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感受正宗的經典意蘊,請到比利時,因為這裡是歐洲的十字路口;
如果你想回溯權威的歐洲歷史,請到比利時,因為這裡是歐盟的總部所在
如果你想品味純正的歐洲味道,請到比利時,因為這裡聚集著歐洲175位米其林廚師評審。
每年夏天,將近200位的歐洲頂級廚師,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用「隱去品牌、統一標準、分項打分、綜合評判」的「盲評」,從2000多種的食品中層層遴選出幾種值得向全球推介的當代美味——這,就是久負盛名的iTQi(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國際頂級美味大獎。
2018年iTQi國際頂級美味大獎在布魯塞爾頒獎,北歐鱈魚、美洲牛排和來自中國的金龍魚谷維多稻米油,一齊榮膺國際頂級美味獎章。服務於英國女王的御廚、全球甜品世界盃總冠軍、歐洲著名的美食節目主持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食品界「奧斯卡」的光榮時刻。
一場挑戰名廚本能的盲評
米其林的百年積澱,為全球美食餐廳發展樹立了標杆。有感於食品界缺乏客觀、統一的評價體系,本世紀初,年屆五旬的兩位歐洲食品巨子Louis Frare和Christian DeBauw先生,邀請20多個歐洲富聲望的國際品酒師協會和各國餐飲協會成員、皇家御廚、星級美食家,建立了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iTQi)。iTQi的使命,就是用「盲評」的方式,甄選出每年全球值得推薦的品質食品。
「盲評」要求所有參賽產品用固定的數量與比例,放置在特定的容器中。參賽品與競品混放到一起後,交付給每一位評委獨立品鑑,不露出品牌、不介紹風味,全憑175位評委的綜合評測。每年送審的食材有數千種,最終能夠拿到星級獎章的並不多。
「盲評」,讓iTQi成為全球食品界的權威認證,層層選拔勝出的勝者均是出類拔萃的好味道。
來自日本栃木縣宇都宮市的i-eat草莓,連續七年摘得水果類大獎,這種每一顆都裝在玻璃保險罩中售價過百元的水果,從上百隻果實中精選飽滿、甜度高的果實,清洗後限時出售。手工種植、匠人傳統的i-eat和以150:1的比例鮮榨稻米油的金龍魚谷維多一樣,都用百裡挑一的態度徵服了地球上精緻的味蕾。
精緻而苛刻,是評委庫中數百名專家的共同屬性。他們全部來自各國廚師協會的推薦,在各自領域都獲得過「國寶級」榮譽。從服務過伊莉莎白二世和菲利普、查爾斯兩任王子的宮廷御廚Alain Reix、英國王室御廚Daniel Ayton,到法國總統國宴主廚Bernard Vaussion、全球甜品世界盃總冠軍Domenico Maggi和名噪全歐的美食家Alan Coxon,誰能進入當年的「盲評」程序,評委們也都要經過一輪專業考核和隨機抽籤。
iTQi追求程序正義,更關注評選嚴謹。呈現方式上,iTQi堅持不帶一絲成見:
為了讓西方美食家能夠把握東方稻米油的本味,組委會要求金龍魚谷維多稻米油與其他食用油一道,用相同的原料、相同的配方和相同的火候,烹飪出500克的炸薯條同臺競技。
在「盲評」時,評委們從第一印象、外觀、香味、口感和質地五個方面綜合判斷食物的品質。
評委、希臘前總統主廚Miltiadis Karoubas表示,金龍魚谷維多稻米油有著同類油品中更高的煙點,這讓薯條烹飪得更透徹又避免了焦黃的尷尬,保證了更高的品質。這讓谷維多獲得了86.1的外觀高分。同樣達到86.1分的,還有谷維多的質地。清冽又醇厚、清澈又綿柔,谷維多稻米油有著不同於色拉油、大豆油的清新質地,它仿佛來自東方的一泓溪流,在塞納河旁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值得驕傲的,是谷維多稻米油在核心指標「口感」上獲得的87.2分的高分。「好的油就是不掩蓋食物本身的味道」.
ITQI評委、英國女王御用名廚Alain Reix表示。炸制食物,除了掌握好火候,避免油脂氧化後的「油耗味」是烹飪的關鍵。無論如何搭配,谷維多稻米油總能體現出強大的適配性,薯條、天婦羅、炒菜、燉湯,從不喧賓奪主而是襯託本味、畫龍點睛,金龍魚俘獲了全歐洲嚴苛的味蕾。
一道回歸食材本味的佳餚
口感的卓越表現,也贏得了金龍魚稻米油繼續探索歐洲美食的絕佳契機。iTQi頒獎典禮後,在比利時知名的米其林二星級餐廳Le Chalet de la Foret高朋滿座。iTQi兩位創始人、比利時經貿委員會主席悉數到場,共同見證來自東方的金龍魚稻米油烹製一桌西餐珍饈。
從前菜、主菜到餐後甜點,Le Chalet de la Foret都將味道控制得格外清爽。蔬菜、魚蝦、肉類、點心,品嘗完長達3個多小時的宴會後,這一桌精緻的菜品卻讓人毫無油膩之感。法國愛麗舍宮原國宴廚師Bernard Vaussion這樣解釋:「真正優秀的菜品,能夠體現出食材本來的味道。這其中食用油的選擇尤其關鍵,什麼種類的油、什麼品質的油,至關重要」。
遠在日本,同為米其林大廚的近藤文夫有著同樣的見解。在這位半個世紀專注一道菜的「日本天婦羅之神」看來,
高級的料理,並非是塗抹著濃鬱醬汁的唐揚,也不是蘸著辣芥的壽司,而是油鍋中翻滾即熟的蔬菜天婦羅。
這種由近藤首創的招牌菜,選取當日採摘的新鮮蘆筍,輕裹麵粉後浸入高溫烹製,幾秒即可入口,卻毫無油料之味。
近藤如此總結自己的心得:「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是我對食客的承諾。在揀選幾十年後,我第一次遇到像金龍魚稻米油一樣,超越日本產稻米油口味的新選擇」。
歐洲餐飲界流傳著一句標準:
「一道菜的食材,決定著味道的下限;
一道菜的油品,挑戰著味道的上限。」
再濃香的醬料,遇到不合格的食材,總會遭遇美食滑鐵盧;再優秀的食材,遇到喧賓奪主的油品,也不可能讓食客笑逐顏開。
從Le Chalet de la Foret到近藤天婦羅,挑剔的味蕾有著同樣的共識:成就一道佳餚,用油品襯託本味乃是關鍵。
一滴映襯百年匠心的好油
區別於濃香的花生油、醇厚的大豆油,清淡綿柔的稻米油,一直被譽為「美味櫥中的匠心之選」。這份匠心,除了淡雅味道,更來自於對健康的不懈呵護。
今天登上歐洲人餐桌的稻米油,一百年前卻是作為可食用補品存在的。1910年代,日本科學家加藤平太郎首先在稻穀中提取出了稻米油。
化學分析顯示,稻米油中富含維生素B1和維生素E,含量極高的植物甾醇,在日本,主管公共衛生的厚生勞動省,將稻米油列為中小學營養午餐指定用油,世界衛生組織也將稻米油列為推薦油種。
紮根東亞100年後,稻米油在2007年迎來了新的春天。這一年,中國全面放開糧食市場。金龍魚抽調出數百名業務骨幹,歷時3600多個日夜,用從5000多種稻種中精選出的4種稻種在29個水稻生態基地同步試驗,最終以150:1的成油比例,生產出了金龍魚稻米油。
在榮獲全球食品界「米其林」首肯之前,金龍魚稻米油已經在全球食用油界掀起了一陣風暴。在第三屆國際稻米油大會上超越日本一舉斬獲「國際稻米油品質大獎」的金龍魚稻米油,轉年便登陸日本市場,國內外輿論沸騰。「稻米油逆輸入」成為日本共同社的熱議話題,東亞的稻米油發展迎來轉折點。
今年5月,歐洲家樂福和美國百事食品向金龍魚伸出了橄欖枝。兩家歐美食品巨頭,在第五屆國際稻米油大會上與金龍魚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合力將稻米油的味道傳遞到全球每個角落。
味道的靈魂總會相遇,在地球的另一頭,100多位歐洲名廚用「盲評」的方式,再次為金龍魚稻米油賦能——在美食女神面前,無論如何南甜北鹹東辣西酸,挑剔苛刻的味蕾,總會被食材的本味所傾倒。
免責聲明:中國青年網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