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玉魚一件長7.8、寬2.5、厚0.8釐米,安徽省文物商店藏。青白玉質,細密光潔,局部有灰褐色沁斑,魚體扁平成弓背狀,雙面工,魚身較寬。魚首前伸下垂,吻部平齊,上嘴唇翹,口中琢出一圓形系孔,方首,魚體上飾淺浮雕回紋,背鰭和下水加刻短直斜行陰刻線。此魚仿西周玉魚紋飾「一面坡」刀法,線條流暢,碾工精緻,形態古樸,通體滿工,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是宋代仿仿古玉魚的精心之作(圖1)。

形制簡單的玉魚三件
1.白玉條形魚
長10.3、寬1.5、厚0.7釐米,見薛貴笙《中國玉器賞鑑》一書330圖。(圖2)

白玉質地,魚身表面局部受褐色沁。器形扁平細長,兩端尖,背部寬,魚頭突出,吻部與背近平,嘴部打孔,可以系掛。

圓點魚眼,腮部兩道斜挖陰線,打窪示意頭與體的區分,兩下鰭微鼓起,之間為弧形魚腹,上鰭隨形出廓成尖角,尾部分叉,刻陰線表示鰭,尾細部。軀幹瘦長,光素無紋。此魚雕刻簡單,魚形直而細長,缺少變化,象徵意義大於對魚的寫實刻畫。
青玉魚(圖3)

長4.6釐米,江西上饒市茶山趙仲湮墓出土。
青玉質地,玉質純淨,透而不明。此魚為水晶珠項鍊串飾中的墜飾,長方形直條,隨玉料形狀琢制,不求工整。

頭部較寬,魚尾部較尖,呈現一頭大一頭小狀。魚的頭部、下腹、尾部均用垂力深刻,鏤空突出魚的形體,上背較平,下腹邊有幾突稜象徵著水中的波浪。

魚眼為陰小圓眼,眼珠四周打窪突出眼球,眼睛周邊留白無紋,魚腹用細密陰刻線砣出斜方格紋表示魚鱗,此魚雕刻求意不求工,代表著民間作魚砣琢草率而不失純真的藝術手法,充滿著生活趣味。
青白玉條形魚(圖4)

長9.18、寬1.5、厚0.25-0.26釐米,安徽省靈璧縣高樓出土。

青玉質地,玉質縝密油潤,局部有粉白色沁。魚形簡單,呈長條狀,魚背吻部尖突,正中為管鑽圓圈眼,腮部深刻一周槽,將頭身分隔。

魚體下部平,近尾部微呈弧狀,魚體上方有突起長條背鰭,加刻短直陰線表示鰭為齒狀。尾部分叉,整個魚形為寫意,僅具魚體而缺乏精細。背鰭下有一圓形對鑽孔,可供穿繩系帶。魚形表現的是餐條狀的小雜魚,其尾部分叉尖銳,似可作切刀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