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倒騎青牛西出函谷關之後到底去了哪裡

2021-01-14 絕對的史無前慄

盤點歷史上神秘失蹤的人第一位就是老子,都說老子騎著青牛西去不知了去向,到底去了哪裡一直就是眾說不一。

老子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一生著有《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經》分為上下兩冊,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神話傳說

被道教奉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後裔,在商朝陽甲年,公神化氣,老子寄胎於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老子的母親在村頭的河邊洗衣服,忽見上遊飄下一個黃澄澄的李子。就忙用樹枝將這個拳頭大小的黃李子撈了上來,到了中午,洗衣到了中午又熱又渴,他母親便將這個李子吃了下去。從此,李氏懷了身孕。

據傳老子的母親懷孕八十年,方生下一個男孩,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髮,白白的大鬍子,因此給他取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會走路,他來到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下說:「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常纏著家將要聽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佔卜、觀星測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龍,請一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教授。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來向老夫人辭行道:「老夫識淺,聃兒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學授?」今來辭行,非老夫教授無終也,非聃兒學之不勤也。實乃老夫之學有盡。聃兒求之無窮,以有盡供無窮,不亦困乎?聃兒,志遠圖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閉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後來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聃處其中,如蛟龍遊入大海,海闊憑龍躍;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老聃如饑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後又遷任守藏室史,名聞遐邇,聲播海內。

(公元前5l6年),周王室發生內亂,王子朝率兵攻下劉公之邑。老子受牽連而辭舊職騎著一頭青牛往西走,他準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遊。

當老子走到函谷關時總兵尹喜有一天早上「望雲氣」,看見「日出東方,紫氣東來」,有一團浩蕩八千裡的紫氣正從東方飄來。他知道有得道的高人將至,於是趕緊做好準備迎接。不多時老子騎青牛來到函谷關,尹喜很高興,立即拜老子為師,虛心向他學道。

老子臨行前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這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

老子出了函谷關從此就不知了去向,有人說老子騎青牛去了印度。我在想倒騎在青牛背上的老子不會走出去多遠,一頭老牛走得比人還慢,再說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裡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裡,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如果騎著它去周遊列國還是去了印度,那要走上多少年?這樣走上十年也走不出多遠。

如果說他升仙了這還有點說服力,但是這種說法就是個傳說。

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這位老先生實在是走不動了,於是找了一個山清水秀而且沒有人煙的地方隱居起來了,然後在那個地方孤老病死,有人說老子隱居在山西老君洞,這個說法靠譜。

相關焦點

  • 太上老君的座下神獸,並不是青牛,而是這種神奇的上古動物
    ,相傳他當年辭去周朝國家圖書館館長之後,倒騎青牛,在經過函谷關時被關伊尹攔下,留下了5000字的千古神貼——《道德經》,之後一路向西,不知所蹤。從此之後的幾千年,青牛就成了老子的標配坐騎,定做私家車,就連神話裡,他成了神仙做了太上老君之後,仍然把青牛強行分配給他做為公務配車。
  • 板角青牛、五色神牛,為何《封神演義》的主角都喜歡「騎牛打仗」
    比如,商朝太師聞仲胯下一匹墨麒麟,黃天化則身騎玉麒麟。除此之外,什麼雲霞獸、四不像、獨角烏煙獸,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封神演義》中,那些叫得上名字的聖人們,都非常喜歡拿牛當成坐騎。闡教掌教老子,胯下坐騎是一頭板角青牛,截教掌教通天教主的坐騎則是異獸夔牛,東嶽大帝黃飛虎騎的是一匹五色神牛。
  • 封神演義:鴻鈞老祖到底收了多少個徒弟?
    大家也都知曉鴻鈞老祖在封神裡有三個徒弟:大弟子老子(太上老君)、二弟子元始天尊、三徒弟通天教主,可其實鴻鈞老祖的徒弟遠遠不止這三位,下面書生給大家盤點下。大弟子:老子(太上老君)老子的《道德經》可以說是道教的瑰寶,他提出的「有教無類」更是讓其成為人族公認的聖人,在《封神演義》中他也是掌管「人教」曾經三次下山幫助闡教打退截教眾仙,在誅仙劍陣還一氣化三清打敗了通天教主,後來就有了兩種說法:一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去了西方化胡了創建了佛教;二是老子騎青牛飛升成仙了於是就成了《西遊記》中的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的太清聖地混元教祖
  • 《老子》為什麼在西方這麼火?
    (圖/羅青)主張「無為而治」,勸人「見素抱樸」,老子的「道」在西方從不缺少追捧者。僅五千言的《道德經》,體現了老子對漁獵採集社會的嚮往與對物慾橫流的農業社會的反對,也解釋了他選擇騎青牛向西行出函谷關的原因。「青牛」所代表的理想社會是老子一生信念的象徵。
  • 老子到底是不是姓「老」?
    老子騎青牛(網絡圖片)關於老子,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他叫老子?他很老嗎?他姓老嗎?目前史學界共識的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我們也可以叫他老聃,比如韓愈的《師說》裡就是這樣叫的。子,是春秋戰國時期對知識分子和士大夫的尊稱,如孔子墨子晏子等。老,野史傳言說他出生時滿頭白髮,是「很老的孩子」,簡稱老子,很明顯這是一種牽強附會說法。
  • 老子的坐騎,趙公明的坐騎,姜子牙的坐騎,看誰的最拉風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道教著名神仙老子(太上老君),趙公明(財神)和姜子牙的坐騎。一、老子的坐騎:青牛老子太上老君的坐騎是青牛,在《西遊記》中有關於青牛的情節,話說青牛趁著牛童兒睡著,偷了太上老君的寶貝金鋼琢下界到金兜山金兜洞當起了山大王。青牛仗著手上的寶貝,捉住了唐僧、八戒和沙僧,悟空也拿他絲毫沒有辦法,最後還是請來了太上老君收復了這頭青牛。
  • 函谷關縮頭烏龜碑,神龜腦袋套兩個圈圈,與老子的三個寶貝有關?
    函谷關縮頭烏龜碑,神龜腦袋套兩個圈圈,與老子的三個寶貝有關?(王建安 攝影)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函谷關,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 孔子雖聖曾被罵喪家之犬,老子無為卻捧在神壇,對比之後立見高下
    從歷史來講,儒家思想不是最經典的思想,孔子也不是學術上最牛的人,站在今天我們來看,孔子和老子的差距在哪裡?老子被神話為太上老君老子的本事到底多大,竟被後人如此神化!當年老子出關的時候,也只是騎了一頭青牛而已。
  • 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為何這麼厲害
    但問題是,這個青牛大概是唯一已經長生不老的寵物。太上老君的坐騎是什麼,有人說是"兕"。上古瑞獸"兕",狀如牛,蒼黑,板角。但《西遊記》裡,已經明確寫明,太上老君的坐騎是青牛,在太上老君去金山兜時候,有這樣的描寫:「老君念個咒語,將扇子-扇了一下,那怪將圈子丟來,被老君一把接住;又扇一下那怪物力軟筋麻,現了本相,原來是一隻青牛」,在《封神演義》裡,老子的坐騎是「板角青牛」。所以這裡可以確定的是,太上老君的坐騎就是「青牛」。
  • 他們究竟去哪了?
    讓人感到很奇怪,縱觀至今,從古代就消失不見的他們,究竟是去了哪裡?這4個人,可以說是到現在一直都有人好奇。我國原先是以「道教」為主,而道家的創始人,可以說是百家人士裡面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就是「老子」,老子本名「李耳」,春秋末期,他和莊子一同創立道教。後面被人尊稱「道教始祖」。根據最後的記錄,老子出行函谷關後便沒有下落。
  • 「駕鶴西去」中的「西」到底指的是哪裡?
    民間俗語中,也有很多類似叫法,流傳較廣如今還被常常使用的便是「駕鶴西去」。前些天,我們剛聊過仙鶴與道教的緊密聯繫(【走進道教】道教神仙為什麼總騎著仙鶴?),也正是道教信仰和傳統文化共同賦予了仙鶴超凡、空靈及縹緲的特性,而使之成為祥瑞之象徵。
  • 須菩提祖師是太上老君只有老子才能精通儒釋道三教三家的精華……
    西遊記電視劇中的世尊釋迦牟尼如來佛祖第二位才是孫悟空的授恩師傅須菩提祖師,居住在西牛賀州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混沌初開降老君,老子投胎於商,父親是仙人李靈飛,農曆二月十五日老子生,在母腹懷了八十一年整,生下來就是一位白髮白眉白鬍子老人古而世人稱其為老子,著有舉世文明的道德經五千真言教化世人。
  • 老子:亦人亦神,他的智慧影響了中國幾千年
    老子騎青牛圖有史記載,老子曾西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強逼著書,留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巨著《道德經》。這部對中國影響深遠的巨著,是老子智慧的結晶,他的思想被歷代中華兒女廣泛接受並尊崇,上至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各階層包括普通老百姓無不對其認同和景從。在《道德經》裡,老子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己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 古人修煉傳說系列之二:老子(下)
    老子見那牛的氣勢,便想給他點厲害、殺殺它的威風,隨即猛地站起身來舉起鐮刀朝那牛屁股上狠狠砍去。只見這鐮刀只露出了鐮刀柄,把那牛痛得一蹦老高撒開蹄子就往山上跑。倆人一見那牛被打跑了,便喊叫著隨著那牛追到山上。那傷牛一口氣跑到半山坡鑽進一個很大的洞裡,老子和二子正準備到洞裡抓牛,猛聽到一聲吼叫震得整個大山直顫,隨著聲音一頭比剛才巨大的青牛從洞裡竄了出來。
  • 《抱樸子·對俗》 「老子」的後代在哪裡?
    被尊為道家祖師的老子有沒有後代?他的後代又在哪裡呢?  葛洪生活的時代,老子也算是一位古人了,已經成為一位傳說中的人物了。  不過那個時代道教還未成型,葛洪對老子的態度還是對先賢的尊敬,遠沒有達到後世的崇拜程度。  葛洪引用了一段話和《史記》裡的記載很相似,唯一是對老子的稱呼不同,《史記》中稱呼是老子,葛洪卻用了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