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兩年來,隨著接觸膠片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膠片市場也有些許火熱,反映最明顯的就是膠片機價格上漲,與大家普遍認為的「機械恆久遠」不同,漲價幅度最大的反而是八九十年代高度電子化的傻瓜口袋機。原因嘛,畢竟對於剛接觸膠片的朋友來說,有個拿起來按快門就能拍好的相機再好不過了,學習成本比較低、方便快捷、當然也比較快餐化。
.
我的第一臺口袋相機是奧林巴斯XA2,我叫他小膠囊,也有人稱它為太空堡。它是奧林巴斯系列的第二代產品,1980年6月推出,是第一代XA的簡化版,採用估焦的方式對焦,XA2雖然簡化一些功能,但是從它打敗2700多個競爭對手獲得1981年日本通產省舉辦的最佳設計比賽的照相機類大獎一事中,可見其不凡的實力。下面就讓我帶大家了解一下這臺小相機,機身左側是估焦的三個檔位,非常直觀的操作,最上面的檔位畫著一座小山,適合拍較遠的物體時用的,比如風景什麼的,清晰成像範圍是2.5m-無窮遠。中間的檔位畫著兩個全身的人像,當然拍人像最適用了,清晰成像範圍是1.5m-2.5m,光照充足時1.2m-無限遠。最下面的半身人像模式的清晰成像範圍是0.8m-1.5m。
.
XA2在這裡有個精巧的設計,不管使用時選擇的什麼模式,在你關閉鏡頭蓋的時候,機器會自動把對焦模式還原為全身人像模式,以免下次操作時忘記調節正確的對焦模式導致主體不能清晰成像,畢竟全身人像模式能應付絕大多數拍攝場景。順帶說一下,「膠囊」的左上方是自拍提示燈。XA2的底部一側有個撥杆,這個撥杆有兩檔,分別起著檢測電池電量和自拍器的作用。
.
總的來說XA2的電子化程度還不算太高,上卷過片都必須手動來操作,通過機身背面右上角的齒輪手動過片,相機的感光度調節也需要通過鏡頭下方的撥杆手動調節,當然對於經常迫衝膠片的小夥伴來說是挺方便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這臺相機的取景器還是挺大挺明亮的,取景器裡有提示燈,當曝光不足的時候取景器裡會有綠色的燈亮起提醒你,取景器是塑料的,近四十年過去了劃痕和起霧是正常的事。這臺小機器我一般用200度的卷的話,基本傍晚就不太方便用了,不然照片會像下面這張一樣,容易糊掉…
.
至於這臺相機的鏡頭還是可圈可點的,雖然沒有第一代XA優秀,但鏡頭銳度尚可,35mm F3.5四片四組鏡頭,紫紅色鍍膜,成像色彩鮮豔亮麗,平時記錄生活足夠了,但我實際拍攝下來發現,xa2的暗角還是挺明顯的,成像會出現中間亮邊角暗的現象。值得吐槽的有一點,快門雖然平時有滑蓋保護不會誤碰到,但在拍的時候由於相機快門行程特別短,常常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按下快門,手感非常不好。
總的來說Olympus XA2還是一臺值得一試的相機,前衛的造型,便攜的機身僅有200克,體積跟煙盒差不多大小,平時出街揣在兜裡無壓力。關於我拍的樣片下期與大家分享,我們不見不散,晚安~
PS:(過完年後越來越忙了,大家可能跟我有一樣的感受,內容更新可能不及時,不過我不會放棄噠~,會持續更新不斷與大家分享交流。)
.
歡迎轉發點讚與朋友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