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具有十分豐富的表現力,被其籠罩著的景物,遠近不同,隱約可見,使繁雜景物可以變得簡單明了,是攝影愛好者們所樂於追求的。但要把它拍好並不容易。
拍攝霧景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選擇適當的拍攝時機。這有兩種含意,一是從廣義上去理解,即指季節的不同,天氣條件的差異,光線的強弱、方向、色溫等的變化。另一種含意是指具體的拍攝時機。霧在平地上的最佳拍攝時間為上午八、九點鐘,待霧開始飄散,景物在側光、側逆光或逆光照射下,呈現出濃淡相宜的豐富階調時,就是理想的拍攝時機。
濃霧籠罩的時候能見度很低,人們的眼睛有時候還能看到遠處一些隱約的景物,而到了照片中卻幾乎完全看不見。這是否說明,大霧天氣就完全不適宜拍攝?這當然不是絕對的。在大霧天氣條件下拍攝,需要考慮前景的運用。有時候遠景方向霧氣很重,但前景拍攝清楚,霧反而成為作品中的美妙配景,可以呈現出安靜、神秘的效果。
霧天拍攝時,與拍攝雪景一樣,景物多是白蒙蒙的一片,所以在處理畫面布局時,前景的運用就變得非常重要,需充分利用前景的暗度。特別是在濃霧條件下,前景除了平衡和點綴畫面,增加美感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豐富層次、擴大對比,透過影調透視加強畫面的縱深感。
像是下圖,畫面的遠景與近景之間形成良好的呼應關係,即使濃霧遮住了中間的景物部分,仍然能夠體會到拍攝者在畫面協調性方面所做的努力。
準確地控制曝光。霧天下的景物反差小,但平均亮度卻比正常景物的亮度高。一般情況下,如果採用平均測光,之後為了獲得明快的影調效果,就必須在所測光值的基礎上,開大一級光圈拍攝,以呈現在淡霧的條件下,簡潔、明快的畫面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一般情況下,霧天不宜拍攝大面積的天空,除非根據題材和創作的需要才會拍攝高調的畫面。霧天拍攝的曝光也不宜過度。在雲霧濃度適中,景物本身色調豐富時,也無須濫用濾鏡(特殊情況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