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培 侯婧
5月29日,本報報導了近日連續出現失智老人走失的消息,引起眾多讀者的關注和共鳴,他們紛紛致電本報講述自家老人因病失智後的種種表現,他們感到無助又無奈。
說起失智老人,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故事,據說他們不只是單純的走失,有時會撒潑哭鬧、黑白顛倒,甚至還會動手打人,為了防止失智老人走失,一些家屬們不得不採取一些極端的方法,或將老人鎖在家中,或找人盯梢,而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據了解,失智症,又叫阿爾茨海默症,它有個不太好聽的叫法是「老年痴呆」。得了失智症的老人是什麼狀態,為何會讓很多家庭崩潰?這些照顧失智老人的家人,又以怎樣的心態面對?
大多數失智老人白天睡覺晚上「活動」
5月23日,張店河濱小區一個一樓小院裡,孫先生正在陪伴失智的父親,他的父親坐在輪椅上,嘴裡絮絮叨叨的。
孫先生告訴記者,失智加中風,他的父親已經無法再下地行走,右手上戴著手套,而且被安全繩捆著,「一旦鬆綁,他就會亂來,不是打人就是撕扯自己的衣服和接尿袋,怕他傷著自己。」孫先生無奈地說,五年前,父親因突發腦出血而病倒,經醫生全力救治,老人的身體雖逐漸好起來,但是導致失智和癱瘓,老人的記性和脾氣也在不斷地變化,脾氣越來越煩躁,一輩子比較內向的老人變得喜歡罵人、打人。
「奇怪的是,他大多是白天喜歡睡覺,晚上開始搗蛋,大聲吆喝、罵人,要是上前說他兩句或者給他換換尿墊,他就動手抓你、打你,不光影響家人休息,鄰居都煩了。」孫先生說五年來他和弟弟兩家輪流照顧著父親,心疼又無奈。
據有著多年護理經驗的護工齊阿姨介紹,失智老人不只是走失,「白天睡覺,晚上活動」是不少失智老人們的狀態。「白天,他們呼呼大睡,晚上就開始不停地起床、踱步、翻東西、搶被子、罵人。」齊阿姨說。
有些失智老人喜歡收集雜物
張店人東社區66歲居民劉老太平時總愛把外面的雜物帶進社區,拿回家。「她和我們說,每次看到雜物不撿,就感覺心裡難受,好像有人在其耳邊不斷地提醒她,把雜物帶回家,她自己看起來也很痛苦,還經常自言自語,說一些誰也聽不明白的話。」
劉老太的丈夫張先生說,妻子今年66歲,精神方面有點不正常,多疑憂慮,行為怪異,有時晝夜顛倒,白天撿破爛回來睡覺,半夜起來做家務,誰也無法勸阻,由於他怕刺激到妻子,因此只能默默忍受,讓他身心疲憊。
有些失智老人會不停吃東西
據了解,有的老人失智後,因為喪失了飽腹感,食慾無限量,總是會不停地吃東西。
一名張店灃水的失智老人王奶奶,每天在家吃完飯後便往外跑,向鄰居挨家挨戶討飯吃,她向人訴苦:我真可憐,孩子不孝順,飯都不管飽。王奶奶的兒子很委屈:「她吃了什麼都不記得,被鄰居誤會我不孝是小事,她吃出毛病就不好了。」
這不,最近王奶奶又在往外跑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導致股骨頭骨折,已經住院半個多月了,讓兒子心疼不已。她的兒子表示,自己一心想當個好兒子,希望母親好好的,但他也想要一份正常的生活。最近,他問姐姐和妹妹,是不是該給老人家找個養老院,可僅僅因為有這個想法,他又覺得很羞愧。
失智老人的情況 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
失智老人的情況,也許在將來某一天,我們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
醫生表示,失智症不光指老年痴呆症。失智症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且退化速度和幅度遠高於正常老化的進程,特別會影響到老人的記憶、注意力、語言能力。包括血管性失智症、混合型失智症、雷維氏體失智症等等。其中,老年痴呆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種類。
有關數據顯示,在中國,大約有600萬—1000萬的失智老人,平均每年有30萬新發病例。隨著中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失智老人的數量將越來越多。甚至有專家預測,未來每個家庭中都會有1名失智老人,對於獨生子女這一代來說,他們將來該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