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拍加攝影" 關注所有走心的視覺發現
張延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協會會員,多次獲得海內外攝影比賽大獎,2015年12月獲得佳能年度十佳攝影師。連續14年深入藏地,因拍攝大量西藏題材作品而聞名。
2月20日在北京佳能體驗中心二樓展覽廳面對張延紅老師,拍+是這樣開場白的: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出身的攝影師,您的光環已經很多,您的作品舉目皆是,今天拍+只想聊您個人....
兩個女兒
我有兩個女兒,一個是我的女兒,一個就是攝影。
今天我特別開心,不僅是我第一次個人影展,而且我女兒也是在今天拿到亞洲排名第一的藝術院校-東京藝術大學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此前她已經拿到武藏野的錄取通知,由於東京藝大從未招收過任何一個中國籍的學生,我們沒抱期望,女兒比較要強非要試一試,一番周折,結果真被錄取了。早上接到消息,全家都特別開心.
其實我攝影也是因女兒而起,女兒從小學畫畫,我陪她到處寫生,就拿起了相機。從那時起攝影就成了第二個女兒.
你見或不見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不念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
納木錯的藍
十四年前,我第一次去西藏,當時去納木錯的路還很顛簸,又遇上狂風驟雨雷電交加,大雨拍打著車窗,我們坐在大巴裡,拉上窗簾昏昏睡去...不知過了多久,司機低沉平靜地說:納木錯到了。傍邊的人緩緩拉開窗簾,滿眼都是納木錯的藍色。一剎那,我哽咽了。平生第一次看這麼美的藍色,天是藍的,山是藍的,湖也是藍的,那種被自然之美震撼的感覺難於言表,只剩哽咽。馬上就明白,我完了,西藏擄掠了我的靈魂,納木錯俘獲了我的眼睛。從此以後,時刻聆聽著這片土地的召喚,腳步不能停下.
哈達,通向天國的詩歌
又一次到納木錯,我爬上山頂準備拍照。碰到一個正在掛經幡的藏族小夥子,他熱情地對我說你也掛一個吧。我知道掛經幡的含義,隨著經幡的每一次飄動,就如同佛澤一次人間,我欣然接受。我掛的同時,小夥子又說:你不許個願,求點什麼?我想了下,對小夥子說:我什麼都不缺,沒有所求。小夥子衝著我詭異地笑著說,那你求個彩虹吧。
「彩虹?」
「你回頭,往後看。」
我回過頭去,看見一條彩虹正從扎西半島生出來,從沒見過彩虹從無到有生成的過程,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原理,眼見彩虹是從一點一點增長,從扎西半島伸向納木錯湖面。當時激動不已,整個身體都在抖,相機也在抖。就有了這張相片。每次看到彩虹就會想到哈達,哈達和彩虹一樣,是通向天國的詩歌。
桃花,不一樣的家
每次回西藏都有新的感覺,每次回西藏都會把之前對於西藏的所有意識推翻重建。回到西藏我就感覺到家了,我指不過是個在都市借宿的藏人。心永遠留在了西藏,就像默默伴著雪山的西藏桃花.
藏人,純淨的靈魂
藏人,比我們乾淨,精神上的乾淨。
我喝任何一位藏族同胞倒給我的酥油茶,我吃任何一個藏族同胞用手抓給我的糌粑,真的很好喝,很好吃。一片用信仰支持構建的土地,一個用信仰譜寫描繪的民族,其實他們比我們乾淨得多。只要一句,扎西德勒,他們就會無比隨和,只要喝了他家的酥油茶,就是他家的貴客,這會讓他覺得你看得起他,何必呢,在城市呼吸霧霾就是你高高在上的資本嗎?他們異常樸實,孩子羞於接受你的給他的零食,轉山轉湖的人也很少停下來喝你給他的水,老人更不願因接受你的施捨,有信仰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他們才是真的什麼都不缺。
張延紅《聖域詩篇》個人攝影展
地點:北京三裡屯SOHO佳能體驗中心二樓展覽廳
展期:2016年2月18日---3月8日
我終於明白
世間有一種思緒
無法用言語形容
粗獷而憂傷
那回聲千結百繞
而守候的是——執著
- End -
加入拍+ 和所有心懷夢想的人在一起
每天21點,準時放出所有視覺發現
本篇以學習分享為目的而編輯
如圖文中涉及版權和肖像權問題請聯繫
拍+郵箱: paijiaphoto@126.com
拍+微信號:Paijia-Photo