節,去鐘山,擁抱一整個山川湖海,擁有美好的盛夏光年。徜徉在陵園路上,沿著綠蔭匝地的梧桐道路信步悠然。樹上的蟬鳴,耳邊的清風,斑駁的光影……記憶裡夏天的模樣,正好是此刻。林深時見鹿。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新開的長生鹿苑,給今年夏天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海藍時見鯨。也許大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山陵裡,明孝陵旁,還藏了一處湛藍的海洋。
  • 去珠海萬山群島過暖冬 潛水海釣品海鮮親身感受秘境之美
    10月27日下午,「灣區門戶 秘境萬山」萬山群島發布會在重慶威斯汀酒店舉行,碧海、藍天、綠島、海鮮.....休幾天假去感受海洋度假秘境之美。作為全國首個以「海」為名的地方性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進入粵港澳大灣區時刻的珠海萬山區,正在加速融入灣區發展,加快打造粵港澳國際海島旅遊度假區,推動高端特色海洋海島旅遊發展。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題庫136:海水最大密度溫度
    贏取南極旅遊大獎 點擊進入答題頁面>>http://edu.china.com.cn/2011hyzsjs/node_7127310.htm99.海水的最大密度的溫度是多少?純水在4℃時密度最大,而海水的最大密度的溫度卻與鹽度有關,具體來說,最大密度的溫度隨鹽度的增加而減小。
  • 感受海洋魅力增進保護意識 海洋三所鯨豚展館上周末對外開放
    上周末是廈門國際海洋周海洋三所鯨豚展館開放日,吸引了近200名市民遊客前來參觀。  展出兩百多件標本或樣品  在廈門的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內,有一個以海洋珍稀瀕危哺乳動物灰鯨為主題的「鯨豚展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