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美食、照顧老人、危險巡檢、海底測繪……探訪服貿會「機器人...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張陽】正在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憑藉眾多黑科技元素成為眾多媒體和民眾觀展必去的打卡場館。其中「服務機器人智能科技專題展」更是明星中的明星。《環球時報》記者8日走進這個「機器人王國」,體驗形形色色機器人的炫酷功能,感受智能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深刻變化。

「廚神」領銜的生活好幫手

在服貿會上,咖啡機器人、送餐無人車、垃圾分類機器人、安保機器人、環衛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炒菜機器人、消毒機器人等為人類提供服務的各種機器人讓人眼花繚亂。《環球時報》記者剛進入服務機器人專題展覽區,就看到大群參觀者正圍著一個外形很萌的「廚神」機器人。它可以烹調主流菜系的大量菜品,只要按照機器提示的步驟,將各種原料放入機器人體內的容器,機器自帶稱重功能,就可以真正實現中餐製作的標準化。除了烹飪功能,「廚神」還具有反向識別功能,比如家裡有土豆,機器人就會向主人推薦土豆相關的美食,還可以根據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推薦合理的膳食方案。

在「廚神」機器人不遠處最受老年朋友歡迎的是全球首款專業中醫大腦AI機器人。大量參觀者在排隊等候這個機器人為自己把脈。據工作人員介紹,它可以通過「望聞問切」實現對主人的體質檢測,並可以建立健康檔案和推薦食療食譜。

北京市經信局智能製造與裝備產業處處長耿磊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服務貿易的形式來說,機器人讓原本有人的服務衍生出更多無人服務和人機協同服務,包括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無人餐廳、無人商店等。機器人的加入為服務貿易增添了新的元素。

除了即將融入生活的機器助手,一些具有很強前瞻性的技術也在探索未來助力生活的黑科技。在京東科技展臺,一款「智能可穿戴仿生手」吸引了《環球時報》記者的注意。這款仿生手可以通過識別肌電信號的類別和速度,實現對仿生手的精確控制,完成拿蘋果、握筆寫字、操作智慧型手機、用勺子攪拌等一系列複雜動作。該技術可用於上肢傷殘人士利用肌電臂環來操作仿生手實現部分人手功能,也能通過在人手上佩戴傳感設備,讓機器手做同樣的動作,這適合某些工業場景和危險品的運輸等用途,後續還很有可能出現電影《鐵甲鋼拳》中人類操控機器人的場景。

服務老人的「機器護工」

中國面臨著老齡化社會的巨大壓力,健康醫療服務類機器人的需求愈發凸顯。在新松機器人展臺,《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一款下肢外骨骼設備,它採用仿生結構設計,可提供多種步態選擇,主要適用於下肢偏癱、身體機能下降導致的下肢功能障礙。它旁邊還有一個看起來很酷的無源下肢外骨骼。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套設備採用純機械式無源助力結構,在髖關節和膝關節提供助力,自重只有2公斤,非常適合身體虛弱的老年人以及能獨立行走的肌力較弱的人群。由於自重非常輕,又可以均勻分布在人體的下肢和腰部,所以不會讓身體有很強的局部負重的拖累感。

而一款福娃悠扶移位機器人則堪稱上肢有力、下肢行動不便老年人的「機器護工」。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款機器人正在幫助工作人員實現從立姿到坐姿的轉換,它還可以進行橫向位移,整個過程完全不需要人力幫助。

走近「機器狗窩」

自從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大狗」問世以來,四足機器人仿佛就成為「機器汪星人」。在服務機器人展館一角,約10隻四足機器狗正在進行演示,再加上多塊大屏幕上循環播放的多型機器狗進行負重,適應多種複雜地形、危險區域無人巡檢等畫面,《環球時報》記者如同進入一個「機器狗窩」。

在上海交大展示區,記者看到一個探測救援作業六足機器人。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某些特殊地形環境下,四足機器人仍不夠穩定,六足可以保證至少有三足同時支撐在地上,穩定性更好,而且六足機器人的負重能力也更強。另一款外形很像蜘蛛的「鼉龍」機器人可以承受成年男子的體重,最大負重可以達到120公斤。它可以在低矮空間作業,只要有24釐米的空間就可以進入,能通過視覺系統對低矮空間內的設備進行檢修與維護。

走向海洋的「機器鯊魚」

除了地面上的智慧機器人,面向海洋的水下裝備也有著巨大需求。《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多條仿生機器魚,其中身長超過兩米的一條機器鯊魚備受關注。它採用了三關節仿生尾鰭、內置高精度慣導系統、側掃聲吶、組合定位系統等設備,以鯊魚為原型,利用仿生魚尾作為動力源,具有低功耗、長續航、速度快、操控靈活等特點。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條仿生鯊魚瞬時速度大於3節,設備隱蔽性強,可實現水下大範圍搜索。而它獨有的人造側線系統能實時感知周圍水文環境變化,可實現自動獲取水文信息,自動避障。這種「鯊魚」可以在水文監測、水下搜尋、水下巡遊、海底測繪、水下拍攝、水下追蹤等領域大顯身手。

自動駕駛已走近身邊

服貿會特別開闢出的一段封閉道路每天總是人潮湧動,因為大家都想親自體驗一下無人駕駛的黑科技。其中既有百度的無人駕駛小巴阿波龍,也有智行者科技的無人駕駛乘用車。

《環球時報》記者也體驗了智行者科技的「星驥」無人駕駛車。在記者的親身體驗中,雖然受限於場地原因,行駛路程並不長,但是整個過程平穩安全,車輛在剎車時也沒有急剎的感覺。雖然車上仍然配備「安全員」,但「安全員」雙手緊貼大腿,坐姿端正,全程沒有進行任何的「幹預」。

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星驥」依靠身上的「眼睛」和「大腦」來進行自動駕駛,車身配備的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單目和雙目攝像機,多傳感器融合都是它的眼睛,可以實時識別道路條件、周圍環境。而「星驥」思考主要依靠「無人駕駛大腦」,可以對任何交通狀況進行分析決策,就像「老司機」一樣讓人放心,感到安全。

相關焦點

  • Saildrone推出72英尺長的自動駕駛海底測繪船
    繪製海底地圖是一項令人驚訝的重要工作,它有助於一系列活動,包括航運、海岸保護和深海資源收集。同時,這也是一項非常耗費成本和時間的活動,對於參與其中的人來說,要求很高,也很危險。Saildrone是一家專注於打造自動駕駛探索船隻的創業公司,它可以進行大量的測繪工作,同時對作業環境的影響非常小,而且完全不需要船上的任何船員。Saildrone最新的機器人海洋探索船是Surveyor,是其最大的船隻,長72英尺(約22米)。Surveyor可以在海上停留長達12個月的時間,它的動力來自於風和太陽(通過其太陽能電池板)。
  • 海洋測繪的分類及應用
    儘管如此,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設備的不斷更新,使解決海洋問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海洋測繪正向著深度與廣度方向發展,以改變目前落後於陸域測繪及效率低下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技術手段的快速發展及在測繪領域的不斷滲透,海洋測繪在數據獲取方式、信息處理技術、產品供應形態及應用保障領域也在發生深刻變革,海洋物聯網和海洋信息化建設未來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 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刀山下火海」 衝鋒陷陣成「硬漢」
    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刀山下火海」 衝鋒陷陣成「硬漢」  【解說】近日,南京軟博會登陸江蘇省會南京,集中展示了當下軟體產業發展成果以及國內外知名軟體企業的最新產品和服務,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向民眾分享智慧的頭腦風暴。  【解說】作為機器人中的「硬漢」,「特種機器人」承擔著各種危險任務,如發生火災、爆炸、毒氣洩漏時代替人類上陣救災。
  • 會撒嬌賣萌「機器狗」、全能「大廚」機器人……各式各樣的人工...
    相信不久的將來,有市民出門牽一隻機器狗,也會成為稀鬆平常的事。這樣的機器狗你想養一隻嗎?機器人全能"大廚"團隊引"吃貨"嘗鮮在 1 號館的 A25 展臺內外,圍滿了一群等待嘗鮮的"吃貨"。展臺之內,一支廚藝精湛的機器人"大廚"團隊正有條不紊地製作各種美食:煲仔飯、煎炸小吃、漢堡、冰淇淋、調製咖啡,服務機器人來回穿梭地熱情招呼客人入座,傳菜機器人從天而降將美食送到"吃貨"的餐桌。▲市民體驗使用冰淇淋機器人。這支"建制"齊全的餐飲機器人隊伍由千璽機器人集團打造。天眼查 APP 信息顯示,該公司總部位於佛山,是碧桂園旗下的一家科技企業。"
  • 機器人化身消防員「得力助手」,進入危險火場執行工作|機器人日報
    這是36氪前沿科技小組近日推出的機器人日報,我們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每日機器人領域國內外重大新聞,希望可以為關注機器人的廣大讀者朋友提供每日實時資訊。新松攜多款機器人「盛裝亮相」美國自動化及機器人展覽會本月3日至6日,兩年一度的2017年美國機器人展在芝加哥國際展覽中心召開。
  • 盤點:海底最危險的十大動物排行榜
    看過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海底有許許多多的海洋動物,很多海底動物都是兇殘、或者是帶有劇毒的,它們均具有非常可怕的進攻性,能夠給人類帶來巨大傷害甚至於死亡
  • 解決世界性難題:國外兇猛物種泛濫,國人現場烹飪徵服老外
    由於獅子魚有著明亮的胸鰭和帶毒鰭片,因而從300米深的海底到淺海珊瑚礁都可以輕鬆吸引並捕獲食物,連鯊魚面對獅子魚都選擇繞路而走,幾乎沒有天敵。巴哈馬海洋學家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從1400隻獅子魚身上提取了大量毒液,經過臨床檢測後得出結論:獅子魚的毒液會導致類似蛇毒般的反應,噁心嘔吐,頭暈腹瀉等等症狀,兒童老人以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中毒後會產生休克而當場致死。
  • ...周報第88期:3000公裡「隔空」操作機器人 為71歲老人根治膀胱癌
    3000公裡「隔空」操作機器人 為71歲老人根治膀胱癌近日,在遙遠的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人民醫院的71歲男性患者成功完成膀胱癌根治性切除過程,首例利用國產機器人在5G遠程技術輔助下進行的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手術成功在青大附院展開。這也是繼去年9月份進行了世界首例5G超遠程泌尿外科動物手術後,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加勒比海海底火山口發現罕見小蝦 能耐450℃高溫
         魚蝦等海鮮是很多人的最愛 ,各種烹飪辦法都能讓它們變得更加美味。然而近日,英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在加勒比海底發現了一種罕見小蝦,絕對成不了人們的盤中美食。它們生活在大約5000米海底的火山口,那裡水溫高達450℃。即使人們能捕撈到這種小蝦,想把它們煮熟也根本沒門。
  • 機器人也會被「輻射致死」,波士頓動力Spot深入禁區勘察輻射汙染
    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員梅格森-史密斯專門為Spot配備了準直輻射傳感器以及測繪載荷,通過讀取伽馬光子計數率為車諾比發電廠的前壁建立了輻射圖。在NSC這樣平坦的環境下,似乎任何輪式或者履帶式機器人都能很好的勝任,畢竟這和機器人搬磚沒有本質區別。
  • 智聯世界 無限可能|仿生機器人「秀」上智能大會 壁虎炫輕功 萊卡...
    圖說:圖為雲智慧機器人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吸引眾多觀眾眼球。來源/新民晚報劉歆 攝早上9時,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國際智慧機器人前沿峰會上,姿態各異的高端仿生機器人開始暖場表演,觀眾仿佛來到趣味十足的機器動物樂園。
  • 視頻|機器人博覽會「新物種」:「網紅」機器仿生狗原來這麼萌!
    在今(3)日拉開帷幕的佛山國際智慧機器人博覽會上,你可以找到「答案」。 記者探營獲悉,不僅有機器人「佛山板塊」的驚豔亮相,還有來自國內各城市機器人「頭部企業」攜技術領先的產品在博覽會上展示。 能擬態、能畫肖像,還能做冰淇淋,現場的人機協作展現了機器人對我們未來生活帶來的可能。另外,各類搭載人工智慧的機器手臂、智能生產線模塊等,向觀眾展示了未來「智造」的新圖景。
  • 每隔5米蹲起一次 燃氣巡檢員:4000公裡管道的守護者
    他們,就是杭城4000公裡燃氣管道的守護者——燃氣巡檢員。  燃氣管道支撐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一分一秒都離不開它們,但是燃氣管道的危險係數又比較大。姚浜、鄭傑和同事們每天兩三千個蹲起,只為守護杭城4000公裡的燃氣管道。
  • 玩具熊模特演示外骨骼機器人協作,服貿會現老人健步行走神器
    新京報記者 吳寧/攝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老人下肢肌力衰退,走兩步就要停一停,穿上「外骨骼」,就能借力輕鬆行走。這種帶著未來感的場景,也許很快會成為普遍現象。在2020年服貿會服務機器人展區,多款外骨骼機器人登場秀本領。
  • 大水牛測繪:朋友,再給我一個幹測繪的理由……
    那麼什麼是測繪人,可以這樣回答:遠看逃荒的,近看討飯的,走近留神看,外業測繪勘探的。或許你以為這是段子,其實這就是現實。人們都感嘆,歲月催人老,唯有測繪人與眾不同,他們是工作催人老,那真是一看是大爺,再看是大爺,仔細詢問後,三十出頭一青年。
  • 武漢新洲仲夏消費季上演美食烹飪大賽
    來自新洲區各街鎮的上百家酒店、特色農莊、大排檔和小餐飲在摩爾城一樓同場PK,各展看家絕技,以美食烹飪大賽的形式,拉開了新洲仲夏消費季大幕。新洲仲夏消費季美食烹飪大賽現場圖。通訊員吳毅 攝走進摩爾城一樓美食烹飪大賽展區,各家酒店送來的特色菜品令人眼前一亮。
  • 美食烹飪遊戲,讓你不開胃都不行!深夜慎玩
    人生一大美事,我想「吃」一定是最快入選的,而親手做出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也同樣讓人快樂無極限。今天,七七就給各位吃貨們準備了一次美食烹飪體驗,讓指尖與舌尖一起「美味」。第一款:《美食烹飪家》如果你有看過中華小當家,那麼一定也有一個主廚夢想。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88期:3000公裡「隔空」操作機器人 為71...
    3000公裡「隔空」操作機器人 為71歲老人根治膀胱癌近日,在遙遠的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人民醫院的71歲男性患者成功完成膀胱癌根治性切除過程,首例利用國產機器人在5G遠程技術輔助下進行的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手術成功在青大附院展開。這也是繼去年9月份進行了世界首例5G超遠程泌尿外科動物手術後,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這家餐廳全靠機器人來撐!「掌勺」師出名門,出菜神速
    以煎魚餅為例,源自順德有名的小吃「均安魚餅」,當機器人開始烹飪時,它腳下裝有食材的冷櫃會自動將料盒推送出來,再由機器臂取料放置到預熱烤爐上,緊接著,上油、將魚餅移到煎爐、翻面煎炸、裝盒,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全程只需要40~60秒。
  • 海底十大最危險動物排行榜 劇毒箱形水母最可怕!
    &nbsp&nbsp&nbsp&nbsp海底有許許多多的動物,很多海底動物都是兇殘、或者是帶有劇毒的,它們均具有非常可怕的進攻性,能夠給人類帶來巨大傷害甚至於死亡。那麼,海底中都有哪些危險動物呢?什麼動物最危險?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海底十大最危險動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