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毒蛇簡單分辨(下)
本系列共分為上下兩篇,介紹浙江所分布毒蛇的快速辨認法,以及和浙江省內易混淆的物種做個對比。
都是個人經驗,簡單明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篇介紹了浙江蝰科毒蛇的快速鑑別法
本篇將主要介紹毒蛇中另一大科——眼鏡蛇科。
浙江的眼鏡蛇科中主要有5個屬,分別是眼鏡蛇屬、眼鏡王蛇屬、環蛇屬、華珊瑚蛇屬和海蛇屬。
其中海蛇屬的物種從不出現在內陸,幾乎不會遇到,所以本文暫且不做概述。
眼鏡蛇科中有中國第一毒的銀環蛇,也有毒液主要針對爬行類,對哺乳類毒性作用不明的華珊瑚蛇。
下篇來講講——
眼鏡蛇科
Elapidae
1
舟山眼鏡蛇
Naja atra
是浙江僅有的一個眼鏡蛇屬Naja物種
雖然名字裡叫舟山,實則遍布全浙江及華東、華南
最為人所知的是它在受威脅時會擴張頸部
習性
日行性,喜在多丘陵的開闊地面活動
鑑別特徵
防禦時豎立身體擴張頸部,全身黑色,有白色條紋;
頸背部有白色擴大色斑
(形狀、大小有個體差異)
會擴張頸部
但不是黑色底色的蛇均不是舟山眼鏡蛇
斜鱗蛇屬Pseudoxenodon物種也會把頸部擴張
浙江有紋尾斜鱗蛇P. stejnegier與橫紋斜鱗蛇P. bambusicola分布
但沒有斜鱗蛇是黑色的
然而,
在此我們還是鼓勵大家遇到蛇之後敬而遠之,
如無百分百的把握儘可能不要試圖近距離鑑定。
2
眼鏡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中國最長的毒蛇
可達3米以上,體型氣勢磅礴
習性
日行性,僅在浙江部分山區少量分布
鑑別特徵
眼鏡王蛇:巨大的體型,黑白(黃)相間,會擴張頸部,頸背側白紋無擴大;頭背後端有一對蝴蝶形枕鱗。
舟山眼鏡蛇:頸部白紋擴大;頭背後端無蝴蝶形枕鱗。
3
銀環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中國第一毒蛇的桂冠被它所摘
顯著的黑白相間,可是它的模仿者實在太多
所以我常常告誡
「野外看到黑白相間的蛇分不清就都當做是銀環蛇吧」
習性
夜行性,喜在水源附近活動
性溫順
浙江所分布的黑背白環蛇Lycodon ruhstrati外觀與其較為接近。
劉氏白環蛇Lycodon liuchengchaoi
福清白環蛇Lycodon futsingensis等
均不是純白色環紋
鑑別特徵
銀環蛇:
明顯擴大的六角形脊鱗;從頭至尾清晰的黑白紋。
黑背白環蛇:
脊鱗不擴大;身體後半段環紋模糊。
銀環蛇幼體:
頭部兩側有倒「V」形白斑,兩側白斑不相連。
黑背白環蛇幼體:
頭部大塊白斑,兩側頭頂的白斑相連。
銀環蛇、黑背白環蛇、劉氏白環蛇幼體區別
4
福建華珊瑚蛇
Sinomicrurus kelloggi
習性
夜行性,以其他小型蛇類等爬行類為食
鑑別特徵
頭部為「V」型白紋;體型較小
遇到危險時會把尾巴捲成圈吸引注意力
紫灰錦蛇Oreocryptophis porphyracea
與中國小頭蛇Oligodon chinensis也會卷尾巴
華珊瑚蛇的毒液有很強的針對性
對於爬行類非常致命
但對於哺乳類的作用卻仍不明確
它們標誌性的卷尾巴
5
水蛇屬
Enhydris
鉛色水蛇
Enhydris plumbea
中國水蛇
Enhydris chinensis
至此,我們《浙江毒蛇》系列的兩篇推文都與大家見了面。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我們與蛇類打交道的機會也將不斷增加。
希望本系列文章能夠幫助大家系統地認識毒蛇,科學地了解毒蛇,理性地看待毒蛇。
對大自然,
我們應永懷一顆敬畏的心,
不去打擾甚至破壞動物的生活是對雙方的負責。
生態攝影師
王聿凡
自然影像中國攝影師
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
華東自然創始人
西南山地籤約攝影師
從事兩棲爬行類動物調查研究
用影像觀察人類與自然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