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人民法院依法對一家企業強制騰房。譚雲俸 攝/視覺中國
「我們這層沒有209室。」 同一樓層的其他公司員工說,「從來沒聽過這家公司。」
11月21日上午10點多,雲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馬興果和同事來到昆明金鼎科技園18號平臺A座2樓。這裡是被執行人「昆明意陽指廣告有限公司」的註冊地址,但執行幹警在2樓反覆查找,該公司蹤跡全無。
當天上午9點30分,馬興果帶著小分隊出發了。這個由兩名執行員一名法警組成的執行小分隊要去三個地方執行搜查任務,「查人找物,執行財產」。
「這家公司是登記在我們園區,但是用的是虛擬地址。」昆明金鼎科技園園區管委會一名負責人證實,被執行公司的營業執照確實「掛」在園區內,「園區空間有限,很多企業進不來,所以前幾年發放過虛擬地址,大概有幾百家。」
這名負責人還表示,「『意陽指』原先的主營業務收入很高。」
馬興果手中的申請執行文件顯示,「意陽指」作為廣告公司,尚欠廣告牌租賃費700餘萬元。
就在執行幹警和管委會交涉時,另一名工作人員提供了一個信息,「意陽指」在繁華鬧市區小西門附近的一棟大廈裡辦公。
馬興果和同事又驅車趕往小西門。在一棟商業樓的電梯間,馬興果從指示牌上看到了「意陽指」的標牌,信息顯示這家公司在5樓辦公。上到5樓以後,馬興果發現,這裡是另外一家廣告公司的地盤。
「你們知不知道『意陽指』這家公司?知不知道他們的法人代表李衛?」
面對詢問,這家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馬興果,「意陽指」的辦公地址在11樓,李衛是「意陽指」的法人代表,也是5樓廣告公司的股東之一。
「李總的辦公室在這裡,但是我今天沒看到他。」他說。
李衛位於5樓的辦公室很大,內設一個休息套間。馬興果擰了一把休息室的鎖,沒擰開。
在馬興果的要求下,這名工作人員給李衛撥了電話。但一聽到有法院的工作人員來找,電話那頭就掛斷了,再也無法撥通。
在11樓,「意陽指」的辦公地點大門緊閉,透過玻璃門可以看見裡面堆到天花板高度的桌椅和雜物。與其說是辦公室,不如說是雜物間。
「請一定轉告你們李總,他如果繼續不履行判決,就可能被因觸犯刑法第313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而受到法律的追究,請他三思。」
此時已是上午11點,找不到被執行人,馬興果和同事又前往下一個地點。
在昆明南亞風情第一城一幢寫字樓內,馬興果按照工商登記地址找過去,被工作人員告知,「我們是今年7月份才搬過來的,搬來的時候這裡是空的。」
這家名為「雲南亞盟商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涉案金額高達3000餘萬元。
下午,第三起執行案件同樣未果。馬興果表示,這樣的情況常見也不常見,「常見的是執行工作很少能一次到位,不常見的是一天內三起案子均撲空。」
馬興果說:「有些被執行人利用各種手段有意逃避債務,客觀上給執行工作增加了難度。我們會繼續窮盡一切手段尋找被執行人,必要的時候,法院將對那些有財產而拒不執行的被執行人依照法律採取強制措施」。
「撲空」在馬興果的工作中經常上演。而在法院執行人員堅韌嚴格執法的態度之下,在大數據助力查人找物的進程中,馬興果們相信,最後的勝出者並不是遁走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