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
內容主要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請點擊(本號可獲微量收入)
今天我們來談談賓得輕量化相機的鼻祖MX,同時也單反進一步小型化的指標式相機。90年代賓得單反的輕量觀念起源於這臺MX。
M42口後期階段機身體積都比較大,比如SP系列,ES系列。K卡口推出之後,旭光學一口氣推出了4臺相機,分別是KM,KX,K2,K1000,雖然這些相機的重量比SP的800克級別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在600克左右。K1000雖然比較輕,但體積不小。
1972年奧林巴斯推出了OM-1相機,對135單反,特別是民用單反形成了強大的衝擊。在電子化,TTL測光,自動收縮光圈,自動曝光這一條戰線上各廠家展開決戰之外,賓得也另闢蹊徑地想要製造更小的單眼相機,因此,4臺相機出品的第2年,MX相機推出了,當時是在1976年。
賓得相信便攜的單反一定會有市場,事實證明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
MX是當時體積最小的135單眼相機,快門為速度1000的橫走布簾,機械快門,帶有TTL測光,早期和後期測光元件不同,取景率大約是95%。取景器上帶有能夠查看光圈數值的小窗口,MX也是賓得一系列手動小相機裡唯一一個開了這個光圈觀察窗的機器,體現了一定的專業性。
就相機本身性能而言並無突出之處,也不可能有突出之處。MX最突出的就是它的體積,它的特點不在機身性能,而在於體積小。
為了MX賓得專門出了一款餅乾鏡頭40/2.8,鏡頭之薄本身就很吸引人眼球。在旁軸上這種小體積的頭不少,但是在單反上當時還是比較罕見的。
不過,日本的專業相機評價對這臺機器評價不高,比不上奧林巴斯OM系列,MX之後也沒有更多的發展,賓得後面推出的小型相機其實都沒有MX的專業性強,也逐漸進行了電子化的處理。
(搭載了40 2.8的PENTAX MX)
雖然相機很小,但是MX的做工非常出色,很有老單反的特色,有很多細節都設計得恰到好處。
裝片上運用了賓得特殊的百葉窗快速上卷系統,也是後來LX的上片系統,當時的KM,K2,KX用的還是卡入式的上卷方式,也可以把MX理解成後來LX的探索版本之一。
我們來看一下MX的細節:
MX也可以更換對焦屏,但是取景器不能更換。不過,MX推出之後,賓得已經啟動了LX的計劃,並且在5年之後推出了自己唯一的頂級135單反。其實現在看起來,LX相機上很多內容都參考了MX的設計要素
MX開啟了賓得小型化相機的發展道路,包括後來的MZ系列自動單反全是走小型化道路的相機,基本都是從MX的概念而來。
MX也為賓得帶來了很大的成功,這款相機同樣銷售了10多年。
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MX都是一臺值得把玩的相機,而且這臺相機的出貨量很大,所以價格很便宜,就把玩程度而言絕對不亞於後來熱門的FM2。不過MX很多相機的測光系統失靈了,但是作為機械相機,跟著感覺走也沒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