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博物館 | 阿蘭和她的膠片日記

2021-02-18 MAP聊大

這裡是位於MAP聊大周日風情街1號的「普通人博物館」。

每周日十點半,我們如約開館。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聊大超可愛,會拍照的阿蘭。

封面插畫 | 胡泡酒

文章及文章配圖 | 阿蘭

編輯 | 雷猴兒

配樂 | 溫柔- 五月天


阿蘭,福建人,外國語學院。


她喜歡按下快門的每一個瞬間,喜歡聽膠片機過片的聲音。她也喜歡五月天,喜歡生活。


而她將這一切都歸功於熱愛。


Halo!我是阿蘭。

擁有的第一臺相機,不是數碼也不是膠片,而是富士的拍立得mini25。

我記得很清楚,2015年的寒假,打了一個月的工,手裡攥著2500塊錢,決定要買一臺相機。和老爸老媽商量完以後,堅決不同意,口袋裡揣著2500塊錢去相機店饒了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最後還是妥協了,然後入了一臺拍立得。回家以後跟我媽放話說:「哼,你等著,我下一個暑假打完工一定要買!」然後暑假打完工以後,買到了人生真正意義上的一臺相機,索尼a5000。對它的喜歡程度到什麼樣子呢?大概就是和表姐去深圳玩的時候,她不小心帶著我的相機一起掉進了坑裡,我第一時間關心的是相機有沒有事,而不是她,哈哈哈,最後惹得她非常的不爽。

說起膠片,你們的記憶有多少?大概可能是爸爸媽媽那個年代隨處可見的傻瓜機或者是家裡僅存的幾張泛黃的照片,還是其實早已經就沒有印象了。我的第一臺膠片機是國產的海鷗df-1,全手動,很舊,很重。像一個好奇的小孩摸不懂八九十年代的舊物一樣,一開始,我的片子基本都是模糊的,不會對焦不會測光。

[海鷗df-1] <<<

第一卷膠捲 海鷗df-1 Fuji200 衝掃:菲林公園

後來大概熟悉了怎麼用海鷗以後,出來的片子每一次都讓人覺得特別的驚喜。出門旅行的時候雖然很重,也不忘記帶上它。我們一起走過了很多城市,泉州,廈門,金門,天津和北京。

五一從天津回來的時候決定把它賣掉,入了一臺新的相機,奧林巴斯pen ee3,前後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ee3是一臺半格相機,相對於普通的相機來說,簡單也方便很多,我超喜歡帶著它溜達校園,看到喜歡的按下快門就好了。

[奧林巴斯pen ee3&過期Fuji100]<<<

[泉州]<<<

奧林巴斯pen  ee3 過期Fuji200&愛克發200 

衝掃:初時照相館

我覺得,我們用相機記錄的,不僅僅只是很多美好的時刻,還有我們最瑣碎和簡單的生活。

[西校水果攤]<<<

奧林巴斯pen ee3 過期Fuji100 衝掃:初時照相館

接觸膠片的時間不算長,但是它帶給我的感動不是一分兩分。每一次按下快門,都好像把生活的某一個片段定格起來,倒片的時候也覺得幸福。最煎熬的大概就是衝洗的過程了,從寄出去衝洗的那一刻起,就變得非常的焦躁和煎熬,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自己拍到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畫面。不過我想,這大概就是它吸引人的地方,膠片不能急,要等要慢。

看過一個視頻,介紹菲林公園的,他說:「膠片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顆粒的透氣感,它不清晰也不完美,但是它有它的味道所在。任何東西都有消失的時候,在它消失之前,好歹我用過了,我愛過了。膠片會比數碼來得更認真一些,因為它不是一個既得的結果。」 攝影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也許很多年以後我們會很貧窮,什麼都沒有了!我們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忘卻了以前的事,但是照片會幫我們記錄下來。可以是數碼,也可以是膠片。我更喜歡膠片,因為它總給我的人生來帶驚喜。

我也拍數碼,我也約片,但這並不是我喜歡攝影的真正原因。攝影對於我來說,不論是哪一種形式,數碼也好,膠片也好,都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歡按下快門的每一個瞬間,喜歡聽膠片機過片的聲音,喜歡拍照時候的自己,喜歡每一個找我記錄生活的人。如果你問我那是什麼,我會告訴你,那是愛。

[Lomo Lca+ 20周年紀念款]<<<

Fuji200 衝掃:菲林公園

寫到這裡,我發現自己好幸福,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能去記錄身邊美好的時刻。

拍照是凝固現實的一種方式。你不能擁有現實,但你可以擁有影像——就像你不能擁有現在,但可以擁有過去。就像收藏的每一卷底片一樣,也許很多年以後,再拿出來掃描一下,你會發現,那個時候的自己也太美好了吧,好好。

相關焦點

  • 我的賓得67II日記,第三十一集
    我的賓得67II日記,第三十一集
  • 「分享」有趣的Bullet Journal (子彈日記)帶來的收益 | 來自波士頓大學學生的分享
    但是,當她花時間去創建這些頁面和布局時,她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定製,這是她堅持不懈的原因。如何描述自己的Bullet Journal的風格?瑪麗把自己風格描述為「折中主義」。不管那個月的主題是什麼,她都會去做。最近她為每月日曆設計了一個70年代復古主題和一個糖果超載的主題。
  • 劉羅三連 |《羅西塔日記》
    在《羅西塔日記》裡,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了更深的領悟。(圖片來自網絡)一個神秘的地下避難所,五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原本獨居於此的中年婦人羅西塔,她是一名科學家。大家在這個地下避難所裡本應該像家人一樣的生活,不問過往,也看不清未來。
  • 我的賓得67II日記 第十五集
    我的賓得67II日記 第十五集
  • Lisa 和她鏡頭中的 Blackpink 女孩們!
    Lisa 無論站到那裡無疑都是鏡頭的寵兒將所有的目光匯聚但是,在私底下她更喜歡藏到小小的膠片相機後面隨時 隨地 好奇地按下快門在這本攝影集中用充滿質感的膠片影像記錄了 Blackpink 的女孩們~裡面有 Lisa 和 Blackpink 的女孩們互相拍攝的照片還有她們的畫報拍攝、時裝秀和演唱會現場的照片…記錄了聚光燈之外 自然隨性的一面
  • 我的賓得67II日記,第三十四集,廈門再度特別篇
    我的賓得67II日記,第三十四集,廈門再度特別篇
  • 賓得 PENTAX ME 精緻小巧易用的膠片相機
    賓得 PENTAX ME 精緻小巧易用的膠片相機
  • 影像服務|膠片數位化
    隨著科技發展,時代變遷,膠片攝影逐漸被數碼攝影替代,成為一種歷史記憶和影像情懷。膠片數位化技術,可以實現將膠片轉為數字影像的願望,不僅能夠保留膠片原有的質感,還能自由存儲於電腦、手機、硬碟中,方便隨時整理翻看,也方便了影像的輸出和出版。目前,市面上有五花八門的掃描和翻拍服務。
  • 我的賓得67II日記 第二十四集
    我的賓得67II日記 第二十四集
  • 民間「PENTAX相機博物館」
    前幾天在大阪和新宿理光賓得體驗店舉行了「PENTAX粉絲答謝會」活動。
  • 英國V&A博物館攝影空間擴大,將展麥卡特尼家族珍貴照片
    「澎湃新聞」獲悉,由保羅·麥卡特尼(Sir Paul McCartney)所捐贈的這些照片將同V&A此前收藏的27萬張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照片及其他藝術品一起,極大地豐富博物館的館藏和展示。V&A所獲得的63張圖像包括麥卡特尼家族此前從未公開過的寶麗來相片、諸如滾石樂隊和吉米·亨德裡克斯(Jimi Hendrix)等搖滾巨星的肖像照、石版畫等等。在嫁給保羅·麥卡特尼之前,琳達•麥卡特尼是個成功的攝影師。1968年,她成為第一個給《滾石》雜誌拍攝封面的女攝影師,當時她拍攝的是埃裡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
  • 她只愛和大妞拍拍拍,而且只拍性感的
    Tamara從高中開始接觸攝影,一直到現在,都在堅持膠片攝影。她的照片從來不做後期,就是靠自然的光影,塑造出女性特有的青春味道。有人說,她用膠片唱出了性感的詩,那些夢幻的圖片裡,你似乎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潮溼,能夠聽到少女的呼吸。
  • 她喜歡給即將消失的美國公路休息站拍照,還出了本書
    有些很豪華——現在許多休息站提供 WiFi、各種快餐和加油服務——但那種簡陋的長椅與涼亭的配置(偶爾還有個燒烤架)會讓洲際公路上駕駛了上百公裡的人熱淚盈眶。這種原始的休息站吸引了奧斯汀(Austin)攝影師 Ryann Ford 的注意——最初她在德州花崗(Flower Mound)35 號公路旁遇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紅白藍休息區,然而在她拍攝的幾周之後,這裡就被拆掉了。
  • 想逛這座博物館?找機器貓借縮小燈吧
    Nix稱自己為「人造風景攝影師」,原因是她會花數月時間,用微縮模型創作出超現實的城市景象或自然風景(其中大部分模型都由Nix和助手手工完成);再用2-3周時間對景觀進行拍攝。受惡劣天氣和災難電影的影響,Nix的作品總透露著對自然環境的關注。
  • 數位相機和膠片相機的區別
    ,那麼數位相機和膠片相機的區別有哪些呢?相機的種類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了膠片相機和數位相機兩種。而膠片相機就是傳統的相機,膠片相機的拍攝需要用到底片,拍攝後的相片需要不能直接連接電腦,將相片導出,而是需要用化學的方法將其衝洗出來,因此在成本上,消費者要購買底片的費用,要洗成照片,又需要底片的衝費與相紙的費用。
  • 博物館為什麼要禁止個人拍照?
    這個「再次」著實反映出博物館、美術館長久以來的糾結和無奈,為了保護作品、保障遊客的欣賞體驗而禁止拍照固然顯得不近人情。最近,本刊特約評論員再訪梵谷博物館時,有了更直接的體驗,由此思考:開放拍攝同樣問題多。  禁止拍照依舊是主流觀點  博物館、美術館裡開不開放遊客拍照,至今都是一個全球性的大問題。
  • # 遇見 # Gail和她的攝影故事
    你好小鏡,謝謝邀請,很榮幸能來到愛的鏡頭的「遇見」和大家做分享。拿起相機一直都是我很愛的一件事。大概也是耳濡目染,我爸爸就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家裡有古老的海鷗相機,甚至他還做過暗室、洗過照片。小的時候我跟著爸爸拍過膠捲,上大學的時候用過自己人生中第一個卡片機——sony。我一直留在身邊,去年的時候送給了哥哥,但是太古董了,拍了大半年,終於是罷工了。
  • 她是時尚圈最貴的靈魂攝手,她的眼睛讓楊瀾膽戰心驚
    她是日薪高達10萬的攝影師,她被譽為「中國最會拍照的女人」,她是眾多明星爭相想成為模特的攝手,甚至有傳言,沒被她拍過的就不能算女神……
  • 光榮與夢想,相約尼康博物館
    來到尼康博物館,無數輝煌的成就在此為大家展現,這裡匯聚了許多人類光學技術發展史的精華,也讓來訪者從不同的維度去了解尼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