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麗水攝影節於11月8日在麗水開幕,本次攝影節以「麗水再出發」為主題,鼓勵策展人和攝影師展現時代變革中的人類命運、個體意識和學科自身發展,用攝影方式呈現中國社會發展變革,反饋人民心聲,書寫時代印記。我院多名校友以策展人身份參加麗水攝影節。其中,海外五期校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副教授鄧巖憑藉策展作品《科技藝術目標模糊化後的圖像媒體策略》獲得專家推薦策展人獎。今天與大家分享鄧巖的獲獎展覽。
展覽海報
伴隨著節奏感強烈的音樂,光影倏然閃動。作為2019麗水攝影節的「壓軸戲」,由鄧巖策展的《科技藝術目標模糊化後的圖像媒體策略》給觀眾帶來了一次震撼的視聽體驗,一場和傳統攝影「不一樣」的多媒體演出。
演出現場小視頻
演出開始,在露天大銀幕上,在充滿節奏感的音樂聲中,一道閃亮的光線不斷閃現,進而是不斷跳動著的光點。隨後,銀幕上出現了一幅不斷擴大的地圖,越變越大,幾乎覆蓋了整個屏幕。最後,地圖和光線合為一體,成了地圖上的一條路。創作者甘健說,畫面展示了一個被現代化力量不斷塑造的地表,寓意文明的演進。「高度同步的聲音和視覺構成強烈的感官體驗,展現出現代化不可阻擋的力量與脈搏。」
這個多媒體表演和鄧巖的展覽是一體的,討論科技研究目標和文化藝術發展方向變得模糊後,攝影藝術格局的新變化。
這是鄧巖第二次參加麗水攝影節。在2017年,他策展的《如果藝術可以重來》打破了不少人對攝影的認識。今年,他策展的《科技藝術目標模糊化後的圖像媒體策略》更具顛覆性。
「就像相機剛發明時,人們用攝影這項全新科技手段來記錄生活一樣,在資訊時代、數字時代,人們用視頻影像表達思想,以及對美學、對藝術的追求和理解。」鄧巖認為,世間唯一恆久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攝影藝術創作也是如此。
「攝影藝術家們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必將創作出更多超越時代的作品。看了今天的多媒體表演及分享會,我覺得我開始慢慢明白科技和藝術的關係,也明白了科技介入藝術後,我們該往哪兒走。我理解,當然是往更能震撼人心、更能記錄時代的發展方向不斷前行。」一位美術學院的學生在看完整場演出後說。
甘健,影像裝置,《Mapping Performance》
Miguel Gonzalez,影像裝置,《De-Glitch》
王左夫,數字微噴,《自述》
賀子珂,互動影像裝置,《下載生活-禮物》
校友名片(上下滑動)
鄧巖,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海外五期校友,新媒體影像藝術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跨媒介藝術設計和科學影像藝術等。代表作品有跨媒介藝術作品《規則是可以預見的》《社會階梯》《The Gap》等。多部作品刊登在具有國際重要影響力的刊物《美國時代周刊》和《中國日報網美國版》上。榮獲Curate NYC授予的「美國紐約Top100當代設計師」殊榮,並多次入選國際知名藝術展覽。
內容來源 | 麗水攝影節、《處州晚報》
編輯 | 國際研修處 劉懷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